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干货”的“干货”

艺考及时雨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雨来 | 没有“干货”的“干货”

其实我并不是很喜欢“干货”这个词,总觉得与其说是什么“干货”,不如说是“大实话”来的更接地气,并且今天也没有什么干货要给大家,唯一的干货是一部电影,名为《小丑》。

对于我来说,有时间自己去安安静静地看一部电影,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忘了前天晚上是看谁的影评,也是拜她的影评所赐,让我对这部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乎决定找出来看一看,结果,好嘛!看电影加搜周边,凌晨4点才睡(拜本科影视作品分析老师所赐,四年时间她教我三年,从此被强迫养成一个习惯,直到字幕结束才算结束,快进和提前离席都是一种羞耻,说是什么对电影的尊重)

今天上午对着镜子看到自己浓密厚重的黑眼圈,心里默默感叹——“真值”!因为《小丑》,确实是一部卓越的电影。(我用的是卓越,而不是优秀,优秀比比皆是,卓越可遇可不可求)

首先片源并不好找,限于版权,可能是要为日后的院线上映做准备?但我想它应该上不了,原因下文会有。

不过毋庸置疑,这是一部带有“现象级”光环的电影,受制于它R级电影的属性,日后会不会在各类竞赛单元中获奖,不知道,但是我大胆的断定,无论是省考还是校考,大概没人敢拿它出来做例片。

即便它是如此的卓越;即便它无论是从构图色彩,还是人物演绎,还是镜头剪辑,还是声效寓意上,还是对社会思考的折射上,都不失为一部值得大书特书的标杆;即便它拿下了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最佳影片;再即便它已经拿下了十亿美元票房;再再即便成千上万的编导老师一边大呼“绝世好片”,一边抄起PPT准备布置下影评的作业;

都没用,练习也好,分析解构也罢,不会出现哪个省份或严谨的高校拿它做例片,因为可供挑选的电影太多了,不值得冒这个险。

下面,我就一步步梳理《小丑》是怎么被出题老师KO.的。

首先,老师想,今年《小丑》这么火,还获奖了,从电影艺术分析角度也无可挑剔,要不要拿来考一考?于是乎,他陷入了冗长的思考......

1.R级,犯罪惊悚类题材,不行,减二十分(80)

2.大量暴力与XX镜头,不行,再减二十分(60)

3.《小丑》是DC出品,这家公司还出品过一部电影,叫做《V字仇杀队》,多少现实中的民怨暴力事件,是带着那个经典面具的,想必大家都有印象,这万一......不行,再减三十分(30)

4.听说,《小丑》在香港颇受欢迎,中间几个桥段还出现了大家起立鼓掌的现象,这帮年轻人,到底要闹到什么时候,不行,给他们点颜色看看,扣掉30分!(0)

什么?归零了?吓死我了,保命要紧,换个题吧,差点没掉沟里去...

《小丑》是一个好故事,好到我会用极其复杂的心态去理解影片本身的意图,对于悬念的布置和揭开,它步步为营、机关算尽、巧夺天工,乃至让我觉察到我是不是对人对己要求过高,原本可以不要去刻意设置什么悬念,也不要钻营某种节奏,就是自然而然的做好一件事情,构思好一个场景。

写故事,和生活,似乎没有什么不同,揭开悬念的往往不是自己,甚至还很不情愿。

5岁的时候悬念是什么时候能长高,转眼去年的裤子就穿不上了...

10岁的时候悬念是什么时候能和全班最漂亮的女同学座同桌,第二天她就转学了...

17岁的时候悬念是自己会嫁给什么样的人,会有多爱他,27岁坐在相亲的饭局上,看着对面这个脑门已经开始发亮的男人,感觉似乎也还不错...

35岁的时候悬念是自己什么时候能财务自由,转眼看表,还有20分钟就“双11”了...

60岁的时候悬念是自己还能活多久,没想到61岁就开了追悼会了...

看,所有悬念,主笔人从来都不是自己...

所以,干货到底是什么,无非就是做好你该做的事情,爱好那些爱你的人,等着悬念一个个的布置下...揭开...

雨来艺考

雨来 | #编导#新闻评述(文化现象之主持人大赛)

雨来 | #编导#新闻评述(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

这是一篇带着“指尖温度”的优秀影评

雨来 | #编导#新闻评述(校园欺凌)

雨来 | #编导#新闻评述(抖音)

雨来 | #编导#新闻评述(网络支付)

雨来 | #编导#再不讲新闻评述我就是言而无信了

雨来 | 以《安娜 卡列尼娜》为例讲电影影评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主页-艺考号-艺考及时雨- 没有“干货”的“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