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等,江苏吴县(今苏州)人。他生性颖利,与吴中狂生张灵纵酒,不事诸生业,受到祝允明提点而改变。弘治十一年(1498),唐寅中应天府乡试第一,后被科场舞弊案牵连,谪为吏,辞官归吴。唐寅在科举案之后里居吴中的生活颇为放荡。宁王朱宸濠以厚礼聘之,唐寅察其有逆反之心,装疯卖傻,从江西返回吴中。江西归来后的唐寅饮酒宴客,生活潦倒,自署“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唐寅的一生辉煌而又极其落魄,有命运对其才华的垂青,也有对其经历的讽刺与捉弄。其有《六如居士全集》及《六如居士画谱》流传于世。
唐寅本幅行书《咏阳羡岕茶》共四行,每行字数不一,共96字。该作为纸本墨笔,纵140厘米,横25.2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内容为律诗一首:“千金良夜万金花,占尽东风有几家。门里主人能好事,手中杯酒不须赊。碧纱笼罩层层翠,紫竹支持叠叠霞。新乐调成胡蝶曲,低檐将散蜜蜂衙。清明争插西河柳,谷雨初来阳羡茶。二美四难俱备足,晨鸡欢笑到昏鸦。”款署“正德元年谷雨日,吴门唐寅书”。本幅作品有《石渠宝笈初编》御书房著录,今载《故宫书画录》卷二。 唐寅的书法天分甚高,但其书名常被画名所掩。唐寅的书法所学之家甚多,曾经学习过颜真卿、米芾、赵孟頫、文徵明等人的书体,但每一种书体他都能演变出自己的个人面目。在其所学书家中,赵孟頫对其影响最深。学赵孟頫笔法一路的字体算得上是公认的“唐寅面目”书风。这件七言律诗轴也称得上较有唐寅书风特色的一幅作品。唐寅的单个字体的轮廓比较宽肥,落笔较为轻松洒脱,观之十分潇洒随意,如“金”“花”“风”等字。唐寅潇洒风流的个性在其书与画上也多有显露。然纵情肆意的挥洒之外,其字体的书写也有十分严谨的一面,特别是单个字的结体十分突出。唐寅书法的结体比较端正,略有倾斜的趋势,许多字的控制都十分优美,富有韵律,如“夜”“里”“能”等字。尽管笔画多,但处理得恰到好处,不显反复和夸张。唐寅也将字体的“肥势”展现得淋漓尽致。一般的行楷书写多瘦长。而唐寅字体的“肥势”多取自颜真卿,下笔略重,圆硕而多肉感。有些字横笔较细而直笔多粗,如“翠”“罩”等字,笔画的提按变化也十分明显。唐寅的起笔非常用力,墨色也多浓厚,特别是上下或左右结构分开的字,如“层”“谷”“初”“阳”等字,部分墨色十分浓烈。唐寅的用笔收尾处也特点分明,特别是每一捺笔的收笔在中途稍作停顿,没有一个完整的捺笔拖尾的尖端,可谓是吸收颜、赵书体之后的个人创新。这种对力量的表现也与唐寅习米芾书体有关。米芾的字常常注重力量,多用方劲的笔法,给人一种倔强之感。而唐寅的字虽然圆润,但是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力量和个人风格的追求。本幅书法作品作于正德元年(1506),算是唐寅中年时期的书法佳作。这一时期的唐寅已经遭遇了人生中的一系列变故与摧残,对个性的历练和人生感悟体现在书法上,就呈现出无奈和挣扎之状。其此时的书风既没有年轻时的意气风发,也没有晚年的凄苦悲怆;纵然才华横溢,却无法掩盖自己对世道的感怀与痛心。 唐寅算得上一位诗书画三绝的能手,天分极高,也颇为努力,因此在明代人才辈出的吴中地区,其画艺、书艺均能为人所称赞。唐寅的书法兼学多家,但总能形成自己独特的面貌。与唐寅活动时间相近的“明四家”成员中,除仇英外,都是书与画兼长,且字与画之间息息相通。如沈周的字用笔老辣苦涩,文徵明的字温秀清健,他们的画也是如此。唐寅也多保持这一特点,书画相通。
来源:《中国书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