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大赛决赛中,来自体育教育训练学院、武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的3个项目获奖。其中,经管学院报送的《体教扶贫助梦,点亮健康中国:“山海间·禾木里”——城乡少儿科学运动共享公益》获得了三等奖的好成绩。
今年10月,团队再次来到河北省阜平县,这是一片薪火相传、英雄辈出的红色沃土,也是全国扶贫攻坚号角吹响之地。此次阜平行,上体师生将服务社会的眼光从社区转向了老区,从城市转向了乡村,既彰显了上体“服务社会”的办校思想,也诠释了“体育扶贫”更深层的内涵。
近日,上海教育电视台也对我校师生的这一体育扶贫实践进行了报道。今天,让我们跟随“山海间·禾木里”团队的脚印,寻找绿瓦体育人的初心和使命。
体育扶“智”,村暖花开
10月12日,在阜平县龙泉关中学的一间多媒体教室里,孩子们像往常一样边看花样跳绳网课边练习。但令孩子们惊喜的是,刚才还远在教学视频中的韩耀刚老师在“云课堂”结束后突然现身教室,带领他们体验了花样跳绳的乐趣。
韩老师是在张叶涵老师邀请下加入“山海间·禾木里”团队的。他们共同关注城乡少儿体育需求的差异,想让孩子和运动有一个美好的儿时约定。
这是韩老师第一次给龙泉关学校的孩子们线下授课,因此,他想给孩子们带去难忘的线下跳绳课初体验。韩耀刚是上海体育学院休闲学院的老师,已培养30余位跳绳世界冠军和全国冠军。他不但邀请了世界跳绳冠军队伍为孩子们献上精彩的花样跳绳表演,还设计了趣味十足的跳绳游戏。原本羞怯、拘谨的孩子慢慢放开天性,与老师们频频互动。
▲上体花样跳绳队的表演引起孩子们一阵又一阵的惊呼
▲上体花样跳绳队带着孩子们一起跳绳
▲孩子们纯粹的快乐和真切的情感触动着上体师生的内心
2020年2月底,阜平县作为贫困县正式摘帽。在美丽乡村,团队成员看到了党和政府精准扶贫的政策举措正在乡间田野开花结果,感受到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幸福体验。来自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生路京感慨:“我完全没有想到,他们那的教学设施可以安置得这么好,教学楼、体育场都很好。”
不过,在分发调查问卷并和孩子们交谈时,她也意外发现,孩子们的体育课类型单一、学习方法单调。路京回忆,当孩子们看到问卷调查里的“冰壶”选项时,他们都好奇地问路京:“姐姐,什么是冰壶呀?”她也询问了孩子们对体育课的期待,许多孩子希望学校能多开体育课,老师们能在上课时多带他们玩耍。
给路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位特别热爱乒乓球运动的男孩。男孩的偶像是张继科。他为了提高球技,不仅在放学后参与学校的乒乓球社团,还会看网络课程自学。上过大学乒乓球选修课的路京和他比拼了球技,但路京被男孩“扣杀”多次,最终败下阵来。
路京之所以被男孩触动,是因为她体会到了,不论是城市的孩子还是乡村的孩子,他们通过体育获得的乐趣与成长是相似的。
▲图片左边的孩子就是路京遇到的那位热爱乒乓球运动的男孩,他刚读初一
▲上海体育学院党委书记李崟将一个冠军签名球拍赠送给龙泉关学校
“山海间·禾木里”团队在调研过程中发现,87%的孩子喜欢体育运动,当地孩子们的体育活动和体育教育几乎全部来自于学校。但是当地学校的体育教师存在着缺额比高、生师比高、转岗率高、参训比低的“三高一低”现状。
今年八月,阜平县的龙泉关学校成为该项目挂牌的“山海间——少儿科学运动指导站”和“跳绳云课堂”的试点学校。如今,韩耀刚老师和“跃动跳绳”团队面向山区的孩子们专门设计了一套绳操,每周开设一次跳绳直播课程,同时还组织线上跳绳赛事,力求构建“学会、勤练、常赛”的完整体系。目前,已有七所贫困山区的学校共享“跳绳云课堂”。
“云课堂”具备技术的可行性、教学的便捷性、项目的持续性、成本的可控性等优点,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学校、不同的孩子都可以参与其中。所以,除了跳绳项目以外,团队也在探索其他适合线上线下融合开展的运动项目,例如武术、健身操。
当然,“云课堂”的推广也与当地学校的硬件设施,尤其与互联网的普及情况紧密相关。今年八月,张叶涵老师在阜平进行前期的项目可行性调研,目睹了脱贫攻坚在地方教育,特别是在体育教育上的成果。
