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以前,台湾只有三个半收藏家,一位是远东航空公司的创办人胡侗清,第二位是国泰信托董事长蔡辰男,第三个就是我,而那半个就是鸿禧集团董事长张秀政的家族。那时候他们才刚开始通过拍卖公司搞收藏,后来随着台湾的经济繁荣,股市上冲到一万多点,台湾的收藏家开始踊跃地在拍卖公司交易。到1992年,收藏人数已经不少了。有次,我在飞机上碰到寒舍的老板蔡辰洋,他建议我出面成立一个像香港“敏求精舍”一样的收藏团体,让新进的收藏家彼此有交流、切磋的机会。那时候,我刚好担任“中华文物学会”理事长,所以我就同意出面号召。
收藏团体需要命名,当时很多人提供名字,我都不满意。后来我想到曾在台北故官博物院月刊上看到一篇文章,在明朝嘉靖年间有一套古书,专门讲述收藏的事,书名叫“清翫”,内容包括“清玩字画”“清玩瓷器”“清玩铜器”。以古字来看,“翫”字就是“玩”,“清玩”也就是玩赏的意思。在中国已经找不到这个字了,只有在日本才有“翫”字。收藏团体的名称如果用“玩”字,感觉不够慎重,所以就决定用“清翫”。我刚提出建议时,也有人不怎么赞同,后来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瓷器专家那志良和我们一群收藏家联谊时,听到“清翫”的名字,直说“很好”,大家就同意用“清翫雅集”来命名了。
我最反对收藏投资,买收藏品时我从来没想过要作为投资。但人心都是一样的,你收藏的古董,买进的时候值1万元,后来变成20万元,虽然没有卖掉,心里头还是会很开心;但有时也会高价买进,后来变得不值钱了,那感觉就很不痛快。刚开始收藏时,我每次去拍卖会都很不痛快,但还是要去。比如说下个月有拍卖会,我这个月就要开始准备钱了。因为我们不是亿万富翁,所以到拍卖会前要先规划一下,筹一笔钱。假如买到一件东西,买太贵会心痛;如果买不到,心里又很波澜,可说是患得患失。有时你想了很久的古董,终于买到手了,你还是不痛快。为什么呢?因为花了很大一笔钱,买到手之后也只能摆着看,又不想卖,有什么大用处呢?现在年纪大了也就习惯了。
今年我82岁,现在到任何一个拍卖会去都是年纪最大的收藏家,而且我还会亲自举牌竞标。只是现在的古董价位都太高了,我的心态是买不到也就算了。比如,今年春天的时候,我很欣赏一幅台北故宫博物院前副院长江兆申收藏的古画,是清朝恽寿平画的花卉,画面是菊花和石头,缺点就是画残得很厉害。这幅画定价20万港元,我举牌也买不到,最后标价成了300万元。
看过那么多收藏家,我认为,认真的收藏家是一种病态,心里头的占有欲会很强,他希望买到的东西是只有自己有而别人没有的。所以,我建议想进入收藏领域的人,只要做一个喜欢文物的收藏家,但不要做认真的收藏家,也就是不要太着迷于收藏,心态要很潇洒,收到也好,收不到也好,看看就可以。有空到博物馆、美术馆看看,或者欣赏朋友的收藏就不错了,有这种心态会比较长命。我自己曾经是一位认真的收藏家,现在,我不希望再做一个很认真的收藏家了。(此文写于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