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印风的“农民意识”
□薛元明
二是印从书出。
书家如果要找到一种碑帖,正好可以验证自己,无疑是件极其美妙之事,吴昌硕有《石鼓文》,齐白石则依傍《祀三公山碑》。对于齐白石来说,《祀三公山碑》是一座“桥梁”,齐氏借此将书印风格统一起来,集聪明和狡狯于一身。印风走向简化,表面上看起来只有横竖数刀,却做到了默契统一。缪篆体式适合印面需要,间架取新莽嘉量,《天发神谶碑》为刀法之渊薮,融合化为自家法度。观齐氏平生所作,确实有不守规矩、胆魄过人的一面,但也不免信马由缰、自以为是,笔法草率随意,过于荒疏,有些作品甚至很油气。篆书的一些不足影响了印章的格调。
齐白石曾对门生罗祥止说:“从前我同陈师曾论印,谈得最投机,我们两人的见解完全相同,一句话概括,初学刻印,应该先讲篆法,次讲章法,再次讲刀法。篆法是刻印的根本,根本不明,章法、刀法就不能准确,即使刻得能够稍合规矩,品格仍是算不得高的。”重视篆法不假,但他实践的是自己的思路。“吾人欲致力刻印,首宜临摹古代文字,然后弃去帖本,自行书写。帖本所有者,固能一挥而就,帖本所无者,亦须信手写出,如此用功,始能挥洒自如,不然必为帖本所限矣。”
齐白石强调对碑帖和工具书上的篆字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摄其精神,来加以改造独创。因为他未曾于《说文》和小学方面下过功夫,更未上溯商周金文,有时甚至以僻字、俗字入印,故常不合于“六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齐白石篆书实际上是一种“六分半书”。
老苹有子
一息尚存书要读
邵元冲
平园眼福
这种创造精神固然有可取的一面,但篆书的隶化、楷化必然存在一些问题,最典型的就是印面中常出现反字和错字。错字必须改正。出现反字,不管无意或有意,也要引起关注。“老苹有子”“一息尚存书要读”“邵元冲”“名余曰溥”等印,各有一个反字。“有”和“书”等反字不影响视觉效果,“邵元冲”作为姓名印则很不应该,“曰”字反写,篆法已错。甚至于像“平园眼福”中“园”字有意简省(前文“沙园”一印中未简省),从艺术的严谨性来说,篆法如此处理难免随意性过大。
名余曰溥
人长寿
人长寿
月白山庄
齐白石所刻的一些印文内容相同而形制有差别的印章,通过对比,可以理解所谓的“不稳定性”。最典型的如“人长寿”,巨印堪称经典,此处所选两方则相对小气憋屈,尤其是篆法耸肩过甚,极不自然。再如此处“大匠之门”印,与前两方相比,根本不像出自同一人之手。“月白山庄”中“月”字篆法处理显得很突兀,缺少“风前月下清吟”和“花未全开月未圆”这样的画龙点睛作用,高下立判。很多时候,技法处理上的惯性会迫使印人摈弃做出进一步的反复推敲。齐印以刀法风格为主导,有些运刀习惯极难改变,如“半聋楼”中“楼”字斜笔行刀,有鼠尾之弊,一下子把整个印面破坏了。
大匠之门
半聋楼
作品良莠不齐,高低反差极大,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个人偏好与篆刻本身固有属性之间存在冲突,属于必然性;印文内容和字数多少直接影响到篆法搭配的最终效果,属于偶然性。(11)(来源:《中国书画报》书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