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家长老师必读)

儿童故事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家长老师必读)

第一章 给母亲的绘画入门讲座——请先反省自己对待孩子绘画的态度

1、是否要“听”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与成人的画不一样,孩子用画来说话,请耐心聆听。

   请不要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孩子的绘画,看孩子的画,并不是需要看他画得像不像,而是要“听”他的画所表达的东西,理解他在画中所诉说的内容。对孩子来说,通过让别人“听”,他的画才有了意义。让别人“听”、理解,就是他用画画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乐趣。

   对不同年龄孩子的画,有不同的听法。

   在孩子2-3岁时,对他的画,要问“这是什么意思?”,听他讲述自己的 画所表达的意思。

    四岁以后,则要对孩子的画中所表现的内容进行“听”,如像“这是在做什么?”

    原则上,当孩子正专心与绘画的时候,最好不要在旁边唠唠叨叨地询问。在孩子画完后给你看时,或他画腻了、累了,暂时告一段落时,去问问他就行了。

2、你是否在形状方面指导过孩子?

  (书中多次提到画形状,却没有定义什么算画形状。我理解除了教孩子画圆形、三角形等形状外,画形状还包括教孩子画类似图1中那些成人式的画。另外书中还提到采用绘画歌谣教孩子画画,我理解是类似《小孩学画》中的那些线条和歌谣,作者认为这种方式的教画应该等到孩子6-7岁以后)

    擅长绘画的母亲爱给孩子做示范,“这儿要这样画,还画花画车画洋娃娃”,喜欢让孩子模仿自己的画,但这会影响孩子自己的创造力。因为表现思想的形状不是能教会的,是要靠绘画者自己来创造。

    孩子试图传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而画出的画,即使在技术上还不成熟,也能打动看画人的心,而小作者也能由衷地体验到表现的满足,这就是人生的一种乐趣,体验到艺术所带来的欢喜。请千万不要剥夺孩子的这种乐趣。

   请记住,绘画的能力,任何人生来都具备。成人乐意关心孩子的这种能力,为孩子创造造型活动的场所,才是至关重要的。请为孩子提供画画的伙伴和场所,通常与小朋友一起画,能激起孩子的绘画欲望。

   画画是一种乐趣,但还是有些两三岁的孩子讨厌画画,分析原因,主要是他们自然发展的进程被忽略,大人让他们画形状,使用颜色,而他们自己的那种真实表现又没有得到赞许。或者,大人像上课一样对他说“现在是画画的时候了”,在他们不想画的时候强迫了他们。家长只要觉察到自己的失误,就应该尽快纠正自己的方式。图2-5就是两个孩子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3个月中绘画发生变化的例子。

    让孩子系统学习绘画技能,要到9岁之后才有意义。

3、你是否讨厌孩子弄得脏兮兮?

   画画是一种造型艺术,这种艺术是透过造型来表达感情或思想,造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破坏以前的形状,弄脏以前的形状。画画,就是把白色的纸,用蜡笔和彩笔来弄脏它。

   在孩子的生活中,最有代表性的“破坏”和“弄脏”方式,就是玩儿沙,玩儿泥。所以请家长们宽容一点,不要怕他们弄脏,可以给他们穿上不怕脏的工作服,让他们与沙和水相伴成长。一旦他们成了玩沙玩儿水,玩儿到心满意足的孩子,画也会画的更好。

4、你是否从孩子的画来推断她的性格?

    过分在乎孩子画出的形状和颜色的使用方式,凭借这些像占卜一般对孩子做心理判断,是毫无必要的。就颜色而言,5岁前的孩子并不在乎,通常她们会只用一种颜色来画。

5、你是否与孩子一起做愉快的体验?

