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视野 | 书法批评主体的自我重建

书画知识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批评视野 | 书法批评主体的自我重建

中国书画报

我们分析书法批评的现状及其成因,终究是为了建立一种有尊严的书法批评,彰显书法批评应有的力量,明确自己张扬的是怎样一种书法精神。

一、建立更富创见的批评思想

许多人对批评家的要求仅仅是说真话。这显然是一个比较低的标准。我们至今仍然徘徊在这个标准上,这的确有些可悲。我还是希望提高一些标准,希望批评家有能力说出自己的真知灼见。真话未必是真知灼见——真话也可能是愚蠢的观点;但是,真知灼见通常是真话。说真话常常是对批评家品德的要求,真知灼见还包含了思想能力的要求。除了勇气,不惧权威,不为利诱,批评家还得拥有发现问题的眼光、分析问题的思想能力。

书法批评中的真知灼见很大程度建立在书法审美的眼光上。关于书法批评的重要性,在我看来就是书法审美的敏锐性与深刻性。优秀的批评家对书法的理解一定是有开阔审美视野的。他未必有优秀的书法家在某一风格体系内的深刻书写体悟,但一定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各种风格的审美能力。如果审美价值观单一,那么即使你勇敢地说出了你认为的真话,在别人的眼里也只是个笑话。所以在书法批评中,我现在越来越觉得专业的良知高于道德的良知。以专业的态度指出作品的艺术得失,这就是一个批评家的专业良知;对一件作品没有起码的鉴赏能力,在作品面前表现出明显的审美瘫痪,这才是批评家的耻辱。这样的批评文章即便有再庄严的道德字眼,也难以赢得别人的尊敬。所以,我们应该坚持审美在书法批评中的核心地位。

勇敢的批评不是要你对批评对象批得有多狠,而是要你对书法有很深入的洞悉。所以,我强调批评的专业精神。我认为批评家所需要的学识有三种:基本技法,较强的书法创作能力,越强越好;较强的书法理论学、书法史学知识,越巩固越好;美学和艺术形式学类的专门知识,越深入越好。其他知识则越广博越好。勇气、智慧和学识的结合,或可视为理想中的书法批评的基本构成。为此,我一直期许出现一种有力量的批评:它有智慧和学识,还有优美的表达。但是由于批评主体思想单薄、批评情绪偏于愤激、批评语言枯燥乏味,现在的批评普遍失去了与生命、智慧遇合的可能性,由此使当代书法批评变得日益肤浅,没有精神的内在性,没有共建当代书法史的志向,没有创造语言风范的自觉性。所以,重申信念、思想、哲学眼光、专业精神、审美能力,是为了让书法批评的主体从一种精神和信念中站立起来,以专业精神重塑批评的专业品格,从而赢得批评本应有的专业尊严。在这个过程中,光有胆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提出正面主张,宣扬有建设性的创造精神。

二、开放的人文情怀,开阔的批评视野

当代书法批评发展迟缓与我们固守传统的品鉴思想有关。其表现为:所有的问题都转向传统寻求现成的答案。批评的重要品质就是对新的事物、新的思想进行辨析。我们没有理由反对站在当下立场看最新的书法变化,采用更为贴近当代书法创作的批评表达。固守古人,唯古是从,这是书法批评的惰性表征。古人没有的书法视角,当代可以发展;古人没有的语言与思想,当代可以有新发展。我们要让新观念及新理论参与到书法创作和书法批评中来。因为不同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种种分析问题的视野,指示我们从各个特殊的层面考察书法。史论更多地指向已成的总结,是一种概括式的话语形式。相对地说,当今书法的内容常常是个体,是一件件具体的作品和一个个具体的作者。这些个人、作品、文本并非史论可以解释和简单概括。现实书法创作关注的是传统共性如何体现书写者的个性表达。然而,如果当代书法批评无法解释书法家所表达出来的情怀与理想,那么它就会变成书法史论的附庸。开阔的批评视野让你从陈旧的批评话语中抽身而出。正因为书法批评有不同于书法史学的侧重,能鲜活地、快速深刻地分析当代最新的书法创作问题,所以它才有独特的价值。

在具备开放的人文情怀的前提下,书法批评主体还要培养一双审美的慧眼。多年来,对当代书法家的个案批评几乎没有看到富有创见的批评视点,也无多少批评的专业水准。在我看来,最关键的地方就是批评主体对作品审美的麻木:一直游离于书法作品之外,讲述着创作的师承与背景;一直脱离创作的感觉讲风格;一直抽取个别字与笔画讲技术。在这些看似重要的讲述里面,唯独没有自己的审美。书法批评要么掉入一般形式分析和书写技术解析的套路中,要么进入预设理论范式的作品实证的程式里。

