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计算机老师玩转“云端”课堂——《程序设计基础I(C)》课程组在线教学实录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看计算机老师玩转“云端”课堂——《程序设计基础I(C)》课程组在线教学实录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程序设计基础I(C)》课程组由计算机教研室杨玉蓓、方洁、张小翠三位副高职称教师组成,三位老师分别承担19计科1-2班、3-4班、5-6班该门课程的授课任务。

庚子年首,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2020年的春季学期因疫情变得大不相同,同时也因为网络空间的新鲜多样,而变得值得期待。2月17日,全院近300门课如约开启了线上教学模式,超过8000名分散各地的学生积极地参与了线上教学的新体验。相信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对于每一位教师而言都是全新的挑战:利用短短两周时间准备网络教学资料、熟悉网络平台、调整教学心态、摸索教学方法,并一跃成为粉丝数百的“网络主播”。

《程序设计基础I(C)》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第一门编程语言课,向来要求用大量的编程实验来巩固理论知识,即便在线下教学也需要任课老师不断研究和探索。如何隔着网络为天高地远的学生指导编程,特别是如何有效的帮助“编程小白”排除程序中的各种“bug”?且看计算机老师如何扼住困难的咽喉,在C语言这门课的教学中因时制宜,精准施教的。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团队的前期准备

除开网络教学过程中的困难,课程组成员首先需要克服的是疫情带来的家庭困难。杨玉蓓老师位于疫情重灾区的武汉,疫情期间爷爷病逝,小区封闭后,父亲也因为照顾爷爷不能回家,家庭变故令其情绪十分低落;方洁老师和张小翠老师则因武汉封城滞留在农村亲戚家,设备有限,手头几乎没有教学资料,甚至连个安静的房间都很难满足。

在学院提出网上教学要求后,三位老师收拾好心情,立即全身心投入课前准备工作。教学资源不足?计算机老师大多有将重要的教学资料在云盘备份的好习惯,几个老师把资料进行汇总,资源问题迎刃而解。教学条件差?没有电脑的找亲戚家征用,还要和家里的小学生协调好使用时间,白天嫌吵那就半夜工作。至于在线平台的熟悉,对于计算机老师来说,那就是轻车熟路了。在团队合作下,两周时间不到课程前期准备就一切就绪了。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探索中教学,教学中改进

《程序设计基础I(C)》对于计算机老师来讲,本是一门胸有成竹的课程。但是从线下到线上,却不是简单的视频和课件上传,而是以传统教学内容为基础,以网络教学平台为手段的新型模式,需要老师重新思考课堂结构,教学方式、作业模式、实验考核、互动环节等各个方面都需要重新进行设计。

在线上教学正式开始后,课程组老师丝毫没有轻松的感觉。每位老师都以学生账号进入班级,和学生一起进入到线上平台的学习流程,看录播课程、做测验习题、完成并上传实验作业。每章学习后交流学习体会,不断改进课程流程,调整作业的题量和难度,添加格外的教学辅助手段,终于磨合出一套适合本课程的教学流程和课堂结构。

一、慕课+直播+习题精讲,打造复合式的“云端”课堂

《程序设计基础I(C)》是一门传统的计算机类编程课,在网络上有不少较为成熟的视频慕课。因此本课程在优学院平台借助《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课件资源,进行了课程的基本搭建。该视频课件的优点是课程进度与我院的课程大纲基本相符,视频讲授语言准确、精炼。然而有时优点也可能是缺点,学生学习第一章的时候就跟老师反馈,视频讲的太精炼了,短短10分钟讲了很多知识,有时脑袋里面还在消化前面的概念,后面的知识点又要讲完了。针对这一普遍问题,课程组老师认为必须要增加直播课堂才能保证学习效率。

