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齐白石篆刻:“平常心悟道”

书画知识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讲座︱齐白石篆刻:“平常心悟道”

中国书画报

齐白石印风的“农民意识”(13)

□薛元明 三是印从人出。 齐白石自幼家贫,生性节俭,刻印极少田黄、鸡血之类,所谓“重刻不重石”。不过也有一些贵重材质的,如青田封门、寿山芙蓉、昌化鸡血,但大多是在他人索刻之际用。自用印多半是极普通的青田、寿山,有些甚至是很差的印材。这些印大多没有落款。像“人长寿”“中国长沙湘潭人也”等大印,高度居然只有一厘米上下。这样的石料在市场上很难买到,很可能是自行将石材锯开的结果。不过,以这样高度的薄片石料刻巨印,适合抵腕行刀,恰恰成就其个人风格。

中国书画报

今来古往

中国书画报

三砚斋

中国书画报

白云

齐白石对自己的农民本色常常毫不掩饰地加以自我肯定。画大白菜时的题词便有“不是独夸根有味,须知此老是农夫”的句子。纯朴的农民意识以及由此而生的天真浪漫的童心,是齐白石艺术生命的内在组成部分。说到底,齐白石是一位从没有入仕愿望的农人,也没有那种入仕无能而隐居山林的逸情。毋庸讳言,其一生中有时不免表现出一些农民的习气,比如吝啬小气、迷信算命而虚增年龄,甚至包括自认为“诗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画第四”。窃以为,在其诗书画印当中,印无疑排在第一位,以“诗第一”自居说明内心深处并不认同自己就比普通士子低一等。

中国书画报

山姬带病相扶持

中国书画报

沙园

中国书画报

诗字画印四无成

中国书画报

森然

齐白石成功的原因在于,“农民”为其人生底色,最终又摆脱了“农民意识”的局限。

中国书画报

中国长沙湘潭人也

中国书画报

寻常百姓人家

中国书画报

天花满衣

中国书画报

叹浮名堪一笑

中国书画报

子和

一是迁徙,来到北京后有了更高的展示平台,并借此改变了身份,有了更多的朋友,不断有贵人相助。二是勤奋,因为曾经长期做木匠的经历,不怕吃苦,笔不离手,“夜长镌印忘迟睡,晨起临池当早朝”,“一生绘画从未停笔,中间歇十天不画,仅有两次:一次是慈母过世悲伤不能自拔;另一次是身染重病不能自持”。三是自知,既不委屈自己也不欺骗他人,既要顺应市场又要兼顾艺术。艺术家要做到自知非常难。原因在于,艺术家比常人意志更为主观,情感更为丰富,不仅是表面上的傲气,更主要是内心深处的自命不凡。艺术家的内心很容易膨胀,以至于变得自恋自大。齐白石一生都很清醒,始终把自己界定为写字画画的“手艺人”,即使到了辉煌的巅峰,也始终笔耕不辍。四是自律,齐白石成名之后所听到的都是各种夸奖赞美的声音。在这种情况之下,任何人弄不好都会忘乎所以。此等情景之下,齐白石很清醒,按照他自己的话来说,“我要自己管住自己,我要有格局来约束我自己”。很多有名望的印人书家到最后都认不清方向,要么放开了收不回来,要么艺术水平持续倒退,到最后走不下去。原因在于,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内心欲望不断膨胀,负担的东西太多,思想被污染,为名利重重束缚,最终江河日下。说到底,齐白石的“农民意识”就是坚持恪守做人的本分,严谨、厚道、实在,直至人生终点,本色不改,而能“平常心悟道”,成功做到了艺术生活化和生活艺术化。(来源:《中国书画报》书法版)

中国书画报中国书画报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艺术资源号-艺术号-书画知识-讲座︱齐白石篆刻:“平常心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