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歌唱响,一年一度的毕业季来啦。由于疫情的影响,今年各大高校的毕业典礼有着“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两难。师生之间、同窗之间不能见面话别,甚至毕业照也只有一张云端的合影。但这并未影响母校对学子们的殷殷期望和毕业生们乘风破浪、扬帆远航的决心。在此,小编整理了10位艺术院校的院(校)长在毕业典礼上的致辞,希望在这些深情的寄语中,每一位毕业生的梦想之花都能够灿然绽放。
10位艺术院校领导毕业致辞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范迪安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许江
中国音乐学院院长 王黎光
中国传媒大学校长 廖祥忠
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 胡智锋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彭锋
上海音乐学院院长 廖昌永
上海戏剧学院院长 黄昌勇
湖北美术学院院长 许奋
西安美术学院院长 郭线庐
(排名不分先后)
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在2020年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范迪安
料峭春寒已去,繁绵夏日归来。亲爱的毕业生同学们,尊敬的教师同事们,各位家长朋友们:今天,我们相聚在一起,相见在云端,以特殊的在线形式隆重举办2020年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典礼。此时,典礼的现场如披上盛装的殿堂,穿着崭新毕业服的同学们身在各地,心在一起,一起见证这神圣的时刻,一起分享这难忘的场景,一起感受中央美院大家庭深厚的情感和凝聚的力量。在这里,我谨代表学校领导班子和学位委员会向全体毕业生同学们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向孜孜不倦培育同学们成才的老师们和为同学们提供学习、生活服务保障的干部职工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支持学校工作的家长们和社会各界人士表达诚挚的敬意!
这一届同学们在校期间,经历了中央美术学院百年华诞,成为跨越百年、迈向新征程的央美人,这是历史性的际遇。习近平总书记给我校老教授亲切回信,希望我们弘扬“爱国为民、崇德尚艺”优良传统,“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艺绘传世之作”。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以百年校庆为契机,梳理和总结人才培养与创作科研的丰厚经验,开启“新百年”发展战略,坚持立德树人,推动教学改革,着力“双一统”建设,加强贯彻美育,积极服务社会,拓展国际艺术交流,各方面工作呈现出崭新气象。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的思想意识、全面学养、专业能力都得到提升,自觉地为学院的建设发展贡献了力量。我相信:学院的优秀传统和新时代的奋发精神已经成为同学们思想信念的底色,有了这份底色,毕业走向新的人生就有了充分的底气。
这一届同学们在学之际,遭遇了始料不及的新冠疫情,成为经历严峻现实挑战的一届毕业生。面对疫情的侵害与蔓延,我们每个人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指挥、亲自布署下,党和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展现了对人民负责、对生命负责的中国精神。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多少最美“逆行者”向死而行,多少平凡劳动者坚守岗位,从而取得了抗击疫情的战略性成果。在这样的情势下,央美师生行动起来,以艺抗疫,许多毕业生同学积极投入,创作了一大批反映抗疫的美术和设计作品,讴歌时代的英雄、表达人民的信念、展现生命的光采,体现了当代央美人关切现实、情系天下的精神风范。在这样的情势下,我们开展网络教学,各院系和职能部门紧急行动起来、周密安排,任课教师迎接挑战,认真备课,全院网络教学开展得充分扎实、生动活泼,导师们对毕业生创作和论文的指导比以往更加用心用情。我们欣喜地看到,毕业生同学们及时调整心态、转换思维,探索虚拟与现实的边界,完成了一件件内涵丰富、充满活力的作品,也实现了自我艺术历程的蜕变与升华。在毕业展上,许多作品创造的灵感生发于现实,探讨了艺术的社会责任主题,表达了对危机、安全、灾难、环境等命题的深度思考。我相信:这样特殊时期的创作思考,将使大家的艺术思维展开更宽阔的空间,探向社会文化与自我心灵的深处,为自己今后的艺术实践与研究铺垫思想的厚土。
在这个春夏之际,毕业生同学们的创作与就业创业最让学校和老师们牵挂。为了给大家办一次有局限而超越越局限的毕业展,学校想方设法,策展团队合力攻关,各院系老师付出心力,同学们积极配合,我们终于办出了史无前例、在全球堪称别开生面、富有水平的线上毕业展,赢得了国内外公众的注目和好评。为同学们设计的学位服和纪念奖章,凝聚了学校对大家的关切之心和关爱之情,这是疫情时期给毕业生的特殊礼物。今天看到大家穿着学位服的青春朝气,我们彼此都由衷感动。古语所说“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在今天的央美、在这个现场得到了印证。
亲爱的同学们:此刻你们已经拨穗正冠,无愧于自己的寒窗苦学。中国古代礼仪把“正冠”看的最重,因为“正冠”不仅意味着走向新的人生历程,也意味着肩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值此你们毕业之际,我希望并祝愿大家在未来的日子里守住艺术初心,坚定艺术信念。我经常想,艺术家这个名称是什么时候获得的,它意味着什么?它可能不在你完成作品之日,而在你把作品奉献社会之时。社会给予你艺术家这个桂冠的同时,也意味着你把自己艺术和学术的身家性命交给了社会。社会的评判是艺术的试金石,有时候甚至无关艺术水平的高低,审视的是艺术真诚的存失,而艺术的真诚是每一个艺术家更是央美出品的艺术家最需要秉持的初心。在大家独立面向社会的日子里,我请大家不要忘了自己在考学之前画过的成百上千的速写,那些是自己的发现和动情动心的产物,是你的心灵之眼与世界相望的结晶。在你们未来的创造中,不要忘了类似当年画速写的那份激情、特别是那份纯粹,永远坚持央美人应有的品格、品质和品性。
我希望并祝愿大家在未来的日子里放眼全球文化,思考时代课题。未来已来,世界范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在眼前,成为新的文化语境,也向人类文化艺术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这次疫情的全球蔓延,至今国外疫情仍然让人揪心焦虑,更是向艺术何为与艺术如何为提出了新的拷问。中央美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文化视野和勇于探索创新的人才,全球艺术的变革与走向也需要中国艺术家贡献具有激活力的思想资源和创造方式。以在央美学习研究厚植的功底,同学们当有时代的抱负,思考时代的课题,以自己的不懈探索体现中国艺术家面向世界的文化担当。
我希望并祝愿大家在未来的日子里立足中国大地,谱写人生华章。我们通常说,艺术无国界,但是我们也知道,艺术的立场带有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烙印。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期待,为艺术创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把握中国主题,做好艺术创新,是当代中国艺术的价值归宿,我希望大家能把自己的创作和艺术研究真的写在中国的大地上。在这次毕业展中,有许多精彩的作品,此外,我还特别欣赏办在家乡、办在生活空间、办在普通老百姓面前那些小小的但是特别独特的展览。央美培养的人才应当在自己生活的土壤中去发现、去表现,为中国艺术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也写就自己艺术的崭新篇章。
亲爱的同学们:今年的毕业典礼,真是具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两难。同窗之间不能见面话别,师生之间不能见面惜别,甚至毕业照只有一张云端的合影。但是,通过直播,现在已有数十万人在线参加这场毕业典礼,分享你们的喜悦,体现对央美的关心。如果大家觉得今天的毕业典礼还留有遗憾的话,我在这里宣布:今年的毕业生在今后任何一年里,都可以回到学校,再参加一次毕业典礼。母校永远是你们最牢靠的港湾。
祝你们扬帆远航,迎风前进!