   孩子自己说“我要画画”时,通常画的内容都是孩子印象深刻、快乐、有趣和心中受到感动的事情,如:父母的脸、自己捉到的小虾,第一次跳绳、挖红薯的情景。只有经历了快乐的体验后,才能产生画画的欲望,才能画出充满真情实感的画来。而如果整天看电视,生活平淡无奇,孩子就不可能产生画画的强烈愿望。

    请让你的孩子过一种自然的、与朋友在一起生气勃勃的生活,并请多多体验和孩子在一起的快乐。把古老的传说讲给他听,也是一种快乐的体验。无论多么小的孩子,从由衷的欢笑、快乐的充满活力的生活中,都能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自然、坦率、充满思想感情和活力的作品。

第二章 孩子就是画这种画长大的——了解孩子绘画发展的一般规律

    1岁孩子的特点:与其说是画画,不如说是手运动的痕迹。

    家长注意:让他充分地乱画,不要教他画形状。不要给多种颜色,只给他一种喜欢的颜色。

    用具:给他粗的彩色笔、蜡多较硬的蜡笔、3B-6B的铅笔。用挂历纸或大纸来画。

    如果已经教了画形状:马上停止,孩子很快会恢复她原来自由的画法。

    详细解说:对婴儿来说,随着握铅笔的手的运动,纸被弄破,并出现了铅笔画出的痕迹,他就会高兴地哇哇乱叫,他们把用手使画纸发生变化当作乐趣。

    1岁半以前,可以通过手的往返运动乱画。留下的通常不是水平状态的横线,而是像半圆弧那样的曲线,由肘到手的长度,大致就是这个圆弧的半径。此时孩子还没意识到自己在画画。

 

    1岁半以后,由画大的圆向小的的圆转变。

    接近两岁,圆的线条变得流畅,当能把手腕当成轴来活动后,就能画小圆了,还能上下来回乱画出纵线条,手的活动开始从手腕往手指尖发展,也能像成人那样拿绘画工具了。此阶段孩子还不会给乱画的东西下定义,问他“这是什么”还为时过早。因此只要给他一张足够大的画纸,使他能自由挥洒。请让他不受形状颜色的束缚,用单色自由地画。

    2岁孩子的特点: 眼睛随着手移动,可以用语言来解释  

    家长注意:还不能让她画脸等形状,妈妈画形状给孩子看也不好

    工具:一种颜色。除了粗彩色笔,还要用细签字笔、圆珠笔、2B-4B铅笔,蜡笔。大纸、小纸都行。如果已经教了画形状:让他回到画圆的时期,可以陪他画。

    详细解说:手功能逐步发展,眼睛能注视到手指尖,2岁2-4个月左右,能画出一条有头有尾的线,圆开始能封口了。

    自己想要画什么的意识开始萌芽,当此意愿遭到侵害时,会猛烈反抗。

    对自己所画的东西开始能凭自己的想象来解释,但解释经常会变化,这是因为孩子时时都在挑选,比较自己的想象,越是想象力丰富的孩子,越能把一个圆比作各种不同的东西.

    所以请不要用不近情理的话对孩子说:“为什么这是妈妈,妈妈不像这样啊!”。

    孩子画了画以后,请尊重他的作品,他的想象,帮他把他所赋予画的意义记录下来,并写上日期,这样可以了解孩子画画的变化情况,同时作为他的成长记录,还可以让他挑选自己的杰作贴在墙上,举办小画展供人欣赏。

    3岁孩子的特点:一开始就赋予意义地画,向作为人的“表现”的画的转变期。

    家长注意:还不能教形状,不要让孩子画人的脸、汽车和洋娃娃。听听孩子用许多的圆
和线画的内容。

    工具:一种颜色就可以了。买六七种颜色或十二色一套的蜡笔,最多给他三种。还可以用彩色笔、签字笔、圆珠笔、铅笔。采用图画本或是记笔记的纸。

    如果已经教了画形状:由母亲给她画出3岁孩子画的圆,可以使他对大圆和小圆的线条加以区别。并且,一边给孩子谈经历过的事,一边把圆和线条比作各种各样的东西画给他看。

    详细解说:3岁以后,他从一开始就会确定要画什么,按照既定的想法来画,所以画的东西所代表的意义到最后都不会变。

    但这时还画不好形状,只是把圆比作什么,就一个又一个地画圆。

    3岁半以后,画的圆就能表现出由点和横线构成的“人的头像”,即孩子给圆、线条,赋予意义的能力有了进一步发展,这就是画人的头和脚的前奏。

    3-4岁孩子的画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以极其象征性的线条把现实事物画出来,此时,千万不要对孩子的作品横加指责,批评他没有画耳朵,没有画手脚,更不要越俎代庖地教他怎样画。  

