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1904~1965)简介:
傅抱石(1904-1965),1904年10月5日出生于南昌市。他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国画家、美术史研究和绘画理论家,少年时代饱受艰辛,当过瓷器店学徒和补伞匠。他十分热爱中国传统书画、篆刻艺术,刻苦自学,尤崇清代山水画革新家石涛,1921年考入江西第一师范学校,号“抱石斋主人傅抱石”,从此走上艺术之路。1933年傅抱石进入东京日本帝国美术学校研究部,很快以画、文、书、印“四绝”全才崭露头角,尤以山水画见长。1935年7月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新中国成立后,傅抱石除在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任美术史教授外,先后担任了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省分会主席、江苏省国画院院长等职务。
傅抱石早年立下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夙愿,一生潜心研究中国画的传统理论与技法,善于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绘画艺术之长,用中国特有的水墨画形式挥写大自然生命的律动,描绘人物的精神气韵,融会进他爱家乡、爱祖国、爱中华文化的浓烈的情感。从三四十年代于巴山蜀水间创作的《潇潇暮雨》、《大涤(di)草堂图》,以及忧国忧民的人物画《屈原》、《二湘图》、《丽人行》等,到五六十年代率江苏省国画家壮游六省二万三千里创作的《山河新貌》系列——《待细把江山图画》、《西陵峡》、《虎锯龙盘今胜昔》,以及远游东三省创作的《镜泊飞泉》、《白山林海》、《满身苍翠惊高飞》,与关山月合作为国庆十周年而作的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骄》,无不体现出强烈的创造性、独特的民族性和鲜明的时代感。傅抱石一生创作中国画3000余幅,并曾与郭沫若、徐悲鸿、陈之佛等书画艺术名流举办联展。徐悲鸿评价傅抱石全新的山水画使“三百年来谨小慎微之山水突现其侏儒之态”。张大千称他开创了中国人物画千年未有之新画风。
傅抱石长期从事美术史和绘画理论的教育与研究,一生建树甚丰,撰著的美术史和绘画理论达200余万字。其《中国绘画变迁史纲》、《国画源流概述》、《中国古代山水画史研究》等力作,融通古今,承前启后、推陈出新,具有通史性、开创性,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作品行情:傅抱石在4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共留下2000多幅作品。在60年代,傅抱石一幅山水大中堂的价格为600元人民币。在他去世后,无论是他传神精妙的人物画,或是酒醉泼墨飞舞的山水画,画价均凌驾于其他名家之上。
1980年苏富比在香港举行第一次中国近现代名家绘画拍卖,傅抱石送给熊式一的一幅《湘夫人》落槌价即高达18万港元。1984年一套《唐人诗意》图,十六开册页(1948年作),以近200万港元成交,举座欢呼。1988年1月香港佳士得在拍卖中共推出傅抱石八件作品。
在五、六年前画作价格惊人的作品,现在价格已逐渐回落,亦反映了藏家兴趣的转变,一幅是他不错的人物画作《琵琶行图》,韵致清雅,人物描绘古拙,以12万拍出,价格趋于合理。
1989年傅抱石作品再次出现高涨,一幅《九张机》十一开册页(1945年作),以340万惊人的高价为台湾蔡氏所收藏。1992年香港佳士得推出一幅《杜牧诗意图》,拍至209万。1993年又一幅《高山仰止》高达167万。近几年傅抱石拍卖作品,每年都有进入百万大关的。
1996年中国嘉德拍卖的一幅《湘夫人》,以1078万元成交,创下中国现代绘画
拍卖的最高价位。
傅抱石作品在纽约价格较低。
傅抱石(1904~1965)作品欣赏:
傅抱石《不辨泉声抑雨声》 傅抱石《大涤草堂图》 傅抱石《江山如此多娇》 傅抱石《暮韵》 傅抱石《三高士》 傅抱石《湘君江涉图》 傅抱石《烟霭行舟》