怀同样心愿者,无别离
——2020年毕业典礼讲话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许江
首先,我代表学院祝贺2020届的本、硕、博毕业同学们,祝贺今天的获奖者们。由于防疫的需要,我们未能坐在同一个大厅里,线上的在场成了疫情中共同生活的重要特征。我们虽然分坐九个现场,却存同心,怀同愿,满怀信念地观自己的毕业典礼,展望我们的共同未来。
今年是庚子年。庚子年总是一个命运多舛的年头。上上个庚子年,中国备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欺辱和霸凌;上个庚子年,新生共和国负重而前行;这个庚子年,全球人类共同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新冠疫情。疫情铸炼了中国,疫情改变着世界,疫情对每一个政体、每一个族群、每一个体制乃至每一个人都是一场考验,一场时代的、共同的考验。
刚刚结束的毕业季,正是我们面对这样一场考验的共同答卷。因为疫情,全国艺术院校、美术院校都没能成功返校复课,毕业展多在线上辅导和完成。国美的毕业季可能是全国乃至全球的现场实地展出的、不好说唯一、却也是极少的一家。在6月27日预展观看的晚上,我心难以平复,慨然写道:
暑雨逢日暮,穿行两山中。
青春好风色,创意将无穷。
白墙跬白帆,长廊接长龙。
现场毕业季,全球独高峰。
唯其现场,就有着现场的热烈的身体感受;唯其实物,就有着实物的质感和温度;唯其原件,就有着原件的不同替代的气息和活力。这样的现场的相聚,这样的实物的观照,本身就是“共同生活”主题的最好诠释,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们共同的噎心守望。公社是共同生活的家园,象山艺术公社的蜂巢结构、似水村舍成了展示共同生活理想的难得的清流平台。到6日晚为止,各种平台累计毕业展的点击量达1.99亿。线下观展在预约限定的要求下,也达6万9千人。这不能不说是后疫情时期线上线下共同生活的奇观。
一个半月前,美院用居家隔离中的创作与教学,举办了“众志赞歌”的展览。那也是庚子初夏难能可贵的现场大展。那个展,我们约请许多抗疫的医疗英雄来观展。当时我专门打听浙江的那位驰援武汉“最小的娃”。很快,浙二医院的院长和那位写诗“我把最小的娃送上前线”的护士长陪她一道前来。在疫情中,我为小护士的事迹所揪心,曾写过一首诗辗转寄给她。那小护士出生于1998年,与在座的同学们同年,甚至更小。我在诗中写道:“那天,你说听到爸爸含泪的叮咛/那又何止是爸妈的叮咛/那是所有亲人、所有爱你的人噎心的深情/保护自己、凯旋而归/杭州城为你而欢歌欢庆!”那位小护士看展,带了一面小小的五星红旗来,那是武汉市民送给她的,她转送给我。后来,我写了一幅《雏燕高飞》的书法送她。我还写道:“红心驰援临汉水,雏燕飞翔感钱塘。”这小旗子现在仍然插在我的办公桌上,看到它,我就看到医者大爱的灼灼红心,看到共同生活的理想和品格。
面对这样一场铭心刻骨的铸炼,谁不曾向共同生活的周遭投以关注,谁不曾在孤独的守望中怀同样的心愿,寄情未来。由于疫情,毕业创作早期的辅导是在线上进行,后期的制作回返学校。所以,今年的毕业创作既有居家独立思考的多样性,又有线上线下互为交织的生动性;既有疫情之下返身以诚的个性真情,又有全球性共同生活、普世关怀的广袤视野;既有新一代对传统语言的生动阐发,又有青春满盈的独特的社会关怀和人性角度。所有这一切构成了一个毕业季的丰繁而宏大的精神特点,塑造了共同生活的火热现场,交织而成当代艺术的史诗般的鸣响。
共同的生活催生共同的关怀。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和平环境中的青年体察某种痛彻的残酷,抗疫英雄的义举又让大家洞见人性的美丽。庚子年的共同疫情让人们与这种残酷与美丽相伴,并在两者的磨砺中感念生与死,感受人生的痛点。设计艺术学院几位女生悉心制作了一台宴席。那八道餐盘各有不同,有如穿山甲的鳞片,有如猴子的长尾,有如蝙蝠的扑闪的翅膀。餐盘塑造成近两年重大疫病传播的动物宿主的可视现象。在这餐盘设计的后边,既蕴涵着对于人类无节制的心腹之欲的警示,又表达对于野生动物的生存关怀。这台颇为肃穆的宴席,讨论的不仅是公共卫生的危机,更是人与动物之间的生存伦理的大课题。这样的宴席以罕见的寓言特色让我们侧目,《野生猎场》的点题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人类共同的餐桌与生活。绘画艺术学院版画系第二工作室的《逝者独行》,以细密的手法,镌刻着某种面向逝者的众人礼仪。纷繁兀立的众人意象有如战阵,那真实的黑线强化了铜板腐蚀的版魅,突出了作品的仪式感。设计艺术学院的又一组女生在“37°2”的人的体温临界线的标题下,展开一系列关于“死亡”的考察,比如关乎人的生命极限的各种数字;不同年代人类死亡原因的考察图表;不同名人的特色墓志铭。当这几位女生以青春冷静的语调述说“死亡档案”时,我特别地感受到那黑白冷调的视觉传达所包蕴的关怀与批判的力量。
共同的生活还带来共同的视野。纤维艺术系不少的同学从关注织物进而关注植物,这里既有缀满珠宝的绿植青藤,又有对橙色橘皮的跬积与针纳;既有对腐坏水果的收集,又有叫卖未来的罐头草皮。这种对植物速朽现象的凝视包蕴着生命考古的前瞻思考,甚至带出一系列青春考古的实验作品。对于亲人体味的收藏,对于粉色母爱的反思,对于不同家人的旧衣物的集体性重织,这些都让纤维进入人的身体和精神的内部去重新感受织物的生成。今年的服装因为疫情,不能现场表演,却以绚烂冶艳的方式,制成文明盛墟之上的太空大片。这些服装有的如丐装披挂,有的像鲜肉包裹,有的则直接是硅胶塑形,其中获奖的一件是由数百个易拉罐的拉口与黑线编织而成的黑骑士的战袍,特别地蕴蓄着都市废墟上的牧歌野趣。这种都市消费的批判倾向,在主题片中成功地转化而成全球性的迷雾与绚烂相间的“桃花源”。设计艺术学院的三位“科幻宅”,坚定地以小说、短片、模型的多元方式,去描绘未来世界的想法,并以一个解冻人的构想,面向未来的科幻提出批评性思考。这次毕业展还呈现趋向科技的倾向。纤维艺术系的《熵》与《天书》,通过设置模数化的规则,由观者的介入,进行重构、交织,生成无尽结果的意图。雕塑系《地图切片》的沙沙作响的铁书,设计艺术学院《千°骨》的如若翼翅的传动装置,都代表着方兴未艾的科艺融合的风向。公共艺术系的同学在象山艺术公社的硕大空间里,完成了一个循环往复的光的剧场。那光有如切片将剧场塑成纵横交织的菱形,影像从这些界面上翻滚而来,闪烁而去,预示着公共空间和公共影像的迷幻未来。这些令人目不暇接的共同关怀,以跨越媒体的综合方式,消解着传统介质的界别,共同营造着一种自由想象、真情翔飞的青春无敌的创造性生活。
共同的生活更让我们感受和珍惜共同性的根基。《文赋》有言:罄澄心以凝思,眇众虑而为言。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美术无论如何变化,它的绘画的根基,它的写生造型的根基,它的观物、笔色、体象的根基是必须执守的。国画系《木石有情》的扎实而生动的匠者造型,《青城幽涧》的延绵十三米的烟水云山的精细构架,书法系《日常书写》追摹古人手札的方式所积累的日常手札书写,插画专业《牡丹亭》的天花曼妙、烟雨飘飞的精到描画,雕塑系《藏民系列》,的人物组雕,各以精妙的绘制,代表了年轻一代对于传统语言的品质追求。手工艺术学院琳琅满目的架上,也提出面向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与思考。象山泥的大地肌理的烧塑,如若炻器的搅泥制作,传统斗拱向着现代体饰的转换,共同构成了某种东方意蕴的造物秘籍。在中国的固有文化里,人所最为关注的是作品的品格。这一品格中融入了中国人的品评思想,融入了老庄的专注而又放逸的艺术精神,融入中国火热的现实生活大地的磅礴力量。这些作品只若压舱之石,让我们的艺术教育之舟在艺海苍茫中勇立潮头、稳稳前行。
