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小姐》:西方戏剧的戏曲化改编

上海戏剧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朱丽小姐》:西方戏剧的戏曲化改编

上海戏剧学院

国际小剧场戏剧节

《朱丽小姐》

上海戏剧学院

1888年,瑞典戏剧家奥古斯特·斯特林堡写下《朱丽小姐》,这部戏讲述了一个出身高贵、个性强烈、因受母亲遗传因素与特殊家庭教育影响而有些心理“畸形”的贵族小姐在仲夏夜氛围与荷尔蒙的共同作用下委身于男仆最终自杀的故事。在2017年第十届亚太地区戏剧展演中,几位来自中国戏曲学院的学生用中国传统豫剧的形式把这个故事呈现上了舞台。尽管西方经典被改编成戏曲在中国已是件稀松平常的事情,但因为中国传统戏曲讲究求的写意风格、空灵舞台、程式化动作与西方写实主义传统大相径庭,所以难免有人怀疑把这么一个西方剧目搬上传统戏曲舞台到底能有多大胜算。

上海戏剧学院

那么,豫剧版《朱丽小姐》好看不好看?好看,很好看。这个戏时长一小时三十分钟,从开场到结束分分钟都美轮美奂。从故事情节上讲,豫剧版《朱丽小姐》同原始版本并没有什么明显不同,讲的依旧是上等小姐与下等男仆的故事。只是为了适应中国戏曲特有的艺术样式与审美传统,原故事背景在豫剧版里被置换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特别的转型期”的元宵佳节,剧中仆人狂欢变舞狮,原本木讷厨娘戏份增多从只知道昏睡的背景摆设变为了调节演出节奏、推动情节发展的丰满角色。若论讲故事功力,依我看,豫剧版更胜一筹——原有的独幕剧被拉长至六场,场场相扣,有叙事有抒情,戏剧行动连贯紧凑,不同场次舞台虚实交错、动静结合,加上豫剧特有的道白、声腔、服饰以及表演程式,用戏曲方式呈现的《朱丽小姐》给人带来了审美上的愉悦。

上海戏剧学院

当然在一片叫好声中也有人觉得这豫剧版差强人意,有这种观感的观众一般对斯特林堡原著精神有较深把握——实际上,《朱丽小姐》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是有些特殊的。在写《朱丽小姐》的同时,斯特林堡还给这部戏写了一个被后世称为自然主义戏剧运动宣言的序,以至于这部戏可以被看作是自然主义戏剧代表作。什么是自然主义戏剧?就是一些受现代生物学与心理学影响,主张要通过生理遗传同社会环境影响来探讨人物性格的戏,它们强调戏剧的重点不在于描绘事件本身而是在于从病理学的角度去挖掘人物内心。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豫剧版《朱丽小姐》,大概称其“失败”也不为过。要表现自然主义版《朱丽小姐》,豫剧根本是做不到的:首先由于戏曲注重戏剧动作的集中,朱丽母亲及其对朱丽教育这种对现在进行时动作没有直接影响的桥段自然而然被拿掉(所以仅在开场前在侧幕上用“跟洋教士念过书”一句来解释朱丽的个性成因);其次,戏曲的写意与大段优美唱词都是服务于人物内心的,但它们的主要作用是抒发情感而不是剖析情感,豫剧《朱丽小姐》显然是做不到像斯特林堡那样对人物内心进行剖析的。

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戏剧学院

评定一部作品是好是坏不是件易事,评定一部改编作品成功与否更不简单——这要看你手里拿的到底是哪一把尺子,不同的衡量标准给出的结论会大相径庭。斯特林堡《朱丽小姐》的重心是朱丽小姐这一个体,故事情节对它来说只是一条叙述线,戏的重点在于展现此个体的内心情感变化并探求这种心理变化的成因,这顺应了西方戏剧在19世纪末的创作发展规律;豫剧版《朱丽小姐》恰恰相反,它以讲故事为主,戏剧行动与由此引发的情感抒发才是舞台演出的核心,这恰恰符合中国戏曲的传统审美与创作规律。于我而言,豫剧版《朱丽小姐》应该被看作一部“独立的”戏剧作品,一部让人了解豫剧文化、讲了邻家故事的小戏,从这个角度上,我觉得《朱丽小姐》着实好看。

(2015级西方戏剧文化博士研究生 桂菡)

主编:杜莉莉 唐瑛蔓

文字:桂菡 施敏学

美编:董庭豪 唐瑛蔓

摄影:郝思一

策划:党委宣传部 研究生部学生记者团

上海戏剧学院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上海本科院校-上海戏剧学院-微高校-院校号-上海戏剧学院-《朱丽小姐》:西方戏剧的戏曲化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