     这期间孩子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拟人化表现”,他们认为所有东西都与人一样有生命有思想,比如会画出长着鼻子眼睛笑眯眯的太阳。

    4岁孩子的特点: 终于会画形状了,开始凭想象画画,画中除了头足人,还会出现画了头、躯干、双腿的人。如同商品说明一样,画出的只是杂乱摆着的各种东西。

    家长注意:看孩子的画时,不要只看形状,还要认真听孩子讲。

    把要画的东西放在眼前写生,要等到9岁以后,4-8岁,儿童画画的特征并不是一边观察一边画,而是把自己所知道的“真实”如实地画出来,而不管看到的事实是怎么样的。

    工具:虽然可以只用一种颜色,但若孩子想用多种,可控制在六种以内。除细签字笔以外,还可以用彩色笔、蜡笔、圆珠笔、铅笔。蜡笔要用蜡质多,较硬的。

    如果已经教了画形状:这个年龄画形状不成问题,但不要让他总是画同一种类型的画,可以丰富孩子的生活,当他的生活体验增多,朋友增多,能尽情地玩以后,他的画也能自然地发展。还要注意多听孩子叙述他的画。

    详细解说:不会写字的孩子通过画画,表达出他们逐步认识的“人”,随着年龄增长他们画出的人会有所不同,但一定表达了他那一时期印象最深刻的“人”身上的东西,例如:都是从画脸开始,慢慢孩子意识到有脚才能走,所以很快画出了有脚的“头足人”,然后注意到人有身体、手等,更可贵的是他开始慢慢发现每个人的特征,比如画妈妈的长头发、乳房,爸爸的眼睛等。

     所以家长千万要忍住教孩子画人的欲望,不要随便说“脚不是从头上长出来的,你画的人怎么没有鼻子?”,更不要在孩子的作品上粗暴地添上手,耳朵之类,这样做是对孩子用好不容易才获得的知识做出的表现给予否定,不但剥夺了孩子的认知乐趣,甚至会阻碍他逐步认识世界的能力。

    凭自己的想象画画。

    4岁的儿童还能把心中想的内容通过语言与具体的想象联系起来,并画出像样的形状。如可以由“爸爸”这个词来想象自己的爸爸,能够抓住自己爸爸的姿态与特征与其他的爸爸有所区分。

    印象深刻的东西就画得大。孩子有一种把自己印象深刻的东西画大的倾向。

    4岁半以后的画,就像商品目录一样杂乱无章。

    4岁到5岁期间,孩子会在一张画纸上画各种各样的形状,或是把同一形状反复画,象商品目录一样把各种物体罗列出来的画叫做罗列表现,作为整体,他毫无统一感,但听孩子慢慢讲解,才知道在孩子心里画上罗列的东西都是有关联的。

    到五岁左右,就会逐步发展成为把家里家外用四方形围起来,成为有整体感的表现形式。另一特点是把时间的流逝表现在一张画面上的同存表现,如听了“仙女”的故事后,把不同阶段干不同的事的罗罗都画在同一画面上。

 

    5岁孩子的特点:不是把经历过的事情原封不动地画出来,而是只把感兴趣的如实画出。开始有了把事物程度化的“基础线”。能把听到的事所留下的印象画出来。

    家长注意:不要说他的形状画的丑。要多听听他用画所表现的关系。

    工具:这是喜欢分别用颜色涂抹的时候,请给他十二色一套的绘画用具或蜡笔。如果孩子喜欢用一种颜色,也可以只画一种色。这个时期还是要用蜡质多,较硬的蜡笔,不宜用粉蜡笔。

     如果已经教了画形状:是画形状的时期,但若总画同一种类型的画,就要多听听孩子的讲解,扩大孩子的生活体验。

    详细解说: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和形状,还能认识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如不但知道人有的各个部位,还知道了人与这些形状之间的关系,还知道人和衣服之间的关系,能画出穿着衣服的人。

    由于对事物之间的关系感兴趣,所以会画出基底线,基底线把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转换成了二维世界,成为秩序的基础。