共同的生活最需要共同的心志。这种心志是建构在对于艺术所必然地内蕴着的学术精神的崇敬而又放达的智性基础之上,在我院近百年的传承无断的谱系中,因坚守不辙的文心意志而形成的救赎般的精神运动,形成的磨砺弘毅的道德自信。最近,阅读中读到百年前在中国的中西学者关于东西文辨的史轶。其中谈到那一代东方学者对孔子、对歌德等中西圣贤的比较和理解。歌德认为“不道德”的意涵不仅指酗酒、吸毒、欺辱他人等显见的品德缺陷,更指人性的自私和卑鄙。孔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那“小人”指的是“渺小的人”,粗鄙无礼之人。这种小人的“不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甚至更为恶劣。毛主席老人家在著名的《纪念白求恩》中深刻指出:白求恩有着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美院代代相传的艺术精神和因着这种精神而炼就的学术道德的力量,是拒绝蝇营狗苟的渺小习气的,是鄙视那狭隘、片面、低俗的不道德之风的。这近千人的展览,这一个个,一组组的同代人比肩而立,能够形成这样的秩序、这样的成果、是凝聚了众多同学们知道和不知道的老师和工作人员的心血的,是深刻地蕴涵了这个学院心灵的自由和弘阔的志向的。如此延绵无断的展线,如此精彩纷呈的现场,有如一个时代的盛墟,向我们展现了某种未来的雄伟的活力,展现了思想与创造的真正的学院气息。因着疫情的磨砺,它变得格外博大;因着难得的相聚,它得以精神的升华,中国美院毕业展的线上奇观,正是源出于展览所深深地牵动着的世人的向往,大家对于坚守的共同渴望与尊重。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还收到一件礼物。学校出版社的同志们将我自2009年以来十年间的毕业典礼与开学典礼的致辞辑成一集,题曰《大学望境》。湖雨连沧海,青山兴闳钟。翻阅这本集子,感慨难已。这实质上是中国美院十年春秋的记录,是一届届新老同学迎来送往的共同生活的写照。毕业典礼的致辞在我的记忆中开始得更早,只是那时没有留下完整的记录。“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老师同学们,今年是我最后一次站在这个位置上,着这一身仪装,给大家作毕业典礼的致辞。我在院长的岗位上已经第二十个年头。二十年,我们勠力同心;二十年,我们矢志不变。二十年几乎是同学们的年龄,是我们这一代人三分之一的生命。我们把它用来献给母校,锤炼一段共同的岁月,共同的事业。生活将无尽,时序有轮转。直如今日大家毕业,虽然离开了学校,但这段共同的生活没有变,我们作为精神共同体的感情和心态没有变,我们拥有的共同愿望没有变。我们坚信美院的精神风云无尽,美院的谱系山高水长。诚如我院创建者之一的吴大羽先生所言:怀同样心愿者,无别离!
半个月前的端阳节令,我在校区眺望象山,写下《象山寄望》二首,其一诗曰:
北眺云霾青虎卧,
南望日照玉龙娑。
九樟郁郁映黛瓦,
片石磊磊镌心课。
总在象岭怀孤岭,
却教双流连清波。
又是端阳毕业季,
遍插茱萸满山河。
那茱萸是重阳登高的胸佩,遍插山河的茱萸,代表着我们浓郁无忘的校友情、故乡情,代表着我们作为精神共同体的永恒信物。
最后,请大家起立,八个分会场的同学也一道站起来,伸出你的右臂,横在你的前胸,托起金色的绣穗。我喊“国美”,大家应和“最美”,然后将绣穗抛向身后。在校你们如绣穗般自由发展,备受呵护。毕业后,你们成为栋梁,走向担当。
致中国音乐学院2020届全体毕业生
中国音乐学院院长 王黎光
亲爱的2020届中国音乐学院全体毕业生:
大家好!
每年的毕业季都是全体毕业生和教师们最为难忘和最为重要的时刻。今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们不能在国音堂和校园内举行毕业典礼,但这不影响我以云端的方式与你们话别。首先,向2020届全体毕业生致以最真诚的问候和最美好的祝愿!
2020届毕业生汇集了2015级、2016级本科和2017级研究生的全体同学们。想起在2016年的秋季开学典礼上,我毛遂自荐做你们这一届的大辅导员,把你们这一届称为“国音宝宝”;期盼毕业之际,你们由“国音宝宝”成长为“国宝”。2015年至2020年期间,中国音乐学院各项事业飞速发展,你们全程见证了学校日新月异的变化——从办学理念“承国学 扬国韵 育国器 强国音”的确立、倡导中国乐派的提出、构建中国音乐教育体系的推动、独立设置音乐学院本科标准“8+1”“思政+X”课程体系的建设、获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过程、制定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等等,都烙印着中国音乐学院全体师生和教职员工所付出的努力,都印记着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奋力为中国音乐学院不断进取所贡献的爱心和智慧。
你们是值得赞扬的一届国音宝宝。你们理解学校改进过程中的很多困难,包容了一切由于校园建设给你们学习和生活带来的麻烦。电焊嘈杂的尖叫声伴随着视唱练耳课,你们笑称那是对位和远关系离调训练;琴房楼排长队刷琴点儿,你们循循善诱学而有序;冬天冰冷的洗漱水练就了你们“铁嘴钢牙”,大家毫无怨言乐观向上;食堂菜盘子里的胖胖虫儿,你们勇敢地把它们拍下来发到我的微信里,一段时间,靠外卖果腹而复兴了校园周围“鱼子村”“水平有限”“海盗虾饭”等小餐饮经济。2020届国音宝宝太难了。
你们是值得骄傲的一届国音宝宝。五年来,中国音乐学院成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大学,明确了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办学类型、办学目标,扎根中华优秀文化办中国的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是全球音乐教育联盟秘书处大学:全球音乐教育联盟本科2+2、研究生1+1+1等贯通式国际人才联合培养的方式,使得全球的优质教育资源汇集我校,为国音学子提供了就业、读研、留学等前所未有的好机会。看看我们现在的中国音乐学院:身着“唐装”的大楼、鲜花盛开的校园、望远京城的教室、中国乐派的“师苑”…… 穿梭之间,看到你们阳光得像“大三和弦”一样,我深感欣慰。同学们的自豪和自信,成为激励学校以学生为本,全力推动中国音乐学院实现世界一流大学的强大动力。2020届国音宝宝太赞了。
真想让时间终止在这一瞬间,愿与你们永远在一起。
2020届的你们毕业了,国音“失恋”了。
当不得不挥手向你们再见的时候,我希望这是你们人生乐章的“展开部”。学而用,学而无用,这些道理要靠你们走出校门在广袤天地的磨练中才会懂得。愿你们能成为中国乐派的践行者和传承者,在今后的事业中走得更远,不辜负学校对你们的期望。
我也会翘首期待和同学们再见,我希望再见的时候是你们人生乐章的“再现部”,把在学校学习到的本领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练之后,呈现丰富而无与伦比的“再现部”乐章。
难忘入学时的你们,我们的国音宝宝!祝福毕业时的你们,我们国家之栋梁!
