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第一位!
在经济法学院,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落实在全院教师一言一行中的“使命必达”。
多方面、多维度、多渠道,为助力毕业生就业,应对疫情给就业工作带来的挑战,学院充分调动一切可能力量为毕业生保驾护航。“就业绝不只是学生个人的事,更是全院老师、乃至全校要一起做好的事。”经济法学院党委书记张毅诚挚地说。
召开全院就业工作推进会
调动资源,多管齐下
早在2019年,学院的2020届毕业生促就业工作就已经稳步推进。法考经验分享会、考研经验分享会、留学经验分享会、毕业生年级大会……针对学生毕业后的不同道路选择,学院都进行了周密指导。诸多未雨绸缪的举措,使学院就业工作并没有被来势汹汹的疫情打乱阵脚。
2019年起,学院已召开“法考”、考研、留学经验分享会和毕业生年级大会等,
提前部署就业工作
而在疫情暴发后,学院加大对就业工作的重视力度,线上、线下先后召开四次全院范围内的就业工作推进会和专题研究会,部署落实就业工作。会上,全院教师一起研讨工作进度、就业情况,并分析存在问题、商讨解决方案,提出下一步工作思路。经过努力,学院就业率稳定上升。
由于疫情期间学生都在家,学院灵活运用新媒体宣传平台开展就业指导,并持续将就业信息推介等实用资讯通过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华政经济法”推送给学生。自今年2月起,公众号每周都会发布推送,整合校内各平台一周内发布的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通知,为学生全面了解各类资讯提供便利。
学院微信公众号每周发布信息汇总
今年4月,为更好地整合社会特别是校友力量,学院率先发布了《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致全体校友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公开信》,公开信收获了很大社会关注,推送后仅24小时阅读量就达到7000+,总阅读量超1.1万,社会各界和校友为学院提供了很多就业信息,这些信息都在第一时间由辅导员传递到学生手中。
在此基础上,学院公众号隔一段时间便汇总好近段时间获取的就业信息,分享给毕业生,目前已有多名学生通过该渠道成功入职。
公开信发布后,受到校友大力支持
学院党委副书记鲁凤分享了一个故事:当她把这份公开信转发到朋友圈后,她所带过的一位学生本来已经有了一名律师助理,但为了支持毕业生就业,决定特面向华政学子再招聘一名。得知这一举动后,鲁凤十分感动,这也让她回想起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当时就业情况也很严峻,彼时还是一名辅导员的她为学生就业摇旗呐喊的情景,仿佛昨日重现。
鲁凤在走访学生宿舍,慰问返校毕业生
“当年的毕业生如今已事业有成,回来反哺母校,帮助学弟学妹挺过难关。”校友们发自内心的关怀让鲁凤倍感温暖。
多管齐下,学院的就业工作有序开展、稳步进行。但张毅坚持“不能掉以轻心,要继续对学生做好服务、支持、鼓励、推介工作,帮助他们早日走上工作岗位”。
张毅在年级大会上
“点对点”指导,将关心落实落细
毕业班辅导员是学院做细就业工作的关键一环,为此,学院始终强调和要求毕业班辅导员做实做细就业工作,就业指导要从“点对面”细化到“点对点”。本届毕业班辅导员沈文石、陈蓉、陈肖盈、陈卉、王兆新、褚涓、王爱丽等,在排摸学生情况基础上,分门别类建立“一生一策”台账,做到底清数明,并进行“一对一”帮扶和“点对点”指导,全程跟踪就业进展,确保**。
召开线上党委会,研究部署疫情下的就业工作
张毅说,学院实行了辅导员对毕业生“人盯人”、专业课教师与就业困难学生结对、与家长联络等政策。全院教师尽职尽责,定期与学生本人、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帮助毕业生客观认识当前就业形势和疫情影响,引导学生合理调整就业预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不仅如此,辅导员还会将各方渠道了解到的就业信息定点投放到学生招聘就业群中,指导学生结合自身特长和择业要求投递简历,为毕业生源源不断地输送就业机会。
虽然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与毕业生是“一对多”“点对面”,但在就业工作的帮助和指导上,辅导员与毕业生“一对一”“点对点”的工作方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沈文石
“‘点对点’就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院研究生就业工作负责老师沈文石说,研究生相较于本科生年龄大一些、学历高一些、知识能力强一些,在就业时的自我规划、自我选择能力也更成熟一些,自己是“学生的指导者、服务者和疏导者”。
