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而言,
哪些教育是他们真正需要的?
为什么越是那些有真知灼见的人,
他们就越会强调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马云说,“不让孩子去体验,不让他们去尝试艺术,我可以保证,三十年后孩子们将找不到工作,因为他没有办法竞争过机器”。有些绝对,但并不是没有道理。美国国家教育科学院曾做过一个调查,在对 1999-2000 学年度与 2009-2010 学年度的艺术教育进行对比研究时,做过一个有 5 万多毕业生参与的问卷调查。其中有一个问题是“什么知识最有用”,结果颇感意外。毕业 1-5 年的学生答案是“基本技能”,毕业 6-10 年的回答是“基本原理”,毕业 11-15 年的结论是“人际关系”,而毕业 16 年以上的则提出:艺术最有用。我想,这里说的“有用”并非是直接转换成物质的有用,而是被艺术浸染后拥有的一种感知世界和独立思考的的能力。蔡元培认为,美育的目的在于陶养人的感情,认识美丑,培养高尚的兴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实际上,艺术从来不是艺术本身,而是整个人生观。小孩子一定要走向艺术,艺术要走向小孩子。
这样小孩子长大以后成为了成年人就会有大情感、大情怀、大审美、大诗意、大浪漫。
艺术教育,一定是润物细无声的。
在一个家庭中,只有当父母从内心爱上艺术的那一刻,这一切才真正发生。
对个体而言,艺术教育在生命的早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因为在所有年龄阶段中,儿童与艺术最近,每个儿童都天生拥有艺术的心灵。
通过艺术的教育,能开发儿童的艺术本能,能使儿童感知到世界的多种形式,如色彩、声音、韵律等。正因为如此,一些有远见的教育家主张,在 7-14 岁期间,艺术教育应该成为学校生活的主旋律。
罗丹说: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而要培养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艺术教育必不可少。
艺术教育对于唤醒与塑造儿童的美感具有重要作用。
每个儿童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审美的潜能,只是它取决于是否能够被唤醒,又是否在相应的精确之后,能够被综合塑造为更高层次的美的意境、生命的境界。
通过艺术教育,在孩子心中播下美好的种子,可以形成螺旋上升的经验结构,形成足够丰富的感受、感知以及沟通能力。因而,艺术教育也是对美感的唤醒。
艺术教育有助于平衡左右脑的发育。
智识教育强调的是逻辑的、理性的认知能力,更多在开发人的左脑。艺术教育则侧重于直觉的、感性的认知能力,更多在开发人的右脑。从脑科学角度来说,艺术协调着人的左右脑,使两者既保持相互的平衡,又在相互促进中得到提升和发展。
艺术教育有助于提升人的心理调适能力。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人的心理普遍存在承受力小,调适能力差,净化能力弱等问题。而艺术由于它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与人的身心关系最为紧密,并在人的理性和感性冲突之间找到平衡,使人的生活方式由“物质化、身体化”向“艺术化、审美化”转变,因而具有心理疗治功能的作用。这也是艺术教育所特有的精神救赎的功能。在日本等国家,用艺术治疗心理疾病,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技术。如通过绘画疗法,让病人释放并表达自己;通过音乐疗法,让病人发泄情绪;通过戏剧疗法,让病人借助于表演回归自我等等,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艺术教育有助于培养人的社会交往能力。
艺术教育不仅让人学会创造,也能够让人学会合作和交往。在艺术学习的过程中,会通过使用一系列视觉的、听觉的、动觉的信号和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意见和建议,对于沟通与表达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同样,参加艺术学科的集体学习过程,就是学习合作和交际能力得到提升的过程,而这些素质,对学生当下的和未来的生活都极为重要。
更重要的是,艺术教育有助于人的人格形成。
儿童通过不同形式的艺术教育,逐渐形成初浅的平衡、空间、架构等意识,并会根据这些来形成和谐的性格,不断滋养精神、涵育生命、圆善人性。艺术的学习过程,在培养记忆、观察等能力的基础上,一定伴随着聚精会神、坚持不懈、有的放矢等,这些是形成完整人格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习过程也是促使形成富有个性化的、独特的、稳定的、统整的行为模式、思维模式和情绪模式的过程,无疑对人的当下生活,对今后的成长、发展,对塑造形成健全人格和完美人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往期文章点击蓝色字体即可跳转
温馨治愈的儿童插画
一眼沦陷!这是什么神仙橡皮章作品,太童话唯美了吧,我入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