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大故事】回首向来处 应是辽大人

辽宁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辽大故事】回首向来处 应是辽大人

曾饮一河水,却作四海分。回首向来处,应是辽大人。

——题记

2017年6月,正好是毕业一年的时间。大学时两个寝室的兄弟,在我们“辽大青年”的微信群中竟然破天荒地“达成了共识”——6月,一起回辽大看看。

那一天,说来也怪:群里面,研究生同学突然“没课了”,会计师事务所的 “不加班了”,做生意的也 “不忙了”,公务员也能抽出时间了。好一个“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同样的时间、不同的主角,奔向相同的地点。帝都、辽沈,关内、关外,高铁、地铁,公交、摩拜,几个互“怼”了5年的兄弟组成了一个所谓“老当益壮”的局,试图拼一次“要脸不要命”的酒,重新逛一逛自习室中安静的夜,以陶醉的目光审视校园里似曾相识的人,做一场再也回不去的大学时候的梦。

6月3日的那天,我一大早从北京坐了5个小时的火车来到了沈阳。这个城市冬天冷得彻底,夏天热得直率,鲜有春秋,就好像沈阳敢爱敢恨的城市性格。天南海北、各行各业的人再一次在这座城市、这个校园相聚的时候,所有人毫不介意地端上了大学时候特有的“招呼”方式,初入职场的一点儿架子和“小包袱”被重回辽大后的兴奋冲得稀里哗啦。一年后,我们穿上了衬衫,脸上少了一些清瘦,但每个人对辽大的情感却依旧如初。

老朋友见面总少不了几番调侃:“敢不敢再战几个回合?”

“你们敢我就敢!”

我们再一次来到当年常去的校园饭店。落座之后,我们几个人不看菜单地“盲选”了几道菜,对着略显笨拙的服务员,淡定地道一声“老弟,新来的吧”。老朋友见面,围坐在一起,自然有的是故事可以说。沈阳的“老雪”“淡爽”换了几轮,依然精神饱满、不惧疲惫;大学时的老故事被轮流扒了几次,仍然乐此不疲、津津有味;每个人工作上的委屈又诉了几回,难免感同身受、潸然落泪。也许只有在留下过青春、投入过情感的辽大里才能让人剥去校门外的世俗和伪装,和曾经的回忆、未来的梦想来一场热烈的拥抱。

校园外的道义南大街匆匆忙忙,大街旁的校门肩上流淌着月光,月光下校园依然宁静安详。“诗酒趁年华”,在辽大的校园里,沈阳的“雪花”,只有在一群充满热情的青年身上,才能绽放出梦想的诗篇。一年后,我们回来了!我们重走了一次辽大的路,从校门开始,到校门结束。路边的一花一木都能唤醒沉睡在记忆中的“辽大故事”,楼内的每一缕灯光都能拓印下学生们身影里的“辽大精神”。

“咱们都去哪逛逛啊?”

“操场”“自习室”“B4大坑也行啊”,大家七嘴八舌地说道。

重新游弋在校园每一个熟悉的角落,这个行程注定充满了回忆、憧憬和展望。

我们看到了天空的星光。“在辽大,想看星星啊就得来操场,知道为什么吗,没有光污染啊。”寝室的兄弟笑着说道。夏天的夜里,站在新校区大操场的看台上,向下看是三五成群跑步的人,向上看是满天的繁星。今晚在校园里,有幸又欣赏了一次满天繁星和跑步学子交汇的画卷,我们就像大学时候一样: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改变世界的愿望。“辽大人就是能仰望星空,追逐理想”,我们感叹道。

我们看到了广场的烛光。我们亲切地称呼这里为B4大坑,到了毕业才知道它还有个儒雅的名字“风华广场”。去得挺巧,赶上了广场内铺上了满地蜡烛,几个“帮凶”做着上场前的最后演练,看样子是有人要筹备一场表白的活动。“怎么?触景生情,后悔当初的腼腆了?”我们对着一个兄弟开玩笑道。没错,夜幕下这些烛光显得异常柔美,这正是校园里同学之间最纯粹的情感。

我们看到了楼宇的灯光。在博文楼内逛了几圈才不舍地走了出去。从则行路上看夜幕下的博文楼绝对是辽大最美的景象之一。楼内透出的柔白色的灯光带着辽大人的拼搏、倔强、致强。我再一次被这景象吸引驻足,不禁想到:“我们至少有着一群和清北一样拼搏努力的人在,这里的灯光不比其他任何学校暗淡,一流的进取精神才能铸就辽大真正的‘一流’”。

就像毕业那天一样,我们在大门外“明德精学 笃行致强”的校训上留了一张合影。没有欢笑,也没有眼泪;没有入学时的豪言壮语,也没有毕业时的泪眼别离;我们都异常冷静,没有清醒也没有醉。这一年多的朋友圈里,秀得最多的是和“辽大的恩爱”。辽大的精气神早就融入了血肉,和辽大、辽大人的情早就刻在了脑海。回首向来处,应是辽大人,这是我们的标签。

感谢曾经是辽大,感谢曾经有你们;感谢此地是辽大,感谢此刻是你们。

辽宁大学

作者:李纪瑶 辽宁大学商学院2016届毕业生

编辑:罗聪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辽宁本科院校-辽宁大学-微高校-院校号-辽宁大学-【辽大故事】回首向来处 应是辽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