体育强则中国强。青少年的体质健康事关个人成长、家庭幸福、民族未来。一段时间以来,更多的目光聚焦在城市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问题上,往往忽略乡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青少年的健康问题。李崟书记表示:“在当前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的背景下,我们希望通过更多上海体育学院师生的参与,践行体育人的初心和使命,提高贫困地区群众尤其是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减少乃至消除因病致贫或返贫的隐患。”
体育扶“志”,双向育人
百年前,毛主席提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思想。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这也是团队从青少年群体入手来推动体育扶“志”的原因之一。
团队在调研过程中发现,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会因隔代养育或寄养寄宿而出现身心健康问题。因此,在他们看来,健康的理念、运动的快乐、拼搏的意志才是孩子们所应拥有一生的财富。回家上一堂体育课,不仅要让孩子们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还要让他们领会拼搏向上的体育精神,树立尊重他人的规则意识,养成越挫越勇的坚韧品格,为他们成年以后增强自信心、提高抗压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提供帮助。
经济管理学院的河北籍学生韩宗佑带着自己的足球来到了阜平县的台峪学校。这所学校于2018年成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整洁的草地、齐全的体育器材、干净的运动服给韩宗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起小时候的自己还是在土地上踢球,从没见过这些琳琅满目、功能齐全的体育训练器材,他不禁感慨:“山区的孩子在党和国家全面脱贫攻坚的政策下茁壮成长着,他们赶上了好时代。”
▲前期该团队捐赠的足球等运动器材
这一幕幕意料外的景象也让韩宗佑对“体育扶贫”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开始领悟到,“体育扶贫”的重点在“扶”而不是“贫”,老百姓在脱贫攻坚中奔向小康,多样性的健身活动需求成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一。
为了给家乡的孩子上一堂精彩的足球课,在正式上课的前一晚,他花了将近四个小时修改教案。直到深夜十二点,团队微信群里仍会突然冒出他询问修改意见的消息。他希望将自己从足球运动中收获的快乐和自信传递给孩子们。
▲韩宗佑的部分教案
课程开始后,韩宗佑才发现课前的焦虑和紧张是多余的。足球、可爱的孩子、乡情……这些美好事物很快带他融入了轻松、欢愉的氛围。韩宗佑猜想,也许深受体育运动的影响,台峪学校的孩子比他想象中要活泼、开朗、热情。课后,孩子们自发在韩宗佑的足球上签名,感谢这位“既远又近”的足球老师。接过足球的那一刻,韩宗佑眼眶微热,他已然将这份礼物视为一种心灵的交换。“我尽己所能教给孩子们一些知识技能,但他们告诉了我什么是爱、什么是最简单的快乐。”
张叶涵老师认为,体育扶贫既是实践育人的显性教育的过程,更是思政育人的隐性教育的体现。从城市走向乡村,从校区走向老区,从书本走向社会,从学习走向服务,该项目能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在参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积累智慧、锻造品格,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学生可以在参观革命老区时加强自身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共鸣。另外,团队也想在更广泛的乡村地区,为党和国家用体育的力量,育出健康之才。如此,项目便可实现“育人育己”的目标。
在此次阜平之行中,上体师生走进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走进骆驼湾村一号院,在毛主席等领导人住过的简陋小院,在聂荣臻元帅带领军民浴血奋战过的地方,在习近平总书记顶风冒雪探望贫困家庭的炕头,用最真实的视角感受新中国的诞生、发展和富强。