同学们,一定要相信未来!——在中国传媒大学2020届
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中国传媒大学校长 廖祥忠
敬爱的老师们、尊敬的家长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六月如火,岁月如歌。
2020年已经过半,夏天也如约而至。
今天是我们共同的节日,是同学们生命中一个闪亮的日子,永远值得铭记与珍藏。我们以这种特殊的方式,为分布在全球47个国家和地区的3873名2020届毕业生举行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这个本应充满仪式感的特殊时刻,我们却无法欢聚一堂,老师们也不能亲手为同学们的毕业加冕,我深感遗憾和忧伤。但疫情隔不断我们的殷殷之情,我们用这种全新的方式一起见证历史,共同享受属于你们的欢乐与荣耀。
首先,我谨代表学校和文申书记向悉心教导你们的老师、辛勤养育你们的父母以及关心你们成长的社会各界致以最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2020年注定是不断见证历史的一年。
半年来,我们见证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历史担当,护国安民,带领中国人民以“令世界瞠目”的速度,抗击疫情;见证了国家从顶层设计到夯实根基的力度,显示出“中国之治”的强大生命力。
半年来,我们见证了国际格局的风云变幻;见证了人类共同命运的相守相望;见证了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奋发图强,攻坚克难;见证了中国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半年来,我们见证了“90”后的你们,关键时刻,明辨是非,不畏风雨;见证了新生代的坚强意志和家国情怀,你们是可堪大用的一代!令人感动!令人欣慰!
半年来,我们见证了新冠的肆虐,大自然的冷酷。但同时更见证了人间的真情、勇敢的逆行者、人性至善和大爱无疆。
在这个庄严的时刻,让我们向为战疫无私奉献的英雄们致敬!他们舍生忘死,为人类筑牢了生命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这场战疫,没有人能作壁上观,人人都是战士。同学们共同经历了与灾难抗争的难忘时光,甚至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这些都将成为你们共同的记忆,成为你们相同的底色。你们既是亲密无间的同学,也是患难与共的战友!在极为困难的日子里,你们没有荒废学业!在这段史无前例的困境中,你们守住了自己自由行走的脚步!战胜了自我!你们同样也是抗疫英雄!掌声送给你们。
同学们,战疫,是国家体制和治理能力的比拼,展示的是国家意志和政府担当;战疫,是决心与人性的较量,是一场极为特殊的大考,考量的是每一个公民的三观和社会良知。
疫情告诉我们,灾难面前,人人平等,没有哪一个人可以独善其身。人类的命运就是一个共同体,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置之度外。疫情让我们明白,人类的敌人不应该是彼此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全人类应该团结起来,休戚与共,携手应对现在和未来人类可能无法预知的艰难困苦。
疫情告诉我们,要以谦卑之心敬畏自然、敬畏法则、尊重科学。我们是地球公民,而非地球主宰,必须坚持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疫情让我们更加清楚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更加懂得应如何和自然和谐相处。
疫情告诉我们,要珍爱生命,珍惜亲人,爱惜自己。疫情让许多人一夜之间失去了家庭,失去了生命。使我们更加懂得世事无常与生命的弥足珍贵,珍惜与亲人和朋友相聚的日子,更加珍惜亲情、爱情和友情。
疫情告诉我们,平平淡淡才是真。所有的平常,都不应该被忽视,所有的拥有都应该被珍惜。疫情给我们忙碌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让我们静下心来,好好思考如何珍惜每一个平常的日子,如何开心过好每一天。
疫情告诉我们,身体是事业的本钱,健康是一切的前提,免疫力是最好的医生。我们必须养成科学的生活理念、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全面强化健康意识,保持乐观心态,坚持强身健体。
疫情告诉我们,自控力是导致人与人之间形成差距的关键因素。疫情期间,有的人以其强大的自控力进行自我管理,实现了自我超越;有的人则浑浑噩噩,得过且过。疫情过后,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会进一步拉大。
同学们,新冠病毒的阴霾仍在全球肆意弥漫,疫情刚刚进入中场,病毒仍在疯狂地践踏着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世界正在改变。
此时此刻,你们行装未毕,却要在夜幕中启程。你们一踏出校门,就要负重前行。作为你们的校长,心中十分不舍!临别之际,送给同学们三句话。
一、请你们放下一切,先整理心情。
肆虐的疫情让每个人的内心都经历了“过山车式”的动荡,让人谈疫色变,心有余悸,不少同学甚至对未来产生了焦虑。这个时候,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我们去面对。“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请同学们记住,心安则静,心静则远,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让脚步先停下来,好好整理自己,重整心情再出发。
同学们,前进的路上永远充满不确定性,总有未知的风浪,这才是真实人生。当不测风云来临之时,不是事情本身困扰着你,而是你对事情的态度让你深陷其中。因此,当身处困境之时,如何养成坚韧之心,不抱怨、不逃避,在困境中提升认知,勇敢地去拥抱这种不确定性,在应对挑战中超越自我,在克服认知偏差中成长成熟,这才是人生发展的必然逻辑。
同学们,磨砺是最好的老师,每一场灾难,都是对个人认知的一次升级。希望你们先把心情整理好,升级认知,不要让疫情成为前进路上的负累,要把它当做对过往人生的一次修正、面向未来的一场修行。
二、请你们沉着冷静,再整理事情。
如果说17年前的SARS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此次疫情将深刻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行为方式,将极大地影响我们的三观,还将深刻地改变世界秩序。
此时我们正站在互联网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新冠疫情给世界带来风云变幻的交汇点上,从现在起,疫情将加速世界的系统性重构,这是我们正在面对的最大事情。
作为中传学子,必须志存高远,要深刻认识到我们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必须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和传媒人的责任紧密相连。在这场抗疫战争中,无数传媒人舍小家为大家,于磨难处,尽显英雄本色。武汉封城时,很多传媒人作为首批“逆行者”,奋战在抗疫报道一线。是他们,向大众及时传递信息,传递信心,传递希望;是他们,用传媒的担当维护正义,用传媒的温度关怀每一个不幸的个体,用传媒的力量守护人的价值!他们中很多人都是你们的学长,他们是中传的骄傲!而更广大的中传人,也都以自己的方式参战,用声音、镜头、画笔和文字传递抗疫的力量。在这里,让我们向每一位参加抗疫的传媒人致敬!向每一位用自己的方式参战的中传师生致敬!
