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光庆个展: 正负零
“
这是湖北美术馆开馆八年来最为隆重的时刻!”
湖北美术馆馆长傅中望
2015年11月15日至12月13日,魏光庆老师个展:“正负零”于湖北美术馆展出。展览开幕当天,馆内嘉宾云集座无虚席,40多位评论家、200多位知名艺术家,来自国内外的众多艺术界大咖亲临现场,与艺术爱好者和跨界观众共同见证了这场视觉艺术的饕餮盛宴。
魏光庆
作为一名当代知名艺术家,魏光庆无疑是独特的。他不寻常的见解和对艺术的热爱与坚持让他一步步走向了艺术的顶峰。通过这次展览更是让我们对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红墙》
《孙子兵法》
《封存》
《笔记本》
《真相》
归零的意义
本次展览的主题为“正负零”,展览作品的创作时间跨度达三十年。倒叙的布展手法涵盖了魏光庆三十年内不同视野不同时期的重要作品与理念。
但,这并不是他的回顾展,这是一次归零,这是他人生的一次总结与重新起航。关于“正负零”,本是建筑术语(±0.000),指主体工程的一个基准面,通常以正负零为界,其下为建筑物的基础。越接近“零”,代表建筑即将完成。湖北美术馆馆长傅中望表示:“以此作为主题,既为呈现脉络,试图从近几年的新作出发,阐释其创作的上下文关系;又是关联未来——由此为起点,继续生发与前行。”
这是一个超越国别与地域概念的展览,魏光庆选择了印刷文化与文本设计这样一种形式来进行图式创作,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再创造,同时也体现了一个卓尔不群的艺术家思维逻辑的递进式发展。选择在30年后举办这次展览,是魏老师酝酿了一年多的时间后得出的结果。这是一个艺术家对艺术本真的坚持,是一个艺术家对自己艺术路径的回首,同时也是一个艺术家对自己人生的超越。
归零,体现了人生的大智慧、大聪明和大能力。意味着回归初心,也意味着新的开始。
教育的守望者
2014年的12月末,30多位从师于魏老师的艺术家们齐聚一堂在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成功的举办了《柒、八、90》展览。展览按照不同的顺序不同的方式呈现出90年代以来湖北本土成长的艺术家的发展趋势,同时也反映出魏光庆作为一个艺术教师的成功与独到之处。
关于教学,魏老师当然也有他自己的独特看法:他希望能打造出的是一批综合性人才。而对于研究生的培养方向则是遵循创造性的思维模式,因此在多年的执教生涯中他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魏老师希望学生们能多做实验,敢于去用创新性的思维去寻找新的可能性。他不希望任何人或者事物给学生们的创作造成局限性与阻碍,他建议老师们与时俱进,不要以强压的方式对待学生,而是要和学生及时进行沟通。
在湖北美术学院任教30年的他,从未想过离开。许多重量级艺术大家相继离开武汉,而魏老师成了为数不多的守望者,他坚守着艺术教育的阵地,为学校创办了新媒体专业,后来与动画专业合并形成了今天的动画学院。如今的魏老师又回到了他的油画系大本营,他的许多学生已成为当代有名的艺术家,正是因为他的热爱,他的坚守,他的担当才会有这样的成就。
野心,是成功的力量
魏光庆不否认自己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他认为每一次办展都是对自己个人系统的一次完善,每一次成功的展览都必须进入自己的个人美术史。他说,一名艺术家想要做好的艺术就应该为进入艺术史做好准备。
作为一名位列中国当代艺术第一方阵的艺术家,他亲历、见证、参与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过程,他走在时代的前列,却从未跟风从未逐流,他巧妙地躲过风潮,追求着属于它自己的独立与精神自由。他的作品类型丰满、形式多样,从1989年《自杀计划》到后来《红墙》一系列作品的出现,许多批评家为他附上了“文化波普”的标签。而这一次,在《正负零》的展览中,他带上了三十年来的所有重要创作,他的文化波普更是涉及到文化语境深处,他把文化碎片转化为文本的碎片,进行一种形式上的转换。他坚持用视觉说话,认为一个艺术家在作品中留下的痕迹和过程会让观众更加感到亲切和有生命力。我想文化波普的标签在此时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魏光庆对作品真实性和它本身意义的诠释。