迷朦的金刚神韵--傅抱石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内围绕《溪岸图》的真伪进行大辩论的同时,大陆和台湾也在为傅抱石画作的真伪争得不可开交。至今也没有达成一个较明确的意见。 事情的起因在1999年年末。1999年12月10日至2000年1月2日,台湾收藏家许作立在上海博物馆举办了一次展览,名为“金刚神韵--傅抱石金刚时期作品特展”。展出43件作品。在国家级博物馆举办国画大师一个时期的集中精品展十分引人注目,其作品的真伪问题又一次成为焦点。大陆方面首先发难。12月30日,傅抱石之子傅二石与其母罗时慧女士联名发表声明,以数点事实,证明此次“特展”作品皆为伪造之作。
一石Ji起千层浪,各方面对此均给予高度关切。不少新闻媒体纷纷对傅二石的声明予以报道。2月19日纽约《世界日报》,3月1日上海《拍卖报》,3月17日的《南方周末》,今年4月份的台湾《艺术新闻》对此事件均进行了周祥的报道。与大陆傅二石针锋相对,举办此次“特展”的台湾年喜文教职工基金会董事林永裕于3月13日亦发表《对<金刚神韵>展后之异议的回应和释疑》的声明。大陆和台湾方面对“特展”作品真伪的认定遂陷入了愈为迷混的状态之中。在各陈其理由中,我们会发现不仅在对作品的直接鉴定上,而且在对整个“特展”事件的前后内幕的论述中,双方有着巨大的分歧。
先看看对作品直接鉴定的分歧。 傅二石的论据有三。第一,傅抱石1942年9月22日发表的《壬午重庆画展自序》中称:“金刚坡麓的一个极小的旧院子里,原来是做门房的,用稀疏竹篱隔作两间,每间不过方丈,高约丈三四尺。全靠几块瓦透点微弱的光线进来,定一封信,已够不便,哪里还能作画?不得已,只有当吃完早饭之后,把仅有的一张方木桌,抬靠厦门放着,利用门外来的光作画,画后,又抬回原处吃饭或作别的用。”可见此种环境下不适作大画,故傅抱石金刚坡期间作品多为四尺以下,而“特展”中大幅,巨幅甚多,这是不可能的。实际上,傅抱石是从50年代以后才开始作大幅作品的。 与之相对,林永裕称傅二石来仔细看过“特展”。“特展”作品并未如傅所称的“几乎全是巨幅或大幅之作”,且傅抱石除了在家作画外也很有可能在外面作画。 傅二石论据之二是:抗战八年傅抱石全家在金刚坡与傅抱石朝夕相处,他作画时家人总是在旁。带来买画的家人也都有所了解,因此不可能有这么大的一批家人从来没见过的画。
林永裕的反驳称,傅抱石《壬午重庆画展自序》说:“……所以这半年来,内人和三个小孩,都被我弄得莫可奈何,当我作画时,是非请他们在屋外,竹林里消磨五、六小时或八、九小时不可。”因此傅二石所谓“朝夕相处”的回忆不可靠,并且所谓“买画的人,我们都有所了解”也不可引为证据。林永裕还认为,傅抱石在金刚坡期间所办三个大展览作品应有四、五百之多,所以有不少巨作当未出现在市场上。所以傅二石所说的“傅抱石的作品被收藏家们和画商挖得差不多了”纯属妄言。 傅二石的第三点论据直接从傅抱石题款及绘画技巧上对“特展”予以“证伪”。他认为画中的长篇题字虽极为模仿仍然不像。傅抱石的书法及落款习惯仍使伪造者都难以乱真。至于画作本身,漏洞很多。他举了《江山览胜图》、《四季山水》、《春》等画来说明其水平很差,不可与傅抱石真迹同日而语。 林永裕则对傅二石所举之画一一给予评述,证之以傅抱石其它真迹说明这些作品是很符合傅抱石作画的习惯、方法的。 在对“特展”前后内幕的论述上,双方歧见尤多。
首先据林永裕说是由“北京一位非常可靠老干部转手给许作立的”。而据傅二石回忆根本未听说过这样一位收藏家。因此认为乃是造假集团以“大陆收藏前辈”的幌子骗了许作立及喜文教基金会。因此这点成为断定“特展”作品为伪作的证据之一。林永裕的说法则是:“大陆收藏前辈”自始便是谣传,臆测之言。这些画作的搜集并非在一时、一地、一人手中而得,而是经过六、七年分十几次搜集而得。
其二,是此批画作的鉴定问题。林永裕接受台湾《民生报》采访时说此批画三年前得到傅二石鉴定。傅二石对此予以否认,斥之为“胡说”。台湾方面称傅抱石弟子及傅抱石鉴定专家沈左尧曾于1998年11月来台对画作进行了鉴定,认为大部分为“精品”直至“神品”。而大陆方面引述沈左尧话则认为沈左尧虽去鉴定,但并未对画作予以肯定。其三,关于沈左尧的《金刚神韵》一文及其它言论。沈左尧给罗时慧的信中说,文章是“他们”(即台湾年喜文基金)要求写的。但林永裕出示沈左尧给许作立的信以说明沈左尧的一些矛盾言论的真实态度,即给罗时慧女士的信及在国内的一些言论实为不得已。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在大陆与台湾方面的分歧是如此之大,甚至在一些基本事实上存在很大分歧。可见要对“特展”的这批作品真伪作出客观、公正的鉴定与评价,除了进行对作品的更加深入的鉴定外,对一些基本事实和内幕的澄清也是十分必要的。 希望“金刚神韵”在尽可能快的时间里得到澄清,不再迷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