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次召开的本科教育工作会的会议议程中,由院系代表作专题,从不同主题谈到了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以及思考和对策建议。来自智能工程学院的汪纪锋教授以“产教融合现存问题与对策”为汇报主题,展开了精彩演讲。
//////////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背景
1
我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专业背景,未来社会中坚力量的领导者”。专业背景、领导能力都是要到企业中、实践中去通过学习和磨练才能获得的;
2
我校是一所以教学为主的普通民办高校,但又是一所 以工为主,经、管、文、艺协调发展的大学。众所周知,工科教育总是离不开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
3
我校还是重庆市首批“国家应用技术型试点大学”之一,显然,突出工程技术应用的训练、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是学校应尽的职责;
4
学校资源(投入)总是有限的,不可能满足这么多工程应用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之需,应当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5
我们的教师很年轻,特别是智能工程学院的教师,都是20-30多岁,基本上是从高校毕业就来到了移通,走上了讲台,他们严重缺乏工程实践经验。所以需要给他们一个平台,到工程实践中去锻炼 , 去“先当学生,再当先生” !
6
我校生源来自三本,基础稍差,乐于接受感性的实际知识,不喜欢抽象的理论知识。
7
在党的“十九大”新形势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国家教育改革的大舰战略,必须紧紧跟上教育改革大潮的步伐!
所以
一定要通过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这条路
使移通走出一种特色 !
//////////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现状
以智能工程学院(自动化系)为例,我校分别与六个企业单位展开了合作关系。汪教授提到,校企合作应该“不图简单数量,重在实质合作”。例如:在校企合作中,我校安排学生到电厂、红亿、四联参观学习;前后共选派了了11名教师去企业参加“双师型”工程实践锻炼;有三届共117名毕业生由企业指导完成真题真做毕业设计;聘请12名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为我校兼职教授;以及校企共同讨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邀请兼职教授来校参加学术研讨会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与重庆红亿机械公司合作举办“智能制造工程师班”,采用“2.5+1.5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凸显‘工匠精神’的智能制造工程师为特色,努力实现工作技能与社会需求的无缝衔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融合,实现校园团队与iye团队的完美融合。“智能制造工程师班”应该是我们实施“产教融合 协同育人”的初步尝试。
//////////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问题
目前校企合作存在产教融合-校企 合作不规范、难协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没有专项经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总是 “学校偏热,企业偏冷”;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总是 “领导偏热,老师偏冷”;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校企双赢”不平衡这五个问题。
//////////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对策
1
健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管理机构
设置相应机构:对内做好顶层规划设计及评估监测工作;对外应对企业需求,统筹协调校内资源,促成“校企双赢”。
2
设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专项经费
利用专项经费,能够使校企合作 “生动活泼”的开展起来,形成 “真诚合作”, “深度合作”的良好局面 。
3
加大激励机制,推动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实施
对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中,积极参与并作出贡献的人员,在职称晋升、评奖评优活动中给与优先的、力度较大的权重支持;对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中,被选派到企业参加工程实践锻炼达4个月及以上的教师,建议认可为 “双师型教师”(内部粮票),享受其相关政策待遇。
4
加大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力度,促成“校企双赢”的平衡
加大校内实习基地建设,使学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逐步地真正成为企业的 “技术研发基地” 、“产品测试基地” 、 “校企合作研发基地”,以促成“校企双赢”的平衡。
//////////
结束语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校培养质量的有效之路;学校实验实训资源总是有限的,不能完全有效的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应当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反过来,“产教融合”也可以推动企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是双向的。也是学校对地方企业的回馈;校企合作平台是实施“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一条重要方式,值得深入探讨研究。
最后,寄希望于这次会议:能把我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这个特色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图文排版/ 帅思琪
责任编辑/何佳星
审核来源/宣传新闻中心
出品/校园通讯站
投稿邮箱/105064481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