    另外,无论是家里还是海中,都清晰可见,这就是透视画法,如图22和24。能把从故事中得来的印象画成画,是5岁儿童的特征。

    多给孩子讲些民间故事和传说,培养他丰富的想象力,然后他的画也会成为充满故事和想象力的画。

     6岁孩子的特点:掌握了基底线的使用方法是事物秩序化。能做把世界抽象化的游戏。

     家长注意:绝对不要对孩子的作品做好的或坏的评价。

     要更多注意与孩子对话,对他的画问:“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不要总开着电视让他看,让他以快乐的生活为主题来画。给他将绘画书,将民间故事和自己记忆中的故事给他听。

     有时,让他画一画讲故事的画。

     7-8岁孩子的特点:基底线变为水平线、地平线。能从前、侧、后三个角度画人像。

     家长注意:由于孩子希望能画出一看就能理解的画,所以应当理解孩子的心情,仔细地看孩子的画。

    详细解说:到了7岁以后,就不只用线条来画,而是想用线条包围起来的面来表现。下的观点依然来自日本育儿专家鸟居昭美《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对颜色本身的感觉性反应,孩子在0岁阶段就已经有了,但能有意识地选择颜色,是在孩子能够从最早的乱画到画出一条线(或画圆能封口)时,一般在2岁4个月左右;

2:此时的孩子一般能够将2种颜色进行对比,并从中选出一种颜色来;3岁以后,会将三种颜色
进行对比,并从中选出一种颜色来;

3:不要过早地教孩子强行分辨颜色,以免造成孩子对颜色混淆不清;

4:两岁后孩子出现满涂能力,即把一种颜色连续涂在一起,形成色块,这是孩子的重要能力;

5:当孩子的画里出现基底线时候(一般在5-6岁),孩子开始能够系列地使用颜色了,也就是说,孩子能自己选择使用符合形状的颜色;

6:在孩子能画出基底线之前的阶段(2岁-5~6岁阶段),尽量让他用单一的黑色(或其它颜色)画单色画;

7:孩子2-3岁时候的涂鸦,是用涂鸦表达一种定义,用颜色过多反而会对孩子的定义表达形成一种干扰;

8:孩子4-5岁时候的涂鸦,具有物体的实体特征,6-7岁时候,是怀着对物体之间的关系的兴趣而画,这个时期,孩子的表达重点都不涉及到颜色,同样的,画单色更加有利于孩子的表达;

9:当孩子不是由大人教而是自然而然地画出基底线之后(一般是5岁半-6岁),孩子的画出现秩序感,孩子对由颜色构成的面开始发生兴趣,颜色对孩子产生意义;

10:在颜色对孩子产生意义之前,千万不要让孩子按照大人的指导用色,大人指导孩子用色,如
同教孩子画形状一样,都是对孩子的自主非常有害的行为;

11:在孩子7岁以前,千万不要拿大人画好形状的涂色本让孩子涂色,涂色是一种形式化的作业,根本表达不了孩子本身的思想,而练习不要把颜色涂到规定范围以外的技术,对孩子来说毫无意义:孩子此时本身手还不具备充分的控制能力,当孩子的手具备充分的控制能力之后,他更愿意把自己画出的东西尽力涂好;

12:孩子7岁以后,对"面"有了一定认识,才能把在大人画好形状的涂色本上"涂画"当成一种有乐趣的游戏;

13。孩子9岁以后,就会尽力去画所看到的真实,所以孩子会迷上写生,孩子终于能象成人一样画画了,这时候可以让孩子学习成人的系列绘画技巧,可以送他们去技巧训练班了!

而在此之前的涂鸦(由孩子自己乱涂乱画,大人绝不插手)是不可以跳过的,否则孩子会因为缺少自己最初的感知,发现和创造,容易成为只会模仿(在思想上爱听从)别人的人.

关于颜色:

1:在儿童5岁时,他们开始对有颜色的水着迷,在5岁半到6岁以后,他们则喜欢把颜色分开涂抹在自己的身上;

2:当孩子对颜色感兴趣时,他们不仅对颜色本身感兴趣,对颜色发生变化的方式也感兴趣,并愿意自己动手试;

2:在儿童5岁以前(确切地说是会自己画出基底线以前,一般在5岁半左右),颜色并没有什么意义;

3:尽管只是一种颜色,他们也能兴致勃勃地画(涂鸦);

4:越是健康成长的孩子,画画就越不在乎颜色;

5:如果孩子很在乎颜色,母亲应当遵从孩子的意愿;

