8月23日下午,以中医药文化与金石篆刻艺术为主题的“中医之道·篆刻之美”文化艺术展开幕式在海上印社艺术中心举行。该活动由我校附属曙光医院、上海浦东篆刻创作研究会、海上印社艺术中心、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特色诊疗技术研究所、我校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共同主办,得到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上海中医药大学、普陀区文旅局、普陀区卫健委的支持,由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上海师范大学秋石印社、普陀区文化馆共同协办。
曙光医院副院长仇菲主持开幕式。上海市卫健委副主任、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胡鸿毅,我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朱惠蓉,上海浦东篆刻创作研究会会长张遴骏分别为开幕式致辞。
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一级调研员姚玮莉,上海市普陀区卫健委党委书记马理路,海上印社艺术中心主任陈睿韬,上海师范大学秋石印社创立者唐之鸣,我校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常务副主任章原,附属曙光医院党委副书记姚政,以及中医药学专家王庆其、潘华敏、朱抗美教授,篆刻艺术家吕少华、齐洪建、周建国、赵世安先生等出席仪式。
本次展览共展出中医经典名言印章作品100件,内容包括中医别称如灵兰、杏林、岐黄,中医典故如防微杜渐、对症下药、良药苦口,哲学理念如道法自然、天人相应、阴平阳秘,医德医风如大医精诚、仁心仁术,养生保健如守中、精神内守、谨和五味、起居常慎、春夏养阳、劳逸适中,中医基础如藏象、心主神明、肝司疏泄、脾主运化、肺朝百脉、肾主纳气,病因诊断如望闻问切、谨守病机,治则治法如辨证施治、治病求本、以平为期,中药方剂如四气五味、用药如用兵等内容。往往耳熟能详,又意味隽永。在艺术形式上,作品风格多样,流派纷呈。或效法秦汉,气象高古;或皖浙邓歙,琳琅满目;或妍秀古雅,婉转多姿;或大刀阔斧,酣畅淋漓;或圆润浑融,刚柔相济……毎枚印章,皆附边款,注解文意。或署阴款,或刻阳识,真草隶篆,四体咸备,施以“乌金”拓之法,纤毫毕现。
据悉,由黄兰英、姚政主编的《灵兰名言篆刻选》一书以中医名言入印,得到业界诸位大家的支持,或参与创作,或为此题字。书中列出了所刻中医名言的出处,并进行简要释义,使读者一目了然,在欣赏篆刻作品的同时,可进一步体会到中医药文化精神与精髓,可供中医院校师生、中医临床医师、中医爱好者、篆刻艺术爱好者等参考阅读。该书书名由我校严世芸教授题写,上海博物馆研究员、著名书法篆刻家孙慰祖先生、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著名篆刻家林乾良先生、我校王庆其教授、李其忠教授分别为该书题字。
中华医药与中国篆刻同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医药是中国人几千年抗击疾病、研究人体生命奥秘的总结,更是中国人对生命现象的一种独到智慧,中国篆刻则以汉字为表象,由中国古代印章制作技艺发展而来的独特艺术,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其融诗词、书法、绘画、雕刻于一炉,可以说是中华传统艺术的集大成者,两者的历史发展有相似性,哲学理念有相通性。迄今,以中医药学格言名句为内容进行集体篆刻创作的尚不多见,此次展会属业界创举。该项目得到上海市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项目“基于金石篆刻艺术的中医药文化产品创作研究”基金资助,该项目负责人黄兰英表示,此次中医“名言”的篆刻创作选用的是四大印章名石之一的浙江青田石,希望还能进行中医“名医”“名方”“名药”的创作,印石分别选用福建寿山、浙江昌化、内蒙巴林,形成系列,将中华医药之精髓用中国篆刻艺术铭刻于中国四大印章名石之上。
为了提升观展体验,展会另有与本次篆刻作品配套的中医经典名言书法作品以及近代中医名家处方书法作品共同展出。希望观展者在得到篆刻艺术熏陶的同时提升文化素养,潜移默化地汲取中医药文化精神精髓以及健康养生理念。
供稿:附属曙光医院
图片:附属曙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