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国美毕业展:纤维艺术系毕业创作——「向思而维」

中国美术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2020国美毕业展:纤维艺术系毕业创作——「向思而维」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当纤维艺术系的学生在跟其他人解释专业的时候,不像其他的美院学生一样那么轻松,随之而来的是各样的二次解释——「软雕塑」「壁挂」「编织」等等。他们深知,纤维艺术远远不止于此。但回答「纤维艺术」何为、「纤维」何为的问题并不容易。至少,正如所有艺术的形式一样,语言并不能描绘她的全貌。

中国美术学院

这一次纤维艺术系的毕业展主题是「向思而维」。从毛发到棉线,从兽皮到织物,从羊皮卷到纸张,纤维渗透在人类历史的每一个巨细靡遗的角落。我们的生活浸没于纤维之中的程度远远超乎于我们的想象。远古人类用「结绳记事」有意识地记录最重要的大事。今天的人类,有意或无意将我们这个时代、我们的生活镌刻在种种纤纤细丝之上。从传统织物到传递信息的光纤,再到德勒兹的「褶子」,不论是将「纤维」视作物理意义上细长连续的物质,还是将「纤维」视作一种理解世界的结构、语言;不论是将「纤维艺术」视作传统的编织、缝纫或毛毡等技艺的集合,还是将「纤维艺术」视作对我们人类自身进行身份探讨的一种最浪漫最温柔的媒介......纤维,无疑以她刚柔并济的广阔胸怀成为我们观察生活、观察世界、观察自身的特殊思考角度。

中国美术学院

经过了本科四年的学习,16级纤维艺术系的20位同学,用他们独特的艺术语言阶段性地就何为「纤维」、何为「纤维艺术」给出了答案。

中国美术学院

去年10月,大家开始构思毕业创作。经过了不断尝试、试验和修改方案,以及有史以来最漫长的一个寒假,作品的最终方案在今年年初陆续成型。在疫情居家期间,很多同学不断地进行实验和创作,老师亦密切地关注着同学们的创作进程。居家创作有许多的不便,所幸的是有老师的协助和家人的支持,大家的作品都如期完成。

居家创作期间,每周老师都要求反馈进度。返校后,大家都把创作的进程贴在教室的墙壁上,不断地重新思考自己的作品。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也许是因为居家创作的原因,许多同学的作品都从生活和经验出发进行思考、创作。例如罗诗琳的作品就是对与母亲复杂情感关系的思考。她说她的母亲年轻时就特别喜欢穿粉红色,在家隔离的时候她发现小时候的照片上自己穿的也几乎都是粉红色。然而她长大离家后,跟当下的许多年轻人一样,因为叛逆童年的心理选择「更酷一点」颜色的衣服。作品中使用的粉红色的旧衣服不仅仅是隐喻着母亲与她之间那种不可见的冲突,甚至是亲情暴力与温柔的母爱之间的矛盾,也是对「女孩」「女性」身份的反思。

中国美术学院

《女孩要穿粉红色》稿图

中国美术学院

《女孩要穿粉红色》局部

中国美术学院

修整作品的造型中

每天在我们身边产生的大量垃圾引发了宋家骏对「垃圾」「无用之用」的思考,他的三件作品都与「垃圾」有所关联。在居家期间,宋家骏发现家里每天产生大量的垃圾,而这些垃圾与他人家里的垃圾都大同小异——是工业生产同质化的物体。在作品《模仿》中,他将家庭生活产生的垃圾改造为象征干净、纯洁、象征着信仰的莲花座的模样。雕刻、火炙、黏贴......每一件垃圾都受到独特的改造。借此他对消费主义时代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信仰提出疑问,同时也隐含着一份对同质化社会的反叛和抵抗。