    以下的观点依然来自日本育儿专家鸟居昭美《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儿童涂鸦严格来说不仅是一种美术活动,而是孩子的一种认识世界,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周围的大人和小朋友学会交往,获得肯定的一种成长方式,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涂鸦,孩子在学习自己的表达,创造及享受与人交流的成就感,这是每一个孩子都会经历的天然的成长方式;

2:孩子通过自由自在的涂鸦,体验并获得"靠自己的力量来行动,用自己的感觉来感受,用自己的头脑来思考"的萌芽;

3:通过不受限制的涂鸦活动,孩子逐步练就了为做人所具备的主体性的活动能力,以及区分美与丑的感性能力和语言,思维能力,奠定了最基本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培养出了文字,数学,科学,道德自律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4:大人会不会绘画和孩子的涂鸦没有任何关系,孩子需要的不是大人的任何指导(相反,这种指导还会损害孩子的成长体验);

5:孩子需要的是大人的态度(让孩子自由而随心所欲地涂鸦,绝对不横加指导),大人的支持和宽容(给孩子合适的工具和地方,让他想涂就能涂,大人不对孩子的涂鸦时间,内容,次数做任何限制,能够对孩子的作品不以大人的眼光而是从孩子成长的角度给予真诚的倾听和肯定,大人让孩子尽情玩水,玩泥,玩沙,鼓励孩子与小朋友交往,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打架等等,即大人负责提供给孩子充满丰富的感受机会的生活;大人不限制孩子用哪只手画或双手一起画,不限制孩子的绘画姿势:可以躺着画,坐着画,站着画);

6:孩子们在一起涂鸦更有利于孩子的交流和成长;

 

 

7:儿童绘画班能够提供绘画场所和绘画伙伴以及造型活动(如玩沙,玩儿泥,做手工),儿童参加绘画班的原因只有这个,而不是有能够指导怎么画的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绘画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前提必须是决不指导孩子"这儿要这样画",让孩子不是摹仿大人而是自由涂鸦的绘画班.如果孩子能在家有伙伴一起涂鸦,就没有必要上绘画班;

8:孩子在幼儿期,家长对儿童涂鸦所具有的正确态度,足以培养出孩子的好的感受力,想象力,表现力;而培养儿童期孩子的感受力,想象力,表现力等基本能力的责任和能力,家长都具备,因此没有必要特别请教师替家长担负起这种培养重任;

9:孩子画出形式感比较强的画(如洋娃娃,机器人,或卡通人物),说明孩子的生活中缺少在他的心里扎下了根的感情,发现以及感受.家长应该让孩子尽情地玩耍和体验,家长应该让孩子远离电视和漫画书,从水,沙,泥,粘土,色水开始,让孩子感受和体验,孩子有了真实的体验,他的画自然就会变;

10:绘画以外的造型玩耍,对于孩子的绘画,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如男孩子钉钉子,造小船,女孩子编头发,织帽子,缝衣服(一般4-5岁开始);

11:孩子涂完鸦之后,有时会把自己的作品破坏掉,如画好的小车剪下来,画好的小人剪下来,让它们打斗,这是一件好事,用自己的作品来进行玩耍,这其实是孩子在发展造型能力,家长应该高兴;

12:家长不要过早教孩子学写字,过早学写字会限制孩子想象力的发展.在6-7岁以前,多给孩子讲故事会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1:在孩子9岁(最早也不要低于6岁)以前,不要教孩子系统的绘画技能(包括让孩子画形状,为孩子画形状,甚至事无巨细地指点孩子使用颜料,让他(她)全部涂上,带孩子写生等);

2:教孩子画成人的画(画形状)会限制孩子手的功能,眼的功能,语言的功能,情感和意欲的功能及社会性五方面的发展;

3:教孩子画小鱼,花朵,房子,小车,小兔子,蝴蝶,燕子,蜻蜓等等看起来内容适合孩子的形状,实际上它们绝不是孩子的作品;

4:孩子的画与婴儿的哭一样,是他们直接表达心情的一种方式,孩子天生就会涂鸦;

