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谨慎严 浑厚华滋——项圣谟的《梧桐竹石图》□张永红 项圣谟(1597-1658),初字逸,后字孔彰,号易庵,别号甚多,有胥山樵、莲塘居士、松涛散仙、大酉山人、存存居士、烟波钓徒、狂吟客、鸳湖钓叟、逸叟、不夜楼中士等,浙江嘉兴人,著有《朗云堂集》《清河草堂集》《历代画家姓氏考》《墨君题语》等。《清史稿》中记载:“项圣谟,字孔彰,嘉兴人,元汴之孙。初学文徵明,后益进于古,董其昌称其与宋人血战,又得元人气韵。”其祖父项元汴是收藏家、鉴赏家和书画家。项圣谟自幼受家庭熏陶,精研古代书画名作。他对传统的了解与研究,使其不受旁人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他曾被举荐为国子监,却不求仕进,把精力投入到绘画中,从而在创作上显现出多方面的才能,山水、人物、花鸟均有建树,对后世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项氏丰富的收藏,使项圣谟有机会纵览历代名家之作。他取法广泛,既有北宋绘画的周密严谨、浑厚华滋,又兼取元画的气度韵致。明代董其昌论其书画有宋元之气,曾在其画册上题跋:“古人论画,以取物无疑为一合。非十三科全备,未能至此。范宽山水神品,犹借名手为人物,故知兼长之难。项孔彰此册,乃众美毕臻。树石屋宇,皆与宋人血战。就中山水,又兼元人气韵。虽其天骨自合,要亦工力至深,所谓士气、作家俱备。项子京有此文孙,不负好古鉴赏百年食报之胜事矣。”项圣谟的绘画既不同于当时的“华亭派”,也有异于他所居住地区的“浙派”。他师法造化,画面布局大开大合又结构严谨,具有深远的意境。其笔法简洁隽逸、气韵高雅,加之他在诗文、书法、金石诸方面的深厚修养,使作品诗、书、画、印相互融合,极富文人气息,故而赢得了“士气、作家俱备”的赞誉,在当时的画坛上独树一帜。
《梧桐竹石图》(见右上图)是项圣谟的代表作品。此作为绢本墨笔,纵109.2厘米、横29.5厘米,现藏于云南省博物馆。画面整体严谨写实,物象造型准确,体现出项圣谟绘画的一贯风格。他反对当时荒率粗疏、逸笔草草的画风,追求自然写实。他曾说:“我辈笔墨,欲流传千百世,岂可草草乎?”此作于大开大合之中求得明净清雅的意境,具有高雅的气韵和深厚的思想内涵,极富书卷气。其用笔合乎法度,追求对物象的准确表达,并在严谨的物象结构中寻找细节的丰富变化。从画面构图上看,零与整、面与线、疏与密、曲与直、高与低、深与浅、繁与简等丰富的对比统一于画幅之中,展现出画家深厚的画面把控能力。
从项圣谟的传世作品来看,他善于描绘高大的乔木,特别是松树,难怪有“项松之名满东南”之誉。此幅作品所表现的梧桐树画法与松树类同,展现了画家描绘树木的扎实功力。画面中的树身勾、擦、点、染精细,质感十足,与常见的文人画画法迥然相异。虽然树干只画了一部分,却给人以伟岸挺直的视觉感受,具有鲜明的拟人化倾向。画家把人的个性赋予树木,通过对梧桐树的刻画来彰显强大的人格力量。这也是项圣谟绘画的个性化特质所在。此作对桐叶的表现也极富特点。与当时的许多花鸟画作品不同,此画中的叶子层次分明,向背及受光点的明暗被分染、统染得准确到位。叶子以没骨法画出,叶筋用笔遒劲秀逸。几簇桐叶虽有细微的层次,但整体感强,突出“面”的感觉,与叶筋的“线”形成一个弱对比关系。项圣谟吸收了黄筌一脉精谨慎严的审物、造物技法,在工致的基础上蕴含写意的趣味,开创出工笔花鸟画新的发展趋势。他的这种绘画风格在之后的恽寿平、蒋廷锡等人的作品中都有所体现。当然,画面中石与竹、石与兰的面线对比,竹竿与桐枝、竹竿与竹叶的直斜对比,兰叶与杂草、桐树与石块的大小对比等,都增强了画面的丰富性和层次感。这也是画家的匠心所在。
(来源:《中国书画报》 国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