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事 | 从白石老人的相貌说开

书画知识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画事 | 从白石老人的相貌说开

中国书画报

从白石老人的相貌说开

□王祥夫

早上早早起来是因为外面一夜的鹁鸪在叫,似在梦里,又似是在梦外,其叫声清远但又声声入耳,教人百般地睡不着。起来无事,便看一篇文章,胡竹峰的《从胡适的相貌谈起》,不免就从这篇文章想起要写篇相同的文字,却是要谈谈湖南湘潭的白石老人。

中国书画报

白石老人的相貌怎么说,是年轻的时候不怎么样,到老却是越来越好看,比如他反穿羊皮袄手里摇把扇子的那张,拍摄年代也像是只刚刚过了中年,或刚刚要进入老年的样子,亦只是名士清狂风范,但这是好话好说,如不是好话好说便可以说他只是发疯,摆出这个样子来愤世嫉俗多少让人觉得有些好笑,受刺激的到底还是自己。白石老人的相片很多,曾买过不薄一本的《白石老人画传》,其实就是他的照相册,可以让人一路看他到老,是越老越有看头,像古玉杯盘,光彩逾出,而我偏以为最好看的是光着膀子坐在竹榻上摇扇的那张。普通的葵扇,用布缘了边,下边穿一条中国式黑布大裤子,再下边,拖鞋,天津画家马骏老弟画里边经常出现的那种一脚蹬拖鞋,裤子是那种只要把裤腰挽一挽再往里边一掖就行的裤子。这种裤子,现在拿来给我穿,我肯定是穿不好,我想即使是再三的演习,走两步,裤子也会掉下去,但这种裤子据说穿在身上极是舒服,而会做这种大裤腰裤子的人现在也许不多了,城里起码是没人做,要做,也得到乡下去。白石老人的这张像拍得极是随便家常,但他那张脸却不一般,眉骨以上极为清峻,两眼到老都不昏溃,所以目光极是逼人,眼里有莫名的光芒。白石老人的相貌是有仙风道骨在里边,倒不在那根拐杖。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级一点的人物,拄拐杖的有两个,一个是白石老人,拄的是杖,而不是拐,杖要高过人头,累极之时可以用双手扶一扶它,这和拐就不一样,拐只可以拄。鄙人的母亲一辈子只用拐,最好那支是西王母拐,也就是枸杞的老树干做就的拐,枸杞很难长得大,一旦可以做拐必是百年之物。曾经想到她老人家再老一老的话要给她做一根杖,但想想有点不像,拐可以人人都来拄那么一拄,而杖却好像不可,现在在街上,你就很难看到有拄杖的老人。说到拐,不但是老人拄,年轻的人也要争着拄,没事悠着玩儿,那是在民国年间,一时风尚弥漫。那拐又被叫做文明棍,其实也文明不到哪里去,乡下人对文明棍的鄙视是偏要把它叫做打狗棍。从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文明棍便一下子消失掉,再不见年轻人或刚刚过了年轻人这个档的中年人拄文明棍,而拄杖的人物除了白石老人还有一个何香凝。据说开国大典何先生是坐着一乘小轿上的城楼,别人站,唯她可以坐,有照片可证,她确实坐在那里,手里就有根杖。何香凝先生是画家,她画山水,她儿子廖承志补人物,她儿子方头正脸,说相貌,与他的父亲廖仲恺一点都不像。

白石老人的相貌几近经典,相貌原可以成经典吗?百年以来,只说画家,没有哪个更比白石老人像画家。黄宾虹中年时候一颗大头,中式短上衣,中式大裤子,下边是圆口布鞋,有些像赋闲的武师爷,站在那里,肚子微挺,而到了老,住在南京栖霞的时候,整个人像是缩了水,小了好几个号,而唯他戴小帽站在那里写生的相片好看,旁边站着几个人,只好给他陪衬,唯这张照片,才让人觉得人物毕竟是人物,有说不清的东西在里边。白石老人相貌到老不变,直到死,躺在那里,鼻子高挺,依然峥嵘。有人闲言碎语,说白石老人送毛泽东画亦送蒋介石画是世俗油滑。这话极为好笑,不提也罢。

白石老人好,还好在他胸前总是挂一枚小葫芦,而不是金壳怀表。(来源:《中国书画报》副刊版)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艺术资源号-艺术号-书画知识-画事 | 从白石老人的相貌说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