5:在涂鸦中,孩子讲述了自己对世界的感受和发现,看孩子的画,不是看他画得像不像,而是要"听"他的画所表达的东西,理解他在画中所述说的内容;不要让孩子去填色了,先让他随便涂鸦,一次不要给他太多种类的工具,一个工具用逆反以后再给一个新的工具,在作品你认为很美的时候就告诉他已经完成了,你认为这很漂亮,然后把他悬挂在墙上,告诉他这是一张作品,你认为什么地方最美,并告诉他,还要与她进行讨论,倾听他的想法,这比填色和画简笔画要强一万倍,另外,儿童欣赏也得有一定的进入方法,进入不好,孩子将来对画册习以为常,但不能深入去感受,是很不好的,关于欣赏也得有一定的方法。 

以下引自大李跃儿老师的发言:

    六岁之前的孩子,绘画也是他们的一种表达语言,他们可以利用这种语言来表达自己想表达的内容。

    成人应该让孩子发现可使用的工具和绘画材料以及这些材料的使用方法,将绘画技术用浸透的方法传达给孩子。如果想给孩子展示,一定要这样说,我要用碳精条(一种绘画工具)画一座我看到的大桥。这样孩子就会知道,成人只是在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而不是要他们去再现你要表达的内容。成人不应该要求孩子按照示范的样子绘画,这样会出现一个极端,一味地全部模仿。如果引领的好,孩子会使用那些材料和技术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画出的作品,千变万化,绝不会都很复杂或者都很简单。

    孩子自己就是大师,每一幅绘画本身就是一次创造。

    成人传授绘画技术,应该能够使孩子自然地吸收并不知不觉地加以使用,他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欣赏自己的作品,和孩子一起发现作品的美,从而慢慢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

    当孩子六岁之后,需要技术支撑时,才可以引领孩子进行专门的学习,如对大师作品的临摹,这就象阅读名著一样,专门感觉大师心灵,学习大师技术。
把巴豆帖子里的一段拷过来:

    创作本身就是放松、自由地表达自己认知、情感、经验的活动,没有什么比让创作者舒服自在地创作更有意义的了。

    我不太喜欢绘画兴趣班的一个原因就是,一堆个性、经验迥异的孩子整齐划一地端坐在狭小的教室里,跟老师画同一种颜色、同一种内容的画,比如:太阳一定是浑身散发着长毛一样光芒的红色的圆圈,狮子一定是支棱着星星毛的狗。我担心俊俊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会变得僵化、刻板,把绘画变成统一符号的涂色活动。但是他就是喜欢。我只好跟老师说,不要管他,他爱怎么画都可以,我不要求他画得好,他就是来玩的。

    从兴趣班回家,他会跟我说今天画了什么,但是回家之后他不会画这些内容,仍然是画他喜欢的火车、飞机、房子等等。

    我特别受不了那个长毛的太阳,于是带他观察了日出、日落和中午的太阳,现在好些了,他能够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现不同时间的太阳,日落是橙色的,旁边还有红色的云彩。

5、无处下笔。他象有些孩子一样,也曾提着笔问我,火车怎么画。当时我乐呵呵地拿起笔在纸上嗖地划了一道线“火车嘛,这就是火车!”

    他不干了,告诉我这不是火车。

    我温和地跟他讲,每个人看到的火车都有不同的感觉,画出来是自己感觉到的火车。我看见火车跑得飞快,就是这样嗖——还来不及看清楚呢。

    他说不是,火车还有轮子的。于是他自己加上的轮子,然后慢慢地把厢体、挡铲、烟囱一一添上,把一道线变成了自己的火车。

    完了,我非常惊讶地欣赏他的作品:这是你画的火车啊?哎呀,有烟囱、挡铲……(把他加上的部分全部提到),你观察得很仔细,把它的结构全都画出啦!

