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理想的伊甸园
□唐晓亮
师界弘擅画山水和民居。她打破了传统水墨技法黑白反差较大、墨色浓重的特点,以清水洗墨,以白粉冲墨,使画面呈现出层次非常丰富、明暗频繁交错的清新恬淡之美,营造出云雾迷蒙、神秘莫测、扑朔迷离的艺术空间与氛围。
无论画山水还是民居,师界弘都十分投入,始终带着饱满的热情。为了创作出好作品,她吃、住在百姓家里,和他们一起生活,细心体验那里的风土人情。
中国画,尤其是水墨写意画,历来讲究“智慧的悟性”和“笔墨功夫”。“智慧的悟性”就是《周易》及老庄哲学思想中的美学思想。如《易经》有“圣人立象以尽意”之说,老子有“道之为物,惟恍惟惚”的天道观,庄子有“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从而把人们对艺术的着眼点从客观对象转移到主客观的关系上,建立了人与自然、主体和对象之间共通和谐的关系,奠定了中国哲学、美学的思想基础。“笔墨功夫”就是绘画的线条意识与线条表现,即以同源异流的中国书法为基础,融诗心、诗境于画景,意到笔随,笔笔到位。师界弘作品中干净利落的笔法、遒劲有力的线条,一方面反映了她高超的画技、扎实的“笔墨功夫”,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她作为一个女性画家内心特有的细腻、丰富与睿智。
《“禅境”系列之三》 师界弘作
在师界弘的眼中,世界就像在夜晚的月光下一样,是银白的、宁静的、朦胧的、神秘的、梦幻的、简淡的、苍茫的。因此,她营造的画面似云非云、似雾非雾。云中的山峦、树木、幽谷、溪流,雾里的深宅、庭院、门楼、窗户,总不能让人看得太清,像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又像云中美人,若隐若现,那样令人向往却又难以接近。这是她的用心之处,也是她有别于一般传统画家的独特之所在。
师界弘从元代山水画和明代沈周、清代石涛、近代黄宾虹、现代傅抱石及陆俨少等山水画家那里汲取营养,也学过西画,对西方艺术很了解,因而思想活跃,创新意识较强。可以说,她的画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国画与西画的融汇。在强烈的现代意识的基础上,她把中国传统的绘画特色与西洋风味融于笔端,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她画山水突出山的主体:山上森林茂密,房舍掩映;山下小河萦回,溪流淙淙,一派风光旖旎、欣欣向荣的景象。她画民居较多地利用光的原理和三维立体艺术,使众多房屋穿插、重叠,整体上又非常和谐与统一。
《古镇渔歌》 师界弘作
当然,师界弘的水墨山水与民居还有可以进一步提升的地方。比如,有些作品缺少留白,减小了可供想象的空间;比如,题款不够多,减弱了“诗”与“书”的韵味;再比如,有时民居画得太多,略显拥挤,不免有局促之感等。
师界弘是一位勤奋的画家。多年来,她不辞劳苦地深入香格里拉、丽江、束河古镇、凤凰古镇、西递、宏村、婺源等地写生、创作,以自然为师,写雄山丽水,同时托物寓情,融情于景,以丰富的绘画语言描绘理想的伊甸园。因此,她画中的山水和民居是“现代的”,总能让观者将之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她笔下的山似乎就是江南的青山,她画中的水似乎就是江南的清水,民居也是江南特色房屋。江南的天气是多云多雨的,江南山区始终被潮湿、云雾、岚气所笼罩,江南深山里的民居始终处于湿漉漉、雾蒙蒙的氛围与感觉之中。而这种湿漉漉、雾蒙蒙的山水、民居被师界弘美妙的画笔一加工、一渲染,变得愈加质朴、生动和自然,气势非凡,宛如仙境。而这仙境,不正是陶渊明笔下住着“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居民的桃花源吗?不正是我们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圣境吗?
返璞归真是很多现代人的理想、追求甚至终极心灵关怀。人只有回到自然中去,亲近和拥抱自然,对自然怀有爱恋与敬畏之心,生命才有所附丽,生活才有更多的情趣与欢乐。
师界弘,1969年生于河南。中国美协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书画研究》与《中国艺术家》杂志主编,北京汉方美术馆执行馆长,河南省中原文化艺术学院国画系教授。曾就读于河南大学美术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精神”专题班、中国国家画院范扬工作室等。作品入选2010年全国中国画展、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等。(来源:《中国书画报》国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