在花山,毛主席房间外的木头柱子上仍存留着弹坑和弹片。韩宗佑对此深受震撼。“以前我对这些革命老区没有太强烈的共鸣,但这次深入了解后,历史触发了我的爱国情怀。”他坦言,自己在此次回乡途中也受到了一次思想的洗礼。
体育扶贫,振兴乡村
师生合作、部门协同始终是“山海间·禾木里”团队的脚步得以从城市社区延伸至乡村老区的基础。上体不同学院的师生与地方体育部门、单项协会、校友企业一起,合力在社区端口开展科学多样且低价的运动启蒙活动。该团队在校友企业跃动跳绳、蜂锐体育装备等帮助下向阜平相关学校捐赠了350条竹节绳,100多套运动服装,保障社团建设的先期条件。所谓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社区体育公益课、冠军讲座、体育家教等等社区体育公益让团队积累了实践经验和人才资源。
如今,“山海间·禾木里”团队主要依托学校一流学科、开好线上线下公益课程,形成了“快乐启蒙、知识教授、技能培训、人格培养”立体化、多层次的体育教育扶贫思路。
但体育扶贫,“富脑袋”也要“富口袋”。此次前往阜平,上海体育学院师生做了充分的前期工作,调研当地乡土人文、自然资源优势、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团队还将把上海体育学院的“体育管理”“体育旅游”和“赛事运作”等特色专业的科研及实践成果融入乡村振兴建设,把“红色筑梦三项赛”等上体特色项目带到阜平,使体育赛事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带动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管理学院教师徐成龙说:“阜平是晋察冀的第一个根据地,我们想探索一下这里的红色资源,跟体育、跟旅游怎么样结合”。
同时,项目计划引入优质校友企业和体育名人资源,吸引更多的人走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尤其是一些革命圣地,让更多的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助力乡村振兴。
体育扶贫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李崟书记认为,首先是要加强顶层设计,坚持正确理论的引领,真正把体育作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作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把体育融入到学习教育、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推动健康关口前移;其次是要加强需求对接,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在更大范围、更加精确地调研我国贫困地区体育教育的现状、需求及建议,进而在体育扶贫项目的个性化设计、一体化推进中给出更优质更长效的方案;再次是加强工作合力。政府、学校、社会力量要在理念上、行动上达成一致,坚持资源共享、协同联动,更好服务当地老百姓的美好生活、健康生活需求。
山地阜平,今胜昔;带砺山河,守初心。“阜平是这次实践育人公益项目的开端,也是一份土生土长河北人回馈家乡的小小情怀。”张叶涵老师动情地写下这段文字。
路京虽然家在山西,但也是生长在太行山下的孩子。望着车窗外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石,她也感慨万千。
归程路上,韩宗佑的耳机中恰巧在播放一首歌的歌词——“我在风中叫我的名字,它在呼唤我回家;我随时能感觉到你的呼吸,我听到你内心的声音;我的每一条道路都通向你,在黑暗时刻你的光芒为我护航。”
“谁不说俺家乡好,谁不愿俺家乡好呢?”牵挂所爱,汇聚成海,建设家乡,无论你在与不在。
目前,“山海间·禾木里”团队也正计划在陕西省平利县、贵州省湄潭县和江西省崇义县建立“体育扶贫”试点。
在健康中国的战略背景下,新时代赋予了绿瓦师生更好地实现社会价值的契机,体育扶贫正当时。作为新中国第一所体育高等学府,上海体育学院将把学校资源有效地转化为扶持乡村振兴的扎实行动,让更多上体师生把优质的体育、教育和产业资源带回到自己家乡,用奋斗谱写自己服务社会的青春理想,兑现上体师生传播体育正能量、培育健康新风尚的不变承诺。
视频来源:上海教育电视台
文字:赵晨霖
图片:赵阳、路京
责任编辑:黄勇、刘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