    得到认同的家伙,信心大增,渐渐地就下笔如有神了。

    还有些孩子什么都不会画,脑子一片空白,如果你要求他随便画点什么简直是要了命。没关系,你可以在纸上画一个简单的东西,一边讲故事一边添加,如:画一个圈“一条鱼正在河里游,它甩着尾巴游啊游……”,孩子立刻能发现你犯了一个低级错误——忘了鱼尾巴!如果凑巧你又很笨拙,他就会忍不住帮你添上尾巴,当然还有其他的东西。

    关键是鼓舞他拿起笔加入到绘画中来。

    有位妈妈跟贴表示,不参与就可以了。

    不参与是对孩子的尊重,而适当地参与是对孩子的理解,绘画也是人类交流的方式之一。

 

    现在很多老师、家长要求孩子画得象或是一定要画出什么东西来,我个人认为艺术创作其实是非常个性的,它体现了创作者独特的思维、情感、经历,它的本源应该是创作者以及与其相关的环境,创作者创作的过程就是自我再现的过程,真正懂得的人是他本身。高高在上自以为是的家伙不应该对伟大的创作者指手画脚说三道四。

    可能由于我是艺术盲的缘故,没有评判标准,总觉得儿子的画充满着生命力、不合逻辑的比例反而造成了强烈的视觉效果,而且他那么有想象力、创造力,把一列火车画出几百种完全不同的形象。

    有一次,他在我妈妈家画火车。我妈批评他画得不象,他不服气,我妈立刻画了一幅很有绘画功底的逼真的火车。他象漏了气的球,头低低地,肩膀抽抽的。

    我一看坏了,赶紧让他把作品拿来,他喃喃地说:“我画得一点也不好。”

“你怎么会这么认为呢?”

“不象。”

“你看,虽然你画得没有婆婆的那么象,但是你的火车冒着浓烟,轮子鼓鼓地,车头往前突着,是一辆非常有力跑得飞快的火车呢。”

    听我这样一说,他开始缓过来观察自己的作品,“是哦,它跑得可快了,还能拉很多车厢呢!”

    以成人的标准去评价孩子,不但成人体会不到孩子绘画的魅力:张扬、肆无忌惮,孩子的创作热情也会受到打击。如果他的创作过程、艺术作品被接受、认可,那么他也就得到了尊重,他会更积极地投入艺术创作当中去,体验自身对自我创作过程的关注。
    小其妈妈认为,名画也不要急着给孩子看。

对于孩子来说,首先要培养他的感觉能力(小其妈妈的观点与皮亚杰的儿童发展特征一致哦)

孩子拿到不同的材料,进行各种方式的尝试,体验探索与创造的惊喜。

    等孩子有自己的感觉之后,再给孩子看世界名画,孩子就更有体会,发现自己作画时与他人的不同,这时看他人的画对孩子就成为一种丰富和吸收,一种对他人的理解,而不是一种固有的模式。

    小其妈妈担心,一开始就给孩子看他人的画,容易局限孩子的思维、想象、创造能力,可能让孩子画画时陷入“模式化”。

    我觉得小其妈妈的看法,与蒙氏讲先让孩子与物体接触,发生肉体化的过程后,再给概念,而不是一开始就急着给孩子概念的观点,与皮亚杰反对过早教给孩子他日后能有所发现的东西的观点是一致的我见过湛蓝的一个帖子,也许对你有帮助。

一:什么是“教”以及 适合儿童的艺术活动

    在我的心目中,艺术是个很神圣,很难把握,很泛,超出我的理解的话题,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对于一个对艺术本身就一窍不通的人,又怎么能被培养成能够去“教”小孩子艺术的老师?这是我心中的疑问。

    为什么把“教”加了引号?我想先引入一个概念: 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 DAP,中文字面翻译就是 适合发展的实践。我所提到的都是“教”就是指 DAP。

    根据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 (NAEYC)(1986,p.6) (http://www.网址未加载/)(美国国家儿童教育协会),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 A 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curriculum for young children is planned to be appropriate for the age span of the children within the group and is implemented with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needs, interests, and developmental levels of those individual children. (适合儿童发展的实践 就是 适合相应年龄组的儿童而且在实施的过程中考虑到每个儿童的不同需要、不同兴趣、不同发展阶段 的 实践)。

    DAP 的基础 就是老师必须知道儿童发展的特征,在儿童发展的过程中,什么变化会出现,怎么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简单来说:一个适合儿童发展的课程 是 老师根据观察到的孩子的兴趣,根据儿童所处的年龄组的发展特征,设计出适合这个年龄组的活动内容。无论是 “教”艺术,还是“教”别的,实际上都是以 儿童为主导 而不是以老师主导。(真想有个更好的词能够代替教)