同学们,教育部宝生部长去年年底百忙之中来到传媒大学,对中传人提出了“头脑要灵、眼睛要亮”的殷殷期许。希望你们牢记部长嘱托,以学长们为榜样,勇敢地肩负起时代赋予你们的使命,用传媒的价值守护人的价值,涵养驾驭复杂外部环境的智慧,实现文申书记提出的“为中国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三、请你们挺直腰板,要相信未来。
恩格斯曾经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人类文明绵延至今,无论经历怎样的大灾大难,总能一次次从苦难中走出来,迈向新的未来。中华民族的文明大厦也正是在一次次苦难中,不断加高加固,凝结成“苦难的辉煌”。在这场全球抗疫战争中,世界再一次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强大凝聚力,感受到中国人民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精神,也让我们更加坚定“四个自信”。
同学们,突发的疫情,让互联网世界变得异常活跃,人类社会对网络空间的依赖性正在全面提升,虚拟社会和现实世界一体同构的时代已经提前到来。在这个时代里,古老的东方文明将焕发出新的青春活力,人类社会的智慧图谱将凝成一体,个体脑力将被深度挖掘,可以预见,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将得到淋漓尽致地展现,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力必将进一步提升。
时势造英雄,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已经到来!在这个充满机遇的大时代,作为传媒人,我们要敏锐地意识到,我们的学科专业与时代的发展前所未有的紧密相连。基于AI的艺术生产、基于5G的信息交流和艺术传播、基于大数据的艺术消费,以及基于线上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已经成为疫情背景下全球各行各业导向性增长点,成为世界生产力中最具革命性的关键因素。于我们而言,正是大显身手的机遇期。大浪淘沙,真金方见。天降大任,请你们好好拥抱未来!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将踏上人生新的征程。伟业的成就,绝不是在风平浪静中完成的,而是在翻山越岭中创造的。把不住舵、耐不得烦、沉不住气、经不得诱惑、碰不得钉子、扛不住刺激,成不了大器。请记住,磨难之时,只有那些临难不苟和守善不屈的人,才能在艰难的挑战中,走向最终的胜利。
同时,作为传媒人,希望你们谨言慎行,不要随心所欲,更不要人云亦云。要好好丈量自己,清楚地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记住,一夜爆红多半是过眼云烟,守住初心才能赢得最终的胜利。
经此一役,我相信你们当中,一批有着坚强意志力的人将脱颖而出。如果说十七年前的SARS造就了马云,我希望你们当中能走出一批风云!希望你们背负着传媒的责任引领未来,用实力证明传媒学子的无限可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你们即将离开母校,穿越黎明前的黑暗,去往更广阔的未来。疫情对世界的影响还在进一步发酵,你们前行的路上还会出现许多未知的艰难困苦。习近平总书记说,“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希望你们任何时候,都要守住同理心与良知,不要让磨难阻止你们前进的脚步。
同学们,阻力,或许就在眼前;但动力,却始终在你身后。母校的目光不会离开你们!
非常之观,常在险远;唯有奋斗,方可跨越。未来,就在你们脚下。请你们任何时候,都要挺直腰板,一定要相信未来!
在北京电影学院2020届本专科生、
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 胡智锋
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老师们和家长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以这种特别的方式集体相约在云端,参加这场具有特殊意义的线上毕业典礼,共同见证和庆祝同学们的顺利毕业。在此,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对2020届980名本硕博全体毕业生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全体老师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多年来始终关心学生学习成长、支持学校工作、关注学校建设发展的广大家长朋友们,表达诚挚的谢意!
各位同学:回想几年前,经过百里挑一,千里挑一,你们一路过关斩将,带着各自的梦想,来到了这里,成为我们北京电影学院大家庭的一员。为了实现自己的电影梦,几年来,你们投入了顽强学习和刻苦的训练,才获得了今天令世人羡慕的光荣时刻。此刻,我想起了冰心老人在近百年前写下的诗句:“成功之花,人们只惊羡你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你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是的,几年来你们努力付出的心血,在今天终于浇灌出你们成功绽放的青春之花!我要说:学校由衷地为你们感到骄傲自豪!
各位同学:几年来,你们参与见证了国家、北京市许多重要的历史性时刻——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国庆阅兵影像高科技保障、《奋斗吧,中华儿女》的演出排练、支援世界园艺博览会、助力北京国际电影节等等;师生、校友更是为全国人民奉献了《流浪地球》《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中国机长》《烈火英雄》《白云之下》等多部精品力作。你们不慕浮华,脚踏实地,心怀家国,奋发有为,以热诚的参与和扎实的作品,为党和国家新时代的大业留影造像!我要说:学校由衷地为你们感到骄傲自豪!
各位同学:你们在学业生涯的最后半年,遭遇了席卷全球的疫情,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你们没有懈怠,没有退却,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号召,圆满完成了特殊形式的学习、实习与演习——
你们快速适应并习惯了“线上教学”,并在“空中课堂”、“对话明天”、“云上运动会”等特殊学习中收获新知;
你们心系苍生,以笔为剑,14个院系160多名学子,在所在地主动请缨志愿加入战疫行动,在这特殊实习中成为最美逆行者;
你们用多种类型的视听创作参与了这场全民抗疫阻击战。摄影学院何宇欣同学深入武汉一线100多天,在重症隔离病房、方舱医院、隔离点等现场,用镜头记录了医护人员与病毒殊死搏斗、武汉人民英勇抗疫的珍贵画面和感人故事;声音学院段俊臣同学的原创歌曲《最美的你》,深情颂赞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们;表演学院王俊凯同学携手歌唱家雷佳录制的公益歌曲《武汉不孤单》,给人们带来了意味深长的抚慰与温暖,在这特殊的演习中释放出你们气势不凡的能量与光彩!
各位同学在这特殊形式的学习、实习与演习中,充分体现出学校一贯推崇与倡导的不畏艰难、勇挑重担的担当精神,精益求精、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专业精神,为国家与事业甘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我要说:学校由衷地为你们感到骄傲自豪!
各位同学,在这毕业的时刻,作为学校老师,我想送你们一个字:“度”,希望你们在未来的生活中,始终保持炽热的温度、坚韧的锐度和从容的风度。
第一,希望你们始终保持炽热的温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工作者应当“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前进号角,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总书记这里所说的“火炬”与“号角”,没有炽热的温度是很难点燃与吹响的!各位同学,希望你们始终保持炽热的温度,因为这温度来自我们代代相传的强大的红色基因!北京电影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电影高等院校,前辈们从延安一路走来埋下火种,在开国大典、朝鲜战场、原子弹爆炸、神州飞天、08奥运、国庆阅兵等国家重要历史时刻,代代相传,都留下了北影人奉献的身影。这个毕业季,我们也在送别前辈。6月9日108岁高龄的老红军王定国老人走了,她是我们谢飞老师的母亲,6月28日,99岁高龄的电影表演艺术家于蓝老师走了,她是我们田壮壮老师的母亲,这些了不起的前辈,在长征与延安的革命洪流洗礼中磨砺出无比炽热的温度,创造出令人敬仰的红色传奇,这是我们无比珍贵的红色基因,期待你们好好珍惜,一代代传承下去!
尽管我们的世界少不了黑暗,尽管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苦痛,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期待各位同学牢记“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艺术家”的北影传统,始终保持前辈们那样炽热的温度,点燃自己,温暖生活,以充满希望的影像给人们带去力量与光明!
第二,希望你们始终保持坚韧的锐度。
电影艺术的创造,离不开独特的观察力、想象力与思考力,而所有这些聚集起来就是一种发现与表达的锐度。这种锐度,除了来自于天赋才华,更要靠锲而不舍的努力、积累与探索方有可能获得。在《论语》中孔子特别赞赏“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精神境界,同理,在艺术的道路上,要想达到高峰状态,没有坚韧的锐度,是不可能实现的。希望你们像“岁寒松柏”一样,不论面临怎样的严寒环境,都能坚韧挺拔地生存,以赤子之心去学习新知,拥抱新知,打量生活,发现生活,以特别的锐度,去打造独到的艺术世界!
第三,希望你们始终保持从容的风度。
记得1992年前苏联电影大师罗斯托斯基来中国访问,我跟他做了几个小时的交流,谈到对中国电影的印象,他含蓄地说道,我们的电影给人感觉过于紧绷,似乎让人喘不过气来!这个点评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记。为什么罗斯托斯基会这样评价我们的电影呢?说到底是批评我们的电影欠缺一种从容的风度!何谓从容?在我看来,从容首先意味着自信,小到对自己艺术理想的坚定信念,大到对国家、民族文化的自觉与自信,有了这种自信,就不会心慌意乱,随风飘移;从容还意味着淡定,面对娱乐圈的种种诱惑,不去昧着良知过度地追名逐利;从容更意味着尊重与包容,面对不同文化,不同流派,不同理念与路径,都能“美人之美”,拥有这样的从容,才可能涵养大格局、大情怀,才可能收获大创作、大成果。恰如唐代大诗人王维诗句所言:“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希望你们不论在生活还是事业上,面对种种意想不到的困境之时,都能以“水穷看云”的从容风度,去打磨与创造你们美妙的作品与美好的人生!
