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大故事】辽大有一种重要精神,叫包容

辽宁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辽大故事】辽大有一种重要精神,叫包容

辽宁大学

辽宁大学

1997年7月,我从沈阳农业大学博士毕业,以人才引进的方式调入辽宁大学生命科学院(原生物系)工作。35岁正是一个人血气方刚、意气风发的年纪。当时的我踌躇满志,想干一番事业,但心中又充满忐忑,不知新单位的领导及老师对我怎样。真正进入辽宁大学后,通过与生物系和师资处(后并入人事处)、科研处的各位领导和老师的接触,很快我就打消了疑虑。辽宁大学生物系和各部处的领导、老师从来没有因为我是后调入辽大的,而将我当外人看待。相反他们正因为我是通过引进人才来的,而从多方面创造机会,发掘我的优点和长处,积极引导我如何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尽快开展工作。当时生物系的刘明玉主任、孙熙年副主任、王秋雨副主任等在教学、科研等工作开展方面为我提供了很多帮助。当时的科技处副处长潘平(一开始是科长)带我拜访辽宁省科技厅项目处的领导,一同洽谈科研项目。

辽宁大学

来后不久,正值辽宁大学承担为葫芦岛市政府编制“九五”发展规划的任务,当时这个课题组的牵头人是副校长臧树良教授、校长助理穆怀中教授,参加人员有高闯教授、唐晓华教授、韩毅教授等。由于当时辽宁大学缺乏农业方面专家,编制葫芦岛市“九五”规划农业发展规划的主笔任务就落到了我这里。虽然以前我做农业方面研究,但当时作为课题组比较年轻的成员,在农业发展规划方面没有任何经验,心中极度不安,生怕完成不好这一艰巨的任务。通过与课题组其他人员的接触,我很快就消除了自己这方面的顾虑。他们对我的工作表现出极大的信任和支持,从多方面予以指导和启发,使我很快形成了写作思路,进入角色。在这一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辽大人对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情感,无歧视,无排外,尽一切可能给新人提供无私的帮助和支持,深刻体会到什么叫“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并与这些领导和教授建立起长期的友谊。

辽宁大学

辽宁大学正是因为有这种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才能够不断成长和发展,才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在人与人相处过程中,首先看一个人的优点和长处,想方设法发挥其优势与特长,然后再弥补缺点和不足。这种人文精神至今一直深深地感染和影响着我,使我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也逐步培养、建立起这一优良品质,并在此后对学生的教学和管理过程中,经常给学生灌输这一精神。如果将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的学习生活比作人才培养的温室,社会比作海洋的话,大学就相当于连接温室与海洋的游泳场。首先要给学生提供和创造充分的锻炼机会,让学生经常经受各种锻炼,学生才能不断成长;其次,对学生要给予一定的包容和空间,容许学生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犯错。我担任药学院院长以后,对开展学生活动非常支持,在药学院经费不宽裕的情况下,尽一切可能挤出一些钱来,支持学生管理部门开展各项学生活动,为学生提供多种锻炼机会,使学生经过锻炼不断健康成长。

辽宁大学

尽管我是学农业出身,在发展规划制定领域是一个新兵,但我自身也有一些优点:对待工作全力以赴,积极忘我,不计得失,善于不耻下问(和上问)。在撰写葫芦岛市“九五”发展规划的半年时间内,我常常每天晚上仅睡2-3个小时,每2-3天看一本书。因而在短时间内系统学习了与发展规划制订有关的大量文献,阅读了多个省市的发展规划,做了大量调研工作,经过努力顺利完成了所承担的任务。这段经历使我形成一些重要的人生体会,在我后来走上领导岗位后,我经常用来引导新来辽宁大学药学院工作的年轻教职工。年轻教职工到药学院工作以后,我通常先给他们安排一些兼职管理工作和其他任务。通过让这些年轻教职工承担这些工作,一方面使他们尽快对学院各个方面熟悉起来,另外也给他们提供一定的锻炼机会。我给他们讲的第一句话就是:年轻人到一个单位不要怕吃苦,多做工作没有亏吃;要珍惜机会,做到“三勤”,即脑勤、腿勤、手勤。勤于动脑,多加思考;勤于动腿,遇事勤快;勤于动手,笔耕不辍。尽管多承担工作累一点,还不至于累得承受不了。到一个新单位通过多承担一些工作,才能在短时间将各方面尽快熟悉起来,给领导和同事留下一个好印象,这样非常有助于今后自己各方面的发展。通过引导,绝大多数新来教职工愉快地接受了我分配的管理工作。这些年轻教职工不仅为学院做了大量工作,而且很快与学院其他教师尽快熟悉起来,自己的教学科研工作也没受耽搁。

辽宁大学

作者:陈长兰

辽宁大学药学院 院长

编辑:罗聪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辽宁本科院校-辽宁大学-微高校-院校号-辽宁大学-【辽大故事】辽大有一种重要精神,叫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