关于魏光庆的“作品”或曰“观念呈现’,他本人以及外界评论家、专业媒体已有很多的言说。这里选取几位他身边观众的声音,让我们从另一个纬度走进魏光庆的世界。
“标签”之外的魏光庆
陈晶(美术理论家、湖北美术学院美术学系副主任):
我始终觉得魏老师是一位非常有智慧、有格局的人。作为一位当代艺术家,他无疑是成功的,他的作品成为中国现代美术史上不可绕过的篇章,在经历理想偏执的80年代、市场躁动的90年代,魏光庆都走在时代浪潮的前列,但同时都保持了清醒的独立判断,始终坚持对艺术本身的高标准。
作为一位教师,魏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在课堂上,更是方向上的引导和深层的影响,名师出高徒,在于老师的艺术功底和人格魅力。 还有一点是令人钦佩的,魏老师称得上是桃李满天下,但他没有门户之见,爱惜年轻人的锐气和才华,尽可能为年轻人提供帮助,这更加使他赢得普遍的尊重。
徐文涛(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副主任):
我觉得在魏老师的本次展览中,他的新作品虽然和原来的波普艺术在形式上有很大的区别,更多的是装置艺术的作品,但我觉得他的文化的主线是一致的。在他以前的作品里面是通过图像的方式,用历史中的文化图像作为符号和语言,他让大家所迷恋的绘画性的东西在画面中消失,而是以图像转化为一种视觉符号,从而产生肌理,也就是他们所说的文化波普吧。在老一代的当代艺术家中,魏老师能一直推出新的作品还是非常有意义的。他没有停留在对过去的作品的形式上的迷恋,而是寻找语境上更多的一种可能性。
彭柱武(湖北美术学院新闻网、校报主编):
这次魏光庆《±0.000》个展,从主题到海报,从展览筹备、开幕式、研讨会到媒体见面会,处处与众不同,可以说别开生面。这种结果体现了他个人的一贯风格。展览既是回望85——中国当代艺术家一次集体的寻根碰头会,又是分布在全国的湖北籍艺术家、评论家一次回家探亲会,还是湖美师生、毕业生校友一次大型同学会。本次艺术展作为湖北历史上一次特别重要的文化活动,必将载入湖北乃至中国文化发展史册。
艺思(新闻中心记者):
魏光庆作为85以来重要的艺术家,他的创作主要是以中国文化经典的图式、文本为载体,围绕观念和思维展开建构,建构的过程近乎一种思维游戏,结果是呈现一种不断变化、不同于思维定式的观看维度。他的作品和本人常被外界贴上各种波普标签,非政治非文化,同时他自己也是一个贴标签的人,或者是标签符号本身。
他的世界观既顺天接地,又逆风不群,游于中西,不排斥不封闭。当然他的创作过程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个人与时代冲突的局限,让人怀疑还有另一个不同的魏光庆,一个“本我”的魏光庆并没有完全正真的释放,他不得不在“自我”与“超我”中选择折衷路径,就像放风筝的少年,手中有一根不断的线;从三维立体,特别是时间维度的逻辑重构,探寻魏光庆的神秘,其人如艺,构成不一样的风景。同时作品本身受环境、场地、材料的桎梏也从一个侧面呈现出时代烙印。
他不回避对进入艺术史的纠结,他的这种自信来源于伟大的中国,这个时代经济腾飞与文化复兴都需要不同领域的地标式人物。可以说85一代从前辈艺术家的决裂中涅槃,带领“七、捌、90后”艺术梯队,在中国开启前30年乃至再30年的当代艺术运动,其影响已远波及艺术以外的社会政治与文化,作为一个整体进入艺术史似无疑议。
艺术爱好者(普通观众):
起初欣赏魏老师的作品并不是很能明白其中的寓意,作为一个对艺术不是很熟悉的人来说,我认为魏老师的作品让我内心会感到很舒服,会跟随着作品去思考去回味,也很喜欢这种表现的方式。对于本次展览的主题“正负零”,我觉得与展览很贴切,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寓意,会让观众有更深层次的感悟和理解。
责编:黄苗芳
作者:一来 校新闻中心记者 李杨
图片转自湖北美术馆、雅昌艺术网及艺术嘉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