中国美术学院

可能是全校最省钱的毕业作品

中国美术学院

比萨盒变身莲花座

说到「垃圾」,尹思桐为毕业作品所做的实验——一颗烂橘子,在刚刚返校的时候曾被当成垃圾丢进垃圾桶。用桔子做作品源于居家隔离时的灵光一闪。广东人过年走亲访友时需带上两颗或四颗桔子,所以尹思桐家在过年前预备了许多的桔子。年前疫情突然爆发,桔子屯在家里逐渐干瘪甚至开始腐烂,于是她便想到拿快要坏掉的桔子来做实验。在攻读本科期间她经历了两次亲人的离世,也许正是这样的经历促使她必须对生命的历程产生思考。利用桔子这日常且具有喜庆意味的元素来呈现腐烂与生长、死亡与生命这样的大命题,映射了作者态度和感受。

中国美术学院

这颤抖的感叹号是做不完毕设的恐惧

中国美术学院

第一颗成功的试验品

中国美术学院

为了毕业作品吃了一吨桔子

作者表示最爱的水果可能近半年也不会再碰了

在创作方式上,今年纤维艺术系有一些毕业作品思路与众不同。用超越传统的纤维艺术语言来探讨我们的生活。

吕彦瑶的毕业作品是发起了一项全国范围内的「漫游未来故土」计划。她的「未来故土」——白床单早在去年的11月份就开始了它们的流浪。她的毕业作品也是纤维艺术系今年开始得最早的、持续时间最长、流传范围最广的。由于碰上疫情,「漫游」不得不暂停线下活动,却也因此发生了许多有趣的线上的活动和游戏。

中国美术学院

“漫游未来故土”计划 |寻找“牧民”!

“漫游未来故土”计划第二阶段-在线漫游土地

郑茜茜的作品以征集的形式进行,不过,她的作品更具有调查性和实验性。她邀请了一些患有抑郁症的朋友来体验传统的手工经纬编织,并与他们保持密切的联系。她的作品初衷是想实验是否通过编织能减缓或释放一些抑郁情绪。而在这个过程中,她和参与者们也「编织」起了密切的联系,也许这样的「编织」也是「编织疗愈效果」的一部分。

中国美术学院

五彩斑斓的编织作品

硕士和博士毕业生的作品比起本科毕业生的作品,个人风格更加成熟,所关注的话题和内容更加精确。由于疫情的影响,硕士毕业生的作品原本的方案体量较大,在校制作时间又有限,所以时间十分紧张,然而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作品却完成得十分完整有力。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今年虽然时间紧凑,事务繁忙,但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下,纤维艺术系的各位毕业生依然有幸拥有了一场完美的线下毕业展览。这离不开施慧教授和应歆珣老师与各方不断的沟通协调,更重要的是她们与同学们细致入微的交流和教导。

每一个纤维艺术系的同学都记得五号楼一楼宽敞的实验室,羊毛弥漫的气味,空气中缕缕飞舞的纤尘,偶尔出没的小猫(可能是隔壁雕塑系的小野同学),以及无数个不眠的属于编织的夜晚。安吉微风吹拂竹香阵阵的夜晚,苏州梁老师的母亲坐在阳光下穿针引线的模样都是属于纤维系人独一份的珍贵记忆。从这里起他们开始编织一场光怪陆离、美妙绝伦的大梦。如今,如同编织需要在最后把线剪断才能称之为一幅完整的编织,纤维艺术系的同学们即将完成他们在美院的生活。他们仿佛将这些年在纤维艺术系做的梦境凝结在毕业作品之上,以此回答那个最开始的问题——「纤维,对于他们而言是什么」。

中国美术学院

16级纤维艺术系合照

本科毕业作品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硕士毕业作品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博士毕业作品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来源|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纤维艺术系

编辑| 方 舟尹思桐

审核| 徐 元班陵生

出品: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中国美术学院新闻中心

CAA全媒体工作室

投稿邮箱:caanews@caa.edu.cn

中国美术学院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浙江本科院校-中国美术学院-微高校-院校号-中国美术学院-2020国美毕业展:纤维艺术系毕业创作——「向思而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