因此,从学生的职业规划理念、到求职中产生的不稳定心态,他都一对一地进行辅导、帮助和鼓励。
本科生就业工作负责老师陈卉认为,辅导员在传达就业信息的同时,也要适时向学生传达就业情绪。“部分学生很长时间都在闷头准备各种考试,还没有意识到今年就业形势的严峻,会觉得工作不着急,考研提升学历才是最重要的。因此辅导员需要点对点与学生甚至家长进行沟通,抓住当下每个珍贵的就业机会。”
陈卉在年级大会上
她笃定地说:“经济法学院一直致力于培养专法律、懂经济、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在各行各业拥有很多优秀校友,学生应当要相信,自己在就业市场上是有很大优势的。”
从辅导员的身上,也展现出了学院“点对点”理念的暖心之处——既要做好就业信息的传达,也要做好就业情绪的传达,要特别关注和帮扶疫情重点地区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特殊群体,对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了熟于心。沈文石认为,这也与学院平时的教育引导分不开:“学生的就业工作其实跟平时的培养工作是相互联系的,学院前期工作培养得好,就业质量就能相对更有保障。”
暖心服务不停歇
“就业”——简简单单的两个字,背后却是全体教师的辛劳付出,而身居“一线”的,无疑是毕业班辅导员。
既是辅导员,又负责学院公众号平台的发布及多方毕业信息的汇总工作,陈卉可谓“身兼数职”。面对学生,她也要求自己既要做老师、学姐,还要成为学生的“大姐”,她也被学生亲切地称为“卉姐”。
陈卉(右一)走访寝室
“虽然面对的是上百个学生,但对我来说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我愿意为他们每个人的发展倾注更多心思。”陈卉诚恳地说。作为学姐,她有许多同学都从事相关工作,招聘信息的资源和渠道相对丰富,因此,汇集各方就业信息并第一时间发布给学生是她每天坚持做的事。
类似的心境,沈文石也感同身受。多年来一直从事研究生就业工作的他,可谓经验丰富,但突如其来的疫情,还是给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
“可能最大不便在于数据文件的交接。”他坦言,因为疫情,教师、学生很多都在家,分散各地,但学生的实习、工作往往需要文件盖章、手续处理、协议递送等一系列流程,空间的距离“让工作量成倍数增长”。
为此,沈文石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工作流程:他先在线上与学生及相关部门联系、沟通,再自己将文件处理完成,最后通过邮寄等方式转交给学生。虽然这给他带来了大量琐碎工作,但他始终坚持。“这不仅避免学生在长宁、松江两个校区奔波,也能解决身在外地的应届生的担忧。”
一切从学生出发的心,可见一斑。
召开毕业班辅导员就业工作专题线上会议
如今,毕业季在即,就业工作可谓进入“攻坚阶段”。鲁凤呼吁毕业生能认清当前就业形势,加强对就业工作相关文件和政策的学习与了解,例如《关于做好2020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2020上海高校毕业生“闯上海·创未来”系列活动等,尤其要及时关注毕业生入伍、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事业单位纳才增量、青年职业见习计划、社区工作者招募等。“只有主动识变,合理调整预期,才能抓住机会。”
张毅也呼吁,希望毕业生“改变单一的就业观,除了法律相关工作外,多尝试、多挑战、多投简历”。
毕业生就业经验谈
脚踏实地,期盼未来
研究生毕业生李璊媛日前已收到北京市海问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的offer,主要负责协助律师进行尽职调查、审阅尽职调查材料、进行法律检索等。
她坦言,实习时就很喜欢海问严谨踏实的工作氛围和亲切友好的相处模式,能够留用也感到十分幸运。
作为新职场人,李璊媛说,自己体会到工作与学习、法律与法学是有着一定差距的。进入职场后,要找到一个调整自己的方式融入职场,因此,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对工作坚持尽责的态度十分重要。
参加学术研讨会
为此,她鼓励学弟学妹在大学期间多参与各类活动,积攒勇于尝试、挑战自我的经历。“我在校期间尝试了大创项目、社会实践、读书会等,这在我求职时都起了很大帮助。”
在学习上,李璊媛推荐了一种独特的方式——微信公众号。她推荐大家多多关注知名律所、科研机构、公益平台的公众号,其中关于法规的梳理、热点法律问题的研究和法律概念的厘清都很出色,关于同一事件不同角度、不同观念的碰撞,对法律思维的养成也很有帮助。“公众号排版简约、说理通俗,是一个很好的在碎片化时间里高效获得信息的方式。”
在律所实习的日子
