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民族节庆中的人文精神

文化动态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民族节庆是文化风俗的传承,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蕴,既表现出一个民族对于生活的热情、对于未来的祈望,又展示出一个民族的伦理礼仪、交往方式,具有加强交往联络情感的作用,具有凝聚群体和谐
 

     ●民族节庆是文化风俗的传承,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蕴,既表现出一个民族对于生活的热情、对于未来的祈望,又展示出一个民族的伦理礼仪、交往方式,具有加强交往联络情感的作用,具有凝聚群体和谐社会的功能
 
    ●虽然民族的节庆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在形式内容上有所创新,但是其深刻丰富的文化底蕴仍然是其独特的魅力。在欢度民族节庆期间,我们应该强调注重民族节庆的人文精神,使节庆期间生活更为丰富充实     

    ●应该注重在民族节庆的天伦之序中寻求天伦之乐,注重在民族节庆的迎来送往中遵循道德规范,注重在民族节庆的娱乐休闲中追求高尚品位,使民族节庆成为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动力     

    春节即将来临,尽管突如其来的雨雪冰冻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活造成了一时困难,但肆虐的雨雪无法减弱人们欢度传统佳节的热情。     

    民族节庆是文化风俗的传承,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蕴,既表现出一个民族对于生活的热情、对于未来的祈望,又展示出一个民族的伦理礼仪、交往方式。春节的祝福、清明的祭祖、端午的怀贤、中秋的团圆等,都蕴蓄着民族的历史记忆与精神追求,或在祭祖怀贤里回眸历史,或在祝福与团圆中向往未来。     

    民族节庆具有加强交往联络情感的作用,具有凝聚群体和谐社会的功能,过节已成为人们放松休憩的一种方式,过节已成为现代人文化权益的一部分,民族节庆被定为法定假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有学者指出:“传统节日,是先民在特定的生存环境当中,对宇宙生命与人体节律交织的心灵感悟和文化展演;是地域族群文化生命周期的关节点和民族文化生命-民族精神的重要标识。它具有对后继社会行为起规范化模式和思想感召力的文化力量。”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随着社会商品化程度的提高,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的日益强化,民族节庆常常呈现出被异化的情状:某些人借拜年之名行贿赂之实;某些人在节庆聚会中聚众豪赌,一掷千金;节庆成为酿成事端的缘由,在节庆狂欢燃放烟花爆竹时,炸伤或酿成火灾之事仍时有所闻。如此等等。     

    德国当代人类学家兰德曼提出“人是文化的存在”的命题,他认为我们是文化的创造者,文化又塑造了我们。他指出:“文化使人能直立行走,只有在文化的包裹的气氛中人才能呼吸,文化如同人体内的血管系统是人的一部分一样,而血管里流淌的是主观精神的血。”民族节庆是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成为一个民族面目的某个方面,其中蕴涵着一个民族历史传承的文化基因,虽然民族的节庆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在形式内容上有所创新,但是其深刻丰富的文化底蕴仍然是其独特的魅力。在欢度民族节庆期间,我们应该强调注重民族节庆的人文精神,使节庆期间生活更为丰富充实,而不仅仅是以醉生梦死般的态度对待节庆。     

    注重民族节庆中的人文精神大致应该重视如下几方面:     

    ——注重在民族节庆的天伦之序中寻求天伦之乐。民族节庆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的特征,虽然在多民族的中国,各民族过春节的形式各不相同,诸如蒙古族的“白月”、侗族的“打同年”、藏族的“跳神会”、土家族的“赶年”、壮族的“晚年”等都各有特点,但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中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以伦理为特征的中华传统文化强调天伦之序,注重“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梁漱溟认为中国是伦理本位的社会,他指出:“因情而有义。父义当慈,子义当孝,兄之义友,弟之义恭。夫妇、朋友、乃至一切相与之人,莫不自然互有应尽之义。伦理关系,即是情谊关系,亦即是其相互间的一种义务关系。”在民族节庆中,家家团聚其乐融融,“家家守岁传酒卮”,少长咸集,高朋满座,“岁岁高堂列明烛”,在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天伦之序中,达到天伦之乐的欢愉快乐。     

    ——注重在民族节庆的迎来送往中遵循道德规范。节庆期间是人际交往频繁的时期,亲朋好友间、师生同事间的走往,成为节庆中重要的活动安排。《礼记·曲礼》中云:“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已成为中华民族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构成了中国社会行为的规范。“礼之用,和为贵。”在节庆期间的迎来送往中,就当遵循应有的规范,在礼尚往来中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既不以权谋私,也不以钱易权,反对借节庆之名索贿受贿,赞同在节庆期间关心弱者,追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人伦境界。     

    ——注重在民族节庆的娱乐休闲中追求高尚品位。民族节庆是人们在长期忙碌劳顿后的休憩养生,在诸多具有民族色彩的娱乐休闲活动中,放松心情、调节情绪,“欢笑尽娱、乐哉未央”。在欢度春节期间,央视春节联欢节目已成为除旧迎新的一个象征,它与年夜饭一同构成了欢度春节的一种仪式。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重要的节庆期间,社会上往往容易孳生诸如赌博、斗殴、演低俗节目等状况,在利益的驱动下,此类现象不仅败坏社会风气,而且加剧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有损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在节庆期间,地方政府、社区领导应该有意识地组织健康有益的娱乐活动,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些活动中,坚决打击一些低俗的娱乐活动,使节庆期间热烈欢快的活动呈现出高尚的品位。     

    清朝的叶燮在《迎春》一诗中吟咏春节:“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在民族节庆“春在千门万户中”的欢乐气氛中,不能仅仅满足于吃喝玩乐,使节庆仅仅成为满足物欲的民俗空壳,应该在民族节庆中注重其蕴涵的人文精神,在人文精神的支撑中,使民族节庆成为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动力。

(杨剑龙/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博导)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新闻平台-文化动态-注重民族节庆中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