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讲座 | 篆刻用字摭谈(九)

书画知识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篆刻讲座 | 篆刻用字摭谈(九)

中国书画报(九)用俗字不用正字 “心有灵犀”汉印(图一)。“有”字在西周金文中从肉从又(手之侧形),会手持肉之意。战国文字承袭两周金文,往往“月”字右上多一短横,以与“月”字有别;秦汉以后与“月”无别。小篆“有”字(图二)仍从又持肉。汉印“有”字(图三)的“肉”旁已经和“月”旁相似无别,但在图示这七例“有”字中无一例作两点者。 “灵”(靈)字,《说文》:“灵,灵巫以玉事神。从玉,霝声。灵,或从巫。”小篆从玉或从巫,从玉的为正字(图四),从巫的为或体字、俗字(图五);缪篆从玉(图六),印文当用此字。汉隶《熹平石经》两形均收。后楷书从巫的为正字。“霝”,从雨从品,会雨多之意。《诗经》曰:“霝雨其濛。”显然,此印中“靈”字用“霝”,不妥。二字虽可通假,但毕竟用了别字。灵犀旧说以犀为神兽,犀角有白纹,感应灵敏,因以喻心意相通。《说文》:“犀,南徼外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顶,似豕。”“犀”字小篆(图七)、缪篆(图八)皆从牛,印文却从羊,乃取已隶变的《张迁碑》“犀”字,实在不该。 “修身”朱文古玺(图九)。《说文》:“修,饰也。从彡,攸声。”“修”的义项很多,用同“脩”字,但“修”是后起字。战国文字(图十)及小篆(图十一)有“脩”字,干肉义。《说文》:“脩,脯也。从肉,攸声。”古籍“脩”与“修”通。既然有大篆的“脩”字,为什么还要用小篆的“修”再大篆化呢?古玺用“脩”为正字,秦印、圆朱文用“修”为正字。

中国书画报来源:《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艺术资源号-艺术号-书画知识-篆刻讲座 | 篆刻用字摭谈(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