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常态化,传统演艺行业如何育新机开新局?

艺术看点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疫情防控常态化,传统演艺行业如何育新机开新局?

中国艺术报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

传统演艺行业要育新机、开新局

赵佳琛

北京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背景下,传统演艺行业需要主动适应科技发展和时代要求,在把互联网作为一种宣传手段的同时,立足文化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将其作为未来创新发展的新领域和新阵地,加快线上转型发展,坚持艺术品质追求,提高网上组织化调集创作资源的能力,探索可持续的运营模式创新,统筹线上线下差异化发展和相互联动转换,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

扎实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文艺路线

习近平总书记说,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广大文艺工作者需要树立走好网上群众文艺路线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进一步解决思想问题,扎根网络空间,从网民中来,到网民中去。

首先,要着眼网民需求,切实提高站位,变被动为主动。据统计,2019年中国网民规模已达8.54亿。传统演艺行业必须顺应受众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迁移的趋势,清醒认识到占领网上文化阵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主动拥抱互联网,真正走到网络空间和网民群众中去,亲身感受互联网给当今文艺创作生产格局和人们审美需求、接受习惯带来的新变化,聆听网民声音、把握时代脉搏、了解社会热点,努力推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满足广大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文化生活需求。

其次,要着力融合发展,切实全面深度融入互联网。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传统演艺行业的广大从业者包括一批中青年骨干演员,对互联网和新媒体有了新认识。但从整体情况来看,传统演艺业态互联网转型发展缓慢,对互联网全面深度融入不够,对网络社群化、分众化发展新趋势关注还不多。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文艺路线,要按照中央《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深刻把握媒体融合发展的形势要求,找准传统演艺业态与新兴媒体发展的结合点,适应网络传播新语境,把握线上发展新规律,努力在融合中推动传统演艺业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再者,要着重更新观念,切实树立互联网发展思维。互联网思维本质上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对传统演艺行业来说,树立互联网思维,就是要认识到互联网时代只有站在受众角度生产的内容,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内容。传统演艺业态应尽快改变单向创作和传播思维,树立用户观念,认真研究后疫情时代文化消费趋势和文化产业布局可能发生的新变化,从供给侧改革入手,打破惯性思维和固化观念,推动剧场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加强拓展互联网演艺新形态

互联网演艺不是简单地把剧场录制的演出光盘搬到线上,它颠覆了传统剧场演出镜框式舞台的观演关系,需要传统演艺行业改变传统创作观念,适应新的载体特点和传播规律,重塑文艺创作生产组织方式,做到内容形式手段上更具网络属性、更加符合网络年轻观众的口味。

中国艺术报

北京演艺集团“亲情中华·童心欢畅”——“云端六一”综艺演出剧照

一是节目内容形态突出短小精深。当代文化日常消费已由读文时代、读图时代迅速转向读屏时代,碎片化、快餐式、短平快特点明显。传统演艺行业开拓线上演艺新形态,需要在坚守艺术本体的同时,积极适应互联网发展的语境要求,改变传统剧场动辄1个小时以上的大体量创作思维模式,多创作一些小型、快捷、灵活的“网感”十足的作品,在制作上求精,在思想上求深,理顺创作思路,应对全新创作挑战。

二是艺术表现形态强化体验互动。面对短视频主导、用户注意力资源稀缺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在要求观众线上安安静静观看1个小时视频演出难以实现的情况下,传统演出需要通过设置导赏、探秘环节,运用快闪、特效合成等技术编辑手段,在“打赏”“弹幕”基础上深度策划真正吸引观众的互动环节等方式,丰富艺术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段,吸引观众注意力。

三是技术传播形态要勇于变革求新。在疫情的倒逼下,传统演艺行业纷纷试水直播等新业态,带来线上观众人数呈几何级增长。以北京演艺集团为例,2020年集团与快手合作建立京演剧场、推出线上演出季以来,总观演人数已超2亿人次,是2019年北京演艺集团全年所有线下演出观众人次(285万)的70.2倍。面对线上发展的广阔空间,传统演艺行业应放眼5G时代演艺模式探索,积极开展线上直播、连麦互动、虚拟合成、交互等技术运用,关注VR技术、全息技术等前沿动态,加快推进传统演艺业态和科技深度融合,努力提高科技支撑水平,推动传统艺术创作生产组织方式不断优化升级。

推动线上常态化发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艺术报

京演奇妙夜线上直播活动中“阿云嘎与快递小哥”互动

受疫情影响,长期以来传统演艺行业创新开发新技术、新业态不足的问题被充分暴露。下一步的重点是着眼于新消费、新业态、新产业,破解现阶段线上发展存在的问题,加大培育支持力度,加强线上线下差异化发展定位和长期规划布局,推动线上常态化发展,努力占领网上文化阵地,引导网络文化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一,提高网上组织化统筹调集创作资源的能力。目前,传统演艺行业在线下剧场演出具有一套比较成熟的主题创作模式,但在线上还没有建立起一套成型配套的运营管理机制,节目内容创意策划更多还是停留在镜框式舞台演出的概念中,在舞台、调度和互动上“网感”不足;现有摄制团队、视频技术力量不足,在线下剧场和线上屏幕的结合、不同镜头语言的转换表达上存在差距;剧场有序开放之后,如何兼顾线上线下两个不同空间,在两种不同运作模式之间自如高效地切换,还有待实践积累和经验总结。

第二,深入把握新媒体专业化运作机制及策略。目前,传统演艺行业开展线上发展,合作的各类新媒体平台一般为5至10家左右。实践发现,即便同一个视频,不同平台点击量相差10至20倍甚至百倍、千倍以上。当前,传统演艺行业对不同新媒体平台的属性和观众人群分布尚不了解,与其深入的互动合作关系还没有建立;对新媒体平台如何借助热点、制造话题、抓取流量等专业运作机制和策略运用的了解,还处在业余层次;对现有用户大数据深度分析不够,会员体系营销维护、私域流量培育等方面的工作尚有待开展。

第三,积极探索网上流量线上线下转化联动。传统演艺行业线上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反哺内容创作生产和艺术人才队伍建设,推动自身发展。从实践来看,目前开展一场线上免费直播,网络点击量少则百万,多则过千万,但一涉及收费,即便费用很低,转化率也不乐观,线上付费观看的消费习惯有待养成。未来要立足发挥互联网超大的用户规模优势,围绕实现两效统一,大力加强线上付费、直播带货、广告植入等商业模式探索,加强品牌宣传推广,拓展线上经营,适时线下引流,从而延伸产业发展链条,拓展未来发展新的空间。

中国艺术报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艺术资源号-艺术号-艺术看点-疫情防控常态化,传统演艺行业如何育新机开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