衷心地祝福同学们鹏程万里,一切安好!谢谢大家!
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2020年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彭锋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祝贺大家在一个非常的时刻正常地毕业了!为了纪念这个特别的时刻,一个月前王蓓老师就开始筹划今年的毕业典礼,说要给同学们一个大惊喜!从那时起,我就在想象今年毕业典礼的样子。因为北京出现第二波疫情,王老师的方案被紧急叫停了,那个我和同学们都在期盼的大惊喜,就这样蒸发了!这真是太遗憾了!
但是,这并没有阻止我对那个毕业典礼的想象。疫情限制了我们的活动空间,做不了的事情,通常就想想算了。这样一来,我们的想象力好像更加活跃了,居然在想象中也能得到惊喜!于是,我便有意识地想象那个毕业典礼,不断在想象中获得惊喜!
想如在!想念如同相见!想过也算在过!
疫情期间我在学院值班,经常一个人面对未名湖。说实话,学院周围的这片园林真是非常美,尤其是没人的时候,它还能给人一种奇特的神秘感。不过,我真没有见到前几天吴志攀老师给大家画的那三只流浪猫,倒是每天都见到一群野鸭子。吴老师没画野鸭子而画流浪猫,我们有流浪猫关爱协会没有野鸭子关爱协会,不是因为猫与鸭子的区别,而是因为“流浪”与“野”的不同。同一只猫,把它叫做流浪猫或者野猫,给人的感觉完全两样,流浪猫比野猫更加可爱。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将流浪猫叫做野猫,将野鸭子叫做流浪鸭子,说不定吴老师就会画鸭子。我还注意到,吴老师可能担心同学们因有校难回会对“流浪”产生某些联想,他没有用流浪猫,而是用校园猫。校园猫比可爱的流浪猫更可亲。名与实的关系不是简单的指称关系,还包含意义赋予关系。不同的名称可以指称同一个实在,但赋予实在的意义却非常不同。从今天开始,在许多人眼里,你们不再是“学生”,而是“学者”。学生和学者指的同一个人,但这个被指的人的意义发生了重大变化。这里的变化之大不亚于野猫与校园猫之间的差别。我们总是不肯将名称直接指向实在,而是喜欢在名称与实在之间逗留,喜欢绕一下“意义”的弯路。名称经过“意义”的中介抵达实在,这从信息传播角度来说有点不够经济,同时还有可能产生歧义,但是对于人这样一种特殊存在,我们似乎不愿意像人工智能那样直达目标,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在意义世界中磨蹭,在意义世界中自得其乐乃至流连忘返。对于名称与实在之间的意义,我们既不能命名,也不能坐实,只是让它在想象中萦绕。这正是艺术主要的存在形式。艺术跟名和实的关系都不大,跟想象中的意义体验和意义生成关系密切。
疫情中寂寞而神秘的未名湖,让我想起中国园林史上一座奇特的园林,晚明文人孙新斋在他的想象中建成的那座“想园”。孙新斋不惜时间和精力建造“想园”,引起了朋友们的极大兴趣。他的好友陈涉江特别想帮他把“想园”真的建造出来,但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只好送他一幅自己画的“想园图”。他的儿子孙旦夫经过一番努力之后也没能够将“想园”真的建成,最后只是像他父亲一样想象一番,在“想园”的基础上建成了一座“想想园”。“想园”是没有办法建成的,这不是因为缺乏资源,而是因为限制想象。
艺术是用来放飞想象的,艺术的目的是在想象中生成无迹可求的意义。如果同学们的电影因为疫情的影响没有能够拍成,我们不妨在想象中将它拍成。当然,在想象中拍成的电影可能不能让你顺利毕业,但是如果你真能像孙新斋建造“想园”那样一丝不苟地在想象中拍出你的电影,我想它很有可能让你载入史册。历史上无数园林已经灰飞烟灭,孙新斋的“想园”依然毫发未损。就像“想园”是存在的一样,你想过的电影也是存在的。这种电影被称之为“幽灵电影”,是李洋老师正在研究的对象。
无情的疫情将我们从梦想中惊醒,面对冰冷的现实,我们不能失去想象。是的,我承认,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有可能让我们失去工作,但是只要作为人活着,我们就不能没有想象,就不能没有让想象驰骋的艺术。不过,话又说回来,在今天这个高度务实的世界里,能够保持想象力的人似乎不多,所以同学们在校园里是少数,到社会上是更少数。但是,我们不会孤单。或许人工智能能够演奏我们音乐传习所的导师刘天华的《良宵》,能够画出我们画法研究会的导师徐悲鸿的《奔马》,但是人工智能无法想象在你们脑海中出没的那些幽灵电影,无法体会《良宵》的轻快和《奔马》的雄强。人类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很有可能是艺术,是艺术保存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动人心魄的激情。感谢同学们对艺术的坚守,我们坚守的不是一种职业,不是一种习惯,甚至不是一种文化,我们坚守的是人的生存方式。当有一天机器人取代了我们所有的工作,大家就会回到不能被取代的艺术上来,那时候你们就一定不会孤单!
祝参加工作的同学工作顺利,祝继续深造的同学学业有成!
谢谢大家!
与时代同步,为人民而歌
——在2020年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上海音乐学院院长 廖昌永
我和我们
——在2020年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上海戏剧学院院长 黄昌勇
尊敬的奚美娟学长,尊敬的家长们,亲爱的2020届毕业生,老师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上海戏剧学院新空间这个小剧场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以往我们都是在上戏实验剧院大剧场举行这样的仪式,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我们只能在这里举行也许是上戏历史上规模最小的一届毕业典礼。其实,我更知道,这也许是一届让我们留下更深记忆的仪式,我们每一位毕业生都可以通过网络连线来到我们的主会场,以班级为单位共同见证这样难忘的历史时刻。我们还向所有的上戏人、向关心和支持上戏发展的朋友们开放了现场链接,我想目前一定吸引无数人在大江南北、世界各地观看2020上海戏剧学院这一届独特的毕业典礼,因此我想说,这是一届既是规模最小的也是规模最大的毕业典礼,我们通过网络,把我们的师生情谊、艺术理想、未来畅想、希望的种子撒播到世界各地!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互联网,没有强大的视频连线,我们的毕业典礼该如何举办。其实我知道,我们一半以上的毕业生同学都在上海了,但我们还只能在线上向大家祝贺、祝福,与大家告别。其实,我们也想请毕业生和你们的家长、朋友都来到美丽的校园畅叙情谊,尽情撒欢,四年、三年或许六年、八年,离情别绪总要在初夏时节放置在母校、留下回忆。真的,我们早就做了很好的策划,在昌林路新校区室外圆形剧场请各位都回来,可是,大家的健康、大家的安全还是要放在第一位。我想说,“欠债”总是要还的,在学校领导班子会议上,我们已多次研究,今年没有演的毕业大戏还是要回来排演,没有展出的毕业作品还要回来布展,没有放映的毕业短片还要回来播放,也许就在今年的12月1日——75周年校庆日,我们就会向大家发出邀请。
截至6月19日,校学位委员会通过今年共授予学士学位385人,授予研究生学位117人,其中博士学位14人,硕士学位103人。我代表学校向大家表示祝贺,也向学校全体教职员工表示感谢,同时谢谢各位毕业生的亲人们这些年的付出与陪伴。我知道,还有一些同学因为重修、因为延期不能和同届同班同学们一起毕业,我们也在这里祝愿他们未来的日子顺利成功。
我看了国内外不少大学已经举办的毕业典礼,人们发言都离不开这样一个避免不了的主题,那就是影响至今的新冠肺炎疫情。武汉封城牵动着我们的心,全校湖北籍学生58人,其中武汉16人,毕业生在湖北的16人,其中武汉5人。截止6月19日,教职工在湖北武汉有2人,湖北其他地区1人,国内其他地区86人,境外35人,包括9名外籍人员。每一位师生,都成了我们的牵挂,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在我们守望相助、齐心协力下,我们全校师生都健康,安好!