关于职业选择问题,李璊媛进行了多次尝试和努力。她曾经尝试过法官和法务工作,后在机缘巧合下接触了律师工作,感到十分新奇,便决定继续探索下去。考虑到个人性格等因素,她最终选择尝试律师工作。“我觉得可以挑战一下自己,在年轻的时候拼一拼。”
自己的工位
同时,她也结合自身经验,鼓励大家在校园多争取和别人交流的机会,从他人身上汲取知识和经验,在工作中与上级、同事相处也当如此。“笑口常开、好运常在”是温柔和坚韧的她给大家的职场信念和建议。
走出舒适圈,迎接新挑战
今年3月起,1614班的高瞻开始在德恒上海律师事务所公司证券部的主任团队实习。该团队是全国一流的资本市场法律团队,以承做境内外IPO、新三板挂牌、公司收购、兼并与重组以及其他公司类综合业务为主。
这是高瞻第一次参与非诉业务实习,所从事的业务常常涉及到公司法、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而这些知识他在本科阶段接触有限。并且,非诉业务工作强度大、出差频繁,对英语能力和多方沟通协调能力的要求也相当高,因此,初次踏足该领域的他最初感到有些力不从心。
好在高瞻及时调整状态,积极学习时间管理技巧,利用空闲时间加强运动锻炼,并进行知识扩充,努力走出“实习生没必要学习太多”的心理舒适区。经过一段时间磨合,这些不适应都得到了一定程度改善,和团队律师、券商会计师同仁的沟通交流也使他获益匪浅。
出差参与IPO与新三板项目
实习期间,他参与了多个大型企业的IPO与新三板项目,参加了几个客户公司的股东大会见证,与券商、会计师一起参加了各地的尽调走访,在律师的指导下尝试撰写尽调报告……“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就是参加了中芯国际的科创板上市项目,虽然因水平有限,只为团队做了一点微小的贡献,但能够在这样特殊的时代大背景下为该企业出一份绵薄之力,我也由衷感到荣幸。”
谈到offer的寻找,高瞻认为,本科生在找到优质的实习岗位方面会面临更多挑战,但也不是没有机会,他建议在校期间一定要注重提升自己的软、硬实力,充实自己的简历,“学历之外,让面试官相信你在大学期间的积累足够胜任工作需求才是最重要的”。
参加校园活动
美国T14的offer、担任院学生会主席、班长、文伯书院班导生的经历,参加全国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上海市法律案例分析大赛等竞赛的经验……些都为高瞻顺利通过面试、拿到offer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深知自己并不是最优秀的,身边的很多同学也让我时刻感觉到自己的差距与不足。幸运的是,四年的积累与经历让我有了一定的底气与信心,帮助我找到满意的实习和工作。”
而在面试技巧方面,高瞻强调“熟能生巧”。他鼓励学弟学妹大学期间多多参加社团组织招新、奖学金面试等,积攒经验。“面试参加得多了,稳定的心态和应对的技巧自然就掌握了。”
他分享到,要提前对面试的对象单位进行了解,在面试时才会显得准备充分。在条件允许前提下,主动向合伙人提问也是一个展现主动性、加强交流沟通的路径。“问题最好既能体现自己愿意不断学习、提升的态度,又能展现自己的反思能力。”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只有将积极的行动和端正的态度结合起来,勇于试错,敢于‘走出去’,才能够收获自己理想的offer。”这既是他给学弟学妹的建议,也是他一直以来对自己的要求。
最后,请查收老师们送给大家的谆谆寄语——
张毅:特殊时期、特别季节,满怀报国志向,承载为民服务深情,愿每个同学都能在社会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脚踏实地、找准定位,让自我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有更好的发展,报效国家,为母校添光增彩!
鲁凤:适当调整自我期望值,脚踏实地,多积累工作经验也是一笔财富,祝毕业生都能早日就业!
沈文石:事情都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危中有机。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适当调整期望值,体现灵活性,顺势而为。但是,对国家、对自己的信心不变,积累才干,今后必定有所作为!
陈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愿大家将学校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一展抱负的同时,不忘报效国家,服务人民。
采写 | 陈璐 钟怡晖
李萌 赵卿珏
统稿 | 陈璐
责任编辑 | 叶子芩
也可以看看这些
都是用热爱制作~
(点击图片可以看到哦!)
华政智库建设迈出新步伐!
▼
刚刚,华政史“云展厅”上线!
▼
这场连办11年的全国大赛邀你挑战!
▼
更多资讯 @华政媒介矩阵
就业“破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