直播课堂的内容是课程组老师们首先研究的问题:不能炒现饭,以免和优学院的录播内容重复;也要控制好时间长度,不能使学生觉得学习负担过重。经过讨论,大家一致决定以章节答疑的方式开展直播,在短短2节课里,对章节内容进行全面梳理,针对理论中的重难点进行讲解,作业中暴露出来的典型问题进行分析,平时学生提问较多、困难较大的部分进行释疑解难。为了保证讲授效果,直播课都采取小班教学模式,方便在直播课堂上有效互动。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慕课+直播答疑的方式实现了对C语言概念的查漏补缺,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有了明显提升。但是紧接着,编程作业中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有的是软件基本使用问题,有的是程序调试问题,还有的是解题思路问题。根据老师以往的教学经验,学习编程初期很多学生必须要老师手把手地带着编程。考虑到直播受平台承载能力的影响,课程组老师将每章典型实例的进行录播讲解,着重强调某一类题目的解题方法,并启发学生多种解题思路。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总结:录播是单向的,而直播强调互动。在《程序设计基础I(C)》课程中,先利用慕课视频给学生打好理论基础;再利用直播的强交互性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对知识点进行补漏;最后授课老师录制编程精讲微课,手把手带着学生步入编程之路。

二、师生合力,提供“24小时不宕机”的指导新模式

编程类课程存在着入门难,学生基础差距大的特点,线上教学仅凭老师单方面讲课还是远远不够,必须打通教学指导的沟通渠道。利用优学院的“讨论区“和QQ群建立起“24小时不宕机”的共同交流平台,授课老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方式,学生遇到问题也可以获得及时的指导和反馈。

1、利用“论坛”广泛收集学生意见。优学院“讨论区“会定期发布意见收集帖,收集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体会,意见建议,或者具体的关于某个知识点、某一道题的问题。教师会在线回帖,也会收集比较集中的典型问题,在直播或者微课中详细讲解。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2、利用聊天工具实现实时互动。课程组使用QQ群进行师生间动态在线答疑,三位老师每时每刻总有1-2位在线,随时为学生答疑解惑,为编程困难的学生排忧解难。开课以来,QQ群里的讨论气氛一直很热烈,学生已经养成了有问题随时问的好习惯。

3、发挥优生能动性,促成合作学习氛围。合作学习,让不同资质的学生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与同学的沟通中改进自己的认知、获得针对性的帮助,优生则在指导同学过程中梳理总结学习成果与方法、促进高阶思维发展。在老师的鼓励和推动下,QQ群中形成了明显的“合作学习“气氛。开始时少数几个”优生“主动为其他同学指点迷津,后来小老师越来越多,有时一个有难度的问题可以调动十几个学生一起讨论解决。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总结:在线学习环境中,不论是直播课程或者推送录播课程,短时间内传递的知识信息量过大,无法面面俱到顾及全部学生。只有不断的进行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并调动起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实现学习中的”精准扶贫“,让每一个想学的学生不掉队。

注重细节,让每一个教学环节“无懈可击”

除了对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后指导模式的探索,课程组还对整个教学环节进行了推敲,注重教学细节的锤炼,确保教学环节无漏洞。

1、课程组教师第一时间成立19计科专业班干部QQ群,发动班干部进行学生端设备及网络情况的调查,并实时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动态。

2、考虑到有的同学家里没有电脑,老师们指导学生分别从电脑端和手机端进行编程软件的安装和使用。

3、课程组老师专门编写了《每周学习指导》,包括教学目标、预习内容、重点掌握内容、一般了解内容、学习方法等,指导学生按步骤完成学习任务。

4、每堂网络直播课下来,课程组老师都会相互交换意见,反馈每个班不同的问题,进一步了解整体学习情况,并对下一周的学习进度和方法进行调整。从学生需求出发,强调学生的学习成果,以此持续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

5、每周及时对作业进行批改并写评语指出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总结:这次疫情为我们进行在线教学提供契机。怎么上好在线课程,是否把线下的课程搬到线上就完成任务?这值得我们深入思考。调整教学内容,提出预习要求,重难点案例讲解,有效发挥QQ群师生合作。这种混合式的教学是未来教学的发展方向,一个好的老师不应只是掌握平台技术,而应该学会巧妙地把线上、线下教学游刃有余地结合在一起。

来源:教务处 机械与电气工程系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党委宣传部——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虎泉街366号

联系电话:027-87194539(学院办公室) 027-87194571(招生咨询)E-mail:3030278798@qq.com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湖北本科院校-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微高校-院校号-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看计算机老师玩转“云端”课堂——《程序设计基础I(C)》课程组在线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