为了今天的毕业典礼,为了大家返校,为了大家就业,学校采取以一人一策的方案,辅导员和班主任承担了大量工作,付出了大量心血。
6月17日,我看到戏曲学院16级木偶专业班主任段堔老师发出的微信朋友圈:25个学生的一对一联系,从昨天到今天,今晚花了3个小时,还剩最后一个学生的电话没有打,嗓子已经冒烟,不管怎样,虽是特殊的一年,我也会在那天陪着你们一起,在花开的日子,一起长大,我们不见不散吧。
我知道段老师已经回上海,还在隔离期,我相信她现在一定也在线上和大家一起庆祝,我们只能云中向她问候了。
疫情也激发了上戏人的情怀。到目前,不完全统计,上戏师生员工共1000人次捐款捐物。我们有同学在家乡坚持做社区志愿服务,博士生董国臣身在疫区,依托自己的专业,组织一支80多人志愿团队,提供心理援助。
我们是艺术院校,在特殊的历史时期,艺术成为鼓舞士气、抚慰人心的媒介,上戏师生第一时间行动了起来,美术和设计作品纷纷涌现,广播剧,歌曲和舞台剧,各擅胜场。这里有专业老师的奉献,也有我们毕业生的身影,音乐剧毕业班耿圣亚同学,疫情期间组织全班同学创作抗疫歌曲《深渊旁的逆行者》,歌曲在B站等多个公号、微博、网站转发,播放量累计上百万,得到了好评。主持专业师生一起创作的广播剧《目标,武汉》,在喜马拉雅平台听众超百万。国内第一部抗疫题材的原创话剧《护士日记》,集结了上戏在校老师和学生,成功在上戏实验剧院关闭145天后重启的第一场演出,赢得好评一片。
3月2日,我们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克服重重困难,全校近1000门网络课程开启,从线下到线上,这里面有观念的转变、技术的难关,管理的挑战,我们一起都走过来了。这是人类教育史上的奇观,对有效利用网络技术融入现代教育是一次有力的推动。我们一线教师,我们的管理团队,积极投入、高度负责,涌现了很多动人的事迹,同学们的表现也值得大书特书,西藏班的同学骑摩托车到山顶寻找信号,舞蹈学院的同学家里的门框桌椅成了学习器械;创新创意不断。
人们喜欢用代际来评价每一代人,特别是青年,关于90后00后,社会上似乎有不少定评。面对新冠疫情、面对百年未遇之大变局,面对整个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面对我们今年就业压力的的严酷现实,我们对你们这一代青年的处境和未来也不能盲目过高估计, 但这是谁都不能忽视的一代。决不是简单的物质丰赡,而是开阔的视野;决不是独生子女的优越,而是面对人生的多重抉择。作为60后、70后,我们真诚地祝愿!
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中说,“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是的,在4.2万余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有1.2万是90后,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95后甚至00后。
是的,上戏青年,面对大考,也成功地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2020年已经过去一半,回想这半年,这场疫情,在何种程度上改变了世界和世界格局,我们目前还很难预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样疫情引发我们每个人的深刻思考:中国和世界,人类和自然,我和我们,这些命题也许我们不一定都很关注,也许不能有肯定的答案,但疫情是一次大考,我们遇到了问题或者困惑本身就是一次难得的历练。
每年的毕业典礼上,大学校长都愿意在最后的一课给大家送祝福的同时还要提出一点或者几点要求,我原来以为只有中国大学校长这样,后来发现国外大学校长也差不多。
5月18日,耶鲁大学举行的线上毕业典礼,校长苏必德(Peter Salovey)鼓励耶鲁毕业生把耶鲁的光明与真理的使命带给咫尺与天涯的邻舍。听到这里,我脑海中马上浮现出镌刻在红楼门庭的那段金字——首任院长熊佛西先生那段名言:培养人才的目标,我以为,首先应该注重人格的陶铸,使每个戏剧青年都有健全的人格,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爱民族,爱国家,辨是非,有情操的人。然后,他才有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
惟愿我们的同学把它带向更为广阔的人生舞台。
谢谢大家!
在湖北美术学院2020年毕业典礼
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致辞
湖北美术学院院长 许奋
尊敬的各位家长、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以不同往年的方式,举行我校2020届本科生与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这是芒种后收获的季节,本该在此刻与你们在校园共享这喜悦时刻,却因一场疫情的到来,让我们的相聚暂时耽浅。但这依然是一个值得我们共同庆祝的时刻,祝贺你们,2020届1694名本科生和256名研究生们,祝贺你们通过几年的刻苦学习顺利完成学业,祝贺你们战胜种种困难如期收获了学位!这也是一个需要我们共同感恩的时刻,感谢为你们的学业辛勤付出的老师、家长和亲友们,感谢在疫情期间为保国泰民安付出努力乃至生命的人们,是他们的心血、汗水与生命成就了你们面前一张安静的书桌,也成就了你们几年学业的圆满收官!
2020年,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刻骨铭心的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在短短数月内,无情地带走了我们3千多位同胞的宝贵生命。在这场抗疫战中,同学们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踊跃投身,真情奉献,以手中画笔为“武器”,用所学专长,以艺战“疫”,用实际行动,诠释湖美精神,展现了青年一代的“硬核”担当。在此次“致美百年”毕业作品展中,同学们没有因为疫情影响而彷徨懈怠,而是努力探索自身独特的艺术语言,向观众真诚表达你们的初心与态度。你们打破单一媒介与传统手法的壁垒,让多元的文化交融浸染,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刻画丹青,将碰撞的艺术花火赋予更丰富、坚定的艺术表达。每一幅作品都诠释着你们对美的理解与感悟,也真实表达了新时代青年独特的艺术思考和人生选择。这是你们为数年寒窗交出的最好答卷,也是对百年湖美“推行美育”之精神做出的完美诠释,是为母校百年华诞的珍贵献礼!
