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
引言:“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的前身为“中国环境设计学年奖“,由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教育委员会联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16家高校发起于2003年,作为学术交流平台吸引了全国1700所高校的参与,且已成为这一专业领域内有重要影响的奖项。后由清华大学与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联手改组,构建了更为强大的评委阵容,在2015年全新开启“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
2017年3月31日下午,第三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教育年会暨学年奖”启动新闻发布会在清华美院举行。活动由清华大学、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办,住房城乡建设部高等学校土建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所属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四川美术学院协办,《装饰》、《世界建筑》担任学术支持,清控人居控股集团与筑巢投资集团为活动的支持单位。
毛其智、郑曙旸、庄惟敏、方晓风、张书鸿、张悦、董雅、龙国跃、龙灏、姬林、李朝阳、黄红春 、王旭东、任艺林等主办方代表、嘉宾和24家媒体记者出席了发布会。
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组委会副秘书长任艺林主持仪式
学年奖组委会主任委员郑曙旸教授致词
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组委会主任委员、清华美院郑曙旸教授在致辞中指出:“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 致力于促进各高校专业教学与学科建设,追求人居环境建设的学术理想,坚持开放、交叉与融合的活动理念,积极促进多学科协同发展,推动特色创新。“2017中国人居环境设计教育年会暨学年奖”的主题是:空间与文化。以此展开中国人居环境设计相关学科发展、专业教育、基础理论以及教学实践等问题的主旨演讲、研讨以及学年奖作品的交流。
人居环境理论的提出,是力图以走向整合的环境意识来克服由于学科分化带来的专业隔阂,从而构建更为健康的人居环境审美体系。“空间与文化”主题的价值取向,在于融会不同空间文化环境体验的设计表达。高等学校面向人居环境的空间设计学科,建筑学、设计学、城乡规划和风景园林在专业的设计实践中,只是尺度控制从宏观到微观的区别,而设计的本质却是相同的。
吴良镛院士开创的人居环境科学 “是一个体系开放的学科群,永远处于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之中,其融合与发展离不开运用多种相关学科的成果,特别要借助各自的相邻学科的渗透和展拓,来创造性地解决繁杂的实践中的问题。”这就需要人居环境的空间设计学科首先携起手来,共同创造面向人居环境空间设计的文化。
学年奖组委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方晓风回顾2016活动历程
学年奖组委会副主任委员、组委会秘书长方晓风教授对2016年学年奖学术活动与历程回顾 。2016年学年奖参与人数达三千五百余人,颁奖典礼在大连理工大学举行,聚集了评委、各高校教师与获奖作者三百余人,出版了第一届获奖作品集与论文集,今年的获奖作品集与论文集也将在11月份出版。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庄惟敏解读2017活动主题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庄惟敏对本次学年奖主题“空间与文化”做了阐述:城市各类历史空间是城市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不同历史空间都蕴含着不同的文化内涵,深入了解和挖掘其文化意义,对于历史文化传承与名城保护起到积极作用。 时间与历史——东方时空文化观,体现于华夏文明的传统思维着眼于整体,偏重于综合,时间与历史观念很强,重视人际与事物的关系,强于形象的直觉体验,抽象概念的推理直接与形象思维挂钩。“空间与文化”主题的价值取向,在于融会不同空间文化环境体验的设计表达。期待2017年参赛作品有更多的惊喜。
组委会副秘书长王旭东宣布竞赛方案
随后,学年奖秘书处副秘书长王旭东发布2017年学年奖参赛方案,及秘书处的相关工作介绍。2017年大赛报名与评审将全部在网上进行,4月1日至6月30日为报名时间,参赛人员需奖作品提交到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的官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 并在6月30日前完成报名,8月至10月将由40余位评审专家在网上进行评审。11月初将在四川美术学院举行教育年会暨颁奖典礼。
四川美院环境艺术系主任龙国跃教授介绍教育年会筹备
2017年教育年会和颁奖典礼主办方四川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主任龙国跃教授发言,对于2017年学年奖的年会也做了初步的筹备计划。
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顾问毛其智教授接受采访
媒体采访郑曙旸教授
媒体采访方晓风教授
媒体采访龙国跃教授
发布会的最后,各位媒体进行了互动提问,并对几位老师分别做了采访。
嘉宾合影
2016年,在全国各地众多高校的积极支持下第二届“学年奖”活动取得了巨大成功,并收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2017年我们继续举办第三届“学年奖”,意在树立更良好的学科机制与学科规范,并将“学年奖”办成清华大学在人居环境设计领域的一项优质品牌活动,同时为中国的人居环境设计教育提供更大的助力与贡献。(来源: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清华美院环艺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