当代书法批评缺少理论的支撑,很多批评处于无序的状态,这是事实。但是,也有理论先行观念下的书法批评成了许多批评家无法避免的陷阱——所有生动的书法创作仿佛都是某一种理论的例证。这时,书法批评将无法察觉书法创作是否包含了理论之外的含义和锐气,书法之中那些独特的个性是否溢出了固定的书法原理,以及某位书法作者是否有一种超前的文化基因或者前所未有的历史动向。特定的理论范式代表了某种共性、某种概括对于个体或者现象的解释、规范;相反,书法之中生动而强烈的个性往往是对既定规范的挑战或者突围。批评家必须充分理解二者之间的张力,并且及时地判断和描述二者的角逐或者博弈。这时的批评家不能仅仅套用自己的理论模式,也不能仅仅细腻地体验作品的肌理,而必须将其置于更为开阔的理论视野之中加以宏观的观照,当然精致的具体分析也不能缺位。两种禀赋之间的跨度常常显示了批评家可能拥有多大的工作平台。

实际上,用学术眼光来看,近现代的一些书法名家也需要有一番真正学术意义上的批评审视。而当代许多所谓的“书法名家”是经不起学术与专业意义批评的审视的。一些文化体制和各种利益关系使不少平凡之作与平凡的作者占据着绝对的话语权。有时一位书法人的贡献可能仅仅突出表现在书法组织工作上,但大众认为组织代表着书法创作的水平,身份代表着创作水平,知名度代表着创作水平……与此相反,一些新锐书家虽然有着不同凡响的书写能力及敏锐的审美感知,但却被人忽视。

三、持有温情和敬意的批评态度

这种态度会让书法批评获得别人的敬重。这种温情与敬意不是向书法家讨好,而是与优秀的书法家在心灵上平等对话和相互尊重。这些年来,读者总想看到一些刺激的、心狠手辣的言语,总认为这样的批评才够勇敢,好像这才是批评的正宗。于是一些作者顺应了读者的心理期待,刻薄的、黑暗的批评写作多了起来。我们却很难看到一种宽大、温暖并带着希望的批评。这和会议表扬的发言、商业空洞鼓吹的立场是不一样的,评论的角度和方法都不能相提并论。过于刻薄的、黑暗的批评写作也表明批评家的灵魂视野存在着很大的残缺。要知道,只看到书法与生活的阴暗面,只挖掘人的欲望和隐私,而不能以公正的眼光看待人、看待历史,这样的批评很难在精神上说服人。我想一个优秀的书法批评家不是寻找什么样的批评对象,获得最大的卖点,而是在批评写作里表达出强大的灵魂与深刻的思想。因为没有整体的书法眼光和历史发展的眼光,不懂得以宽广的眼界看世界,批评家的精神就很容易陷于偏狭、执拗甚至狂躁,难有温润之心。我们提倡对书法要持一种温情与敬意的态度,批评写作又何尝不是如此?警惕话语狂躁症,才能真正做大书法批评。

书法批评家要学习、肯定书法的核心价值。中国人讲书法有两种视角:一种是从历史的角度看,一种是从文化的角度看。当代书法变化速度快,让人无从肯定。每一次书法运动都花样翻新,但在书法的潮流与主义之下,缺少一种大肯定来统摄书法家的心志。这种肯定是对生命、心灵所作出的大肯定,是对文化理想的回应。书法家因其心性孤傲,都会认为自己是最有价值的、最好的。无论身份高低,他们都是这样自信着。但是对于批评家,他要做的不是肯定自己,而是肯定关于书法的文化与精神。如果不建立起书法常道意义上的生命意识、价值精神,批评家的立身、创作就无肯定可言。所谓肯定,就是承认书法中还有常道,还有不变的精神。没有常道的书法观,难有对书法的信念和底线;没有常道的书法,不过是一些材料和形式而已。因此,现在谈书法创作和书法批评,枝节上的争执已经没有多少意义。书法家和批评家所需要的是生命上的大翻转,是价值的重新确立,是心灵的复活。肯定书法的核心价值,提出正面的主张,这是书法的大体。识此大体,则小节的争议大可以搁置一边。只有敢于肯定的批评家,才会在创造力和想象力面前谦卑,才会有一个宽广的胸襟,以公正的眼光观察世界、解析作品,并最终说出个人真理,深度分享书法和精神的内在经验。

来源:《中国书画报》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艺术资源号-艺术号-书画知识-批评视野 | 书法批评主体的自我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