百年前,蒋兰圃、唐义精、徐子珩三位先贤受蔡元培先生以美育代宗教之感召在武昌芝麻岭创办了我校前身武昌美术学院,探文化救国之道,图中华民族之复兴。在跨越两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学校与这座城市、这个国家一起经历了无数艰难时刻与历史考验。一代代湖美人前赴后继,承载着时代与家国之使命,始终不懈地延续着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学脉精神,为国家输送了一批又一批杰出人才,为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百年后的今日,你们作为新的一代湖美人,将从这里走向更为广阔的世界,继续践行与发扬这种精神,续梦学校新的百年。愿你们常怀感恩之心,砥砺家国情怀,以钟南山院士以及千千万万在抗疫中逆行的勇士为榜样,将个人梦想熔铸于中国梦之中,将感恩之心融入生活、工作与创作中,将个人前途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担负起青年的时代重任,成为无畏梦想、勇于奋斗的热血青年,在奋斗中书写无悔篇章,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2020年,也是学校从昙华林校区整体搬至藏龙岛校区的第十年。“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如今的校园,已从当年同学们口中调侃的湖北“没树”学院,建设成绿阴如盖、鸟集鳞萃的生态园林校园。此刻,藏龙岛校园里芳菲未歇,万物生长,虫啼鸟鸣,似乎也在等待着身着学位服的你们举起相机与师长同窗笑靥相拥,留下难忘时刻。数年前初入校园一脸懵懂稚气的你们,在这里学习技艺本领,涵养湖美精神,已成长蜕变成为心中有梦、眼里有光的有志青年,校园也因你们青春的脸庞而愈加美丽。校园时光如白驹过隙,“梨花谢了春红,太匆匆”。青春即将散场,你们将收拾行囊,带着师长的谆谆教诲、耕耘树艺收获的缤纷墨彩、遨游书海采撷的奇异珍宝、悸动青春友情爱情的苦涩甜蜜离开校园。“青春因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同学们,走出校门,你们将从“湖美学生”转变成为“湖美校友”。请记得,湖美,是你们永远的家,是你们可以随时打开的青春纪念册,惟愿你们扬帆起航一路乘风破浪,记得母校对你们的深情凝望。
同学们,今天你们将启程远行,从此“湖美”的青葱岁月、同窗情谊、湖光山色都将定格为终身难忘的记忆。作为校长、师长和学长,我对大家学有所成感到由衷高兴,对大家即将离别感到深深不舍,更对大家的美好未来充满期待和牵挂,离别之际,我想和大家分享三点思考,与大家共勉。
一要爱惜自我,始终保持对生命的热爱。这场猝不及防的疫情让我们懂得人生的不确定性,更加懂得了生命的珍贵,我们永远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先来。只有活着才有资格谈论精彩人生。任何人都不可能一直晴空万里。泰戈尔曾说:“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希望你们始终保持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热情,面对挫折和艰难时,始终保持坚定的意志。无论生活有多糟糕,都要学会眉眼带笑,也要记得仰望星空。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
二要坚守美好,始终秉承对艺术的激情。几年前,你们带着对艺术的梦想、憧憬和激情,相聚汤逊湖畔,开启了自己的艺术生涯。为实现梦想,笔耕不辍,伏案不眠,从晓露初开的清晨到繁星满天的深夜,钟灵毓秀的校园里记录了你们每个人忙碌的身影。今日离校,有的同学将不得不选择非直接从事艺术的工作,这并不可怕,重要的是秉承对艺术的激情,哪怕只是作为一种兴趣,这将是一种甜蜜的牵引,让你的生活更加美好。古人云“守志如行路,行十里者众,行百里者寡,行终身者鲜。”湖美几经更名,几经搬迁,但始终秉持“崇德、笃学、敏行、致美”的校训精神,今天,希望你们带走的不仅仅是湖美的文凭,更要带走湖美先贤办学“推行美育”的初心。
三要崇德修身,始终胸怀对家国的情怀。文天祥奉行忠义而名留青史,白求恩秉持博爱而后世传扬。这是何等的家国情怀!抗疫中,山河无恙,有赖于医护人员舍生取义;岁月静好,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情怀不一定是惊天伟业,多付出一份关爱和温暖就是普通人的大情怀。疫情间,无数的平凡人,毅然成为“最美逆行者”“生命摆渡人”,他们共同绘就了一幅触动人心、感动世界的美丽画卷。在你们中间,也有同学,不幸感染了新冠肺炎,痊愈后,依然自强不息,做了一名志愿者,为他人提供帮助,传递出湖美人满满的正能量。作为未来的建设者,你们多一份情怀,国家就多一份美好;你们多一份情怀,民族就多一份力量!
同学们,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作为 “后浪”,或许你们将比“前浪”们承受更大的压力,接受更严峻的挑战,也将承担起更大的责任。时间匆匆,行路遥遥,无论走多远,母校是家!
同学们,花开疫散,百年华诞。我们,只待你归来!
谢谢大家!
磨砺以须 及锋而试
——在2020届毕业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西安美术学院院长 郭线庐
亲爱的各位同学、老师、家长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时空留痕——开放的西美2020毕业季线上展览”已经圆满结束,作为对大型展览活动组织形式的一次创新尝试,1700余名西美学子精心创作的七千余件毕业作品,首次登录互联网“云端”展示平台,就以良好的创作风貌,新颖的展陈手法和视觉效果,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观展人士的广泛赞誉和一致好评。在此,我谨代表学院,向2020届全体毕业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多年来悉心关怀、教导你们成长成才的父母、师长及全院广大教职员工致以衷心的感谢,向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对学院各项工作给予关心、支持和理解的各位家长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天除在座的各位老师和同学现场参加毕业典礼外,仍有少部分返校确有困难的同学不能如期出席。但无论地北天南亦或海角天涯,西美人与祖国同心同行、共克时艰的坚定意志没有动摇,赞颂伟大时代、讴歌抗疫正气的使命担当没有改变,兼容并包、教学相长的优良传统更是历久弥坚,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同学们,在短暂而充实的大学生活中,你们时刻领略着来自周秦汉唐文化、延安革命文艺、西北民族民间艺术、“长安画派”和“黄土画派”的独特魅力,在博物馆古画间穿越时空对谈先贤,在三秦大地抚今追昔寻踪艺苑遗珠,于这片承载着厚重中国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热土上,积淀人生阅历,锚定艺术航标,潜心打磨创作技艺。几年来,我们曾与海内外校友共庆伟大祖国和亲爱母校七十华诞,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取得佳绩,长安新校区规划建设全面启动快速推进,部分同学参评第十三届全国美展揽获殊荣,然而也是在去年仲夏时分,我们于此集会,沉痛送别了敬爱的老院长刘文西先生。特别是今年以来,同学们克服新冠疫情对常规教学秩序造成的严重影响,在全力备战毕业创作的关键时期,自觉配合当地政府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按照教育部关于高等院校“停课不停学”的总体要求,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与指导教师密切协作,打好阵地战,努力做到学习创作两不误,按计划进度顺利完成了毕业论文撰写和毕业作品创作。这份在特殊情境下,你们以真挚的家国情怀、笃定的奋进意志和昂扬的蓬勃朝气提交的特殊答卷,必将载入西美史册!母校为你们骄傲,为你们自豪,为你们点赞!
这次对突发疫情的全力应对和科学处置,既全面检验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成效,也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面对疫情,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凝心聚力,协同奋战,以强大的国家动员能力和科学高效的组织协调机制,为稳步打赢这场规模空前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全民战、总体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广大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慷慨以赴、冲锋坚守在抗疫一线,用忠勇和生命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在这堂鲜活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大课中,每名同学都真切见证了党中央一声号令风雷动,家国同心、全民抗“疫”的恢弘战斗场景,你们积极响应“艺术战疫”号召,用手中画笔托举生命,礼赞英雄,记录正在发生的历史。你们讴歌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这场波澜壮阔的特殊战“疫”中,镌刻下了永不磨灭的青春印记。
同学们,在未来的漫漫人生道路和艺术创作征途中,愿你们保持高洁品行,把准人生航向,始终做明辨是非对错、恪守人间正道、保持政治定力、遵守法律法规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愿你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党的文艺方针,加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用经典涵养正气、鉴别美丑、淬炼思想、升华境界,不断创作出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精品佳作;愿你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时的殷殷嘱托,做有理想、有本领、堪当大任的青年,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不惧风雨,勇担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愿你们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将个人成长进步主动融入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历史洪流中,坚守初心,矢志奉献,为承续中国和世界优秀文化贡献智慧和力量;愿你们虽鸿鹄高飞、一举千里,但心系母校、情牵西美,与学院改革发展同频共振,长久书写西安美术学院追赶超越再出发的壮美诗篇。
同学们,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愿你们对时代满怀敬意和热忱,自信、团结、勤勉、奋进,始终心怀热火,眼中有光,用真情实感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愿你们恪守“弘美厚德,借古开今”之校训,在当代中国的伟大建设实践中发现创作主题、捕捉创新灵感,描绘时代精神图谱,以艺术之光传扬西美之美,人文之美,中国之美,寰宇之美。
最后,我真诚地祝福今年毕业的各位同学们,一生幸福安好,事业有成,一帆风顺,前程似锦!希望你们有空常回母校看看,母校永远是你们温暖的家!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