    引入了这个概念以后,我想任何一个人,只要他/她有爱心,他/她爱孩子,他/她就不要怀疑自己能否去“教”孩子艺术或者是别的,因为孩子本身就是一个艺术家,一个天才。老师和家长所做的不是教他们画出一份多么和比例的素描,而是根据孩子的需要提供相应的帮助,说白了,就是他们需要粉笔,你放一些不同颜色的粉笔在旁边;他们需要不同的体验,你要把你知道的你能够弄来的适合不同的艺术创作的工具和材料提供给他们;他们需要鼓励,你不要评价孩子们的作品圆不像圆,线不像线,重要的不是作品而是体验的过程,你要真心地把他们的作品当成珍宝…,我敢说,我有信心被培养成一个好的老师。

    今天课堂上,老师先让我们自己画一张脸,不要看别人的,不署名,然后他把我们大家画的脸收上去贴在墙上,然后就开始说这些脸看着不像是成年人画的,鼻子眼睛都不成比例,简直就跟3岁小孩子画的一样,然后找了一幅画特别说了一下,由于这是第一次画画,谁也没有料到我们的画居然会被贴到墙上上去,然后老师又问谁有过创作了一个艺术作品然后被自己的老师给了负面的评价的经历?一个同学说,他有过,他当时的感觉就是以后再也不想参加类似的活动了。

    跟着老师又先给了我们一张白纸,一支铅笔,然后在一旁催促我们画一个房子出来,一会儿就问我们画好了没有,规定我们必须在3分钟内画好,然后把大家的画的房子收集起来,全部都贴在黑板上,左边。然后老师又给了我们一张白纸,并且另外给我们提供了3种不同的笔,两种不同质感的蜡笔,大概有15种颜色,一种水彩笔,大概有6种颜色。然后让我们画出最开心的地方,还走到每个人的身边问,我们画的是什么,在这个地方发生了什么,过了很长时间,大概每个人都画好了以后,又把我们这些画,贴在黑板上,右边。黑板左边的画,千篇一律,大多数人都是画一个方房子,有门有窗户,但是黑板右边的画,五花八门,五颜六色而且各不相同,而且每幅画的后面都有一个故事。

    经历了这个过程,我明白了当我的艺术作品被鼓励(没有负面评价),当我们被给予充分耐心,让我们自己选择,并且给我们准备足够多的工具和材料可以选择的情况下,创作就可以发生!想想应该怎样对待小孩子? 心中一下子有了答案了吧。

    具体来说 对于不同年龄组的儿童,什么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才是适合的呢?

    18个月以下的儿童: 应该允许他们去操作和探索不同的材料,不要规定他们一定要完成一个什么东西。这些材料应该是简单和直接的,不需要复杂的操作指导。而且也应该是安全的,如果吃到肚子里也安全。而且必须在成年人的监督之下。

    对于3岁左右的儿童:他们需要更加多不同的材料,操作这些材料是需要细微肌肉控制能力。这个年龄组的儿童应该被鼓励去不同的材料,自己去开始,去创作,去表达。成年人还应该一旁监督,但是老师可以时不时的离开,让孩子独立工作。

    4岁到5岁的儿童:这个年纪的儿童可以参加 广泛的 自己选择的 独立或者成组 的艺术探索活动,同时使用繁多的艺术媒介。他们已经能够参加审美和艺术欣赏的活动,他们可以开始用艺术来表达他们的想法。可以期待他们自己独立工作,自己管理使用材料,成年人偶尔监督。

    6,7,8岁的儿童:他们仍然需要很多机会去参加到他们自己选择的,运用各种材料的艺术创作的活动当中。他们可以开始参加到需要特殊的技巧,需要遵循一定的创作过程的艺术活动中去,例如:papier-mache(制型纸板,混凝纸浆一种用纸浆或混有胶质或浆糊的碎纸制成的材料,湿的时候可铸造成各种形状,干后变硬并适于上油漆或上光),weaving (织机?), 陶器制作。可以期待他们用已经学过的技能和知识去体验和验证在其他学科里所学到的知识。随着他们发展出对 时间,地球和人 的更加深的认识,就可以引入在社会和历史背景下,更多更广泛的艺术创作的形式,小学生可以被期待自己负责开始,组织和实施单独的 或者 合别人互相合作 的艺术活动。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儿童画-故事吧-儿童故事-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家长老师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