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专刊 | 张正忠“二十四诗品美意·田园山水画”系列作品推出

书画知识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画家专刊 | 张正忠“二十四诗品美意·田园山水画”系列作品推出

当代山水画实验成果·向中国田园山水画院成立隆重献礼

中国田园山水画院推出张正忠“二十四诗品美意·田园山水画”系列

以唐代经典美学著作《二十四诗品》美学意蕴与当代田园山水画相融合,是一个创举。中国田园山水画院院长张正忠历时三年不懈探索,创作出这套富有文化内涵和不同美学指向的系列作品。

中国书画报

从探索到发现 从研究到创作

——张正忠田园山水画的创作、研究随想

□刘曦林

张正忠今年已步入古稀之年了。他是江苏海门人,出生于耕读传家的书香门第。他自幼爱好书法、绘画,经历艰辛而有传奇色彩。他对乡村风景题材情有独钟,15岁开始在乡村写生,并用中国画、西洋画、版画等形式表现;1994年起,他专攻乡村题材山水画;1996年,他把这种画命名为“田园山水画”。后来受王伯敏等先生启发,他渐入田园山水课题研究,出版了《中国田园山水画史》等专著。

一、田园山水画概念的提出,是值得肯定的

张正忠20年前提出的“田园山水画”概念,是值得肯定的。这是他学术上的创见与发现,也是他学术研究的成果。美术史有不同的梳理方法,他虽是一家之言,但是这种对历史和理论的梳理是不容易的。

《中国田园山水画史》这部书提出的一些问题、一些美学观念,例如儒道合流、天人合一、诗画境界、理想化的境界等,每一点都是值得我们深入领会、深入研究的。他很重视文化背景的阐述,中国的农业文明、牧业文明、乡村文化、田园诗画在中国得到发展,都有其经济、文化背景。

他提出的“山水画四大分支”之说,从题材分类学的角度来看很大胆。对田园山水画的研究,他已花了大力气,打下了一个基础;这对于画史的梳理和山水画的发展,无疑是有益的。而“城市山水”“海景山水”理论尚未成熟,有待于进一步花力量去研究。

我很赞成薛永年对他的评价。他是第一个撰写《中国田园山水画史》的人,比较勇敢。这个理论梳理难度很高,但他已经奠定了一个新的学科建设的基础、一个很扎实的基础,并能够自成体系。书中有一个很具特点的部分,就是20余幅示意图。这些示意图的题目很有意思,从中可以看出他在学术上的仔细梳理,很有参考、启示的意义。

二、专著写出了山水画理念的演变

田园山水画这个题材,不断地遇到中国文化背景改变、中国农业文明及田园山水诗的影响。比如到了赵望云那个时候,田园山水画就产生了一种转换,一种观念的转换。赵望云的农村写生不纯粹是山水画,更增加了悲剧意识。又如皇家的《耕织图》,在唐以后历代都有,流传至今,对发展农业有着积极的意义。据说保定还有《棉花图》石刻,到现在还很好地保存着,如果能得到广泛收集、研究,对田园山水画的研究也是很有帮助的。显然,张正忠通过对画史的研究,注意到了这种历史的衍生渐变的脉络,包括内涵和外延的变化。

他做了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搜集了大量的图像资料,相当不容易。要找到一百张附图就已经很难,而他找到了一万多张。完成这样一部浩瀚的巨著,需要相当大的劳动量。他还要作画、写字、实地考察、组织活动,默默地付出了大量的劳动,十分有担当、有责任感。这一点也是让我非常佩服的。永年兄说过,在基层做学问是不容易的;我曾经有体会,在基层的确不容易。基层的人才不应该被埋没,他们为整个中国文化作出了许多贡献,对他们应该给予肯定、鼓励和支持。

三、对中国传统艺术广泛的学习和吸收

师承渊源,的确对人有影响。张正忠继承了陈师曾、黄宾虹、潘天寿等前贤既作画又编写画史的传统。他多方求师问艺,跟潘天寿弟子高冠华学花鸟,又跟陆俨少的弟子陆一飞学山水,还跟上海中国画院的老前辈邵洛羊学理论;童中焘对他也有不少的帮助。此外,他广泛的兴趣为自己开拓了广阔的学习空间。

从他的专著和作品中可以感觉到,张正忠喜欢中国古典绘画,如岩画、帛画、壁画、重彩画等;他还喜欢陶瓷、青铜器、雕塑,如汉代以前雕塑的古朴、石窟佛教雕塑及近现代雕塑的多样表现;他喜欢书法,从甲骨文、金文、魏碑到正草隶篆等各体皆擅,尤其是行、草;他喜欢民间美术,如各地的年画、剪纸、泥人等,对海门民间壁画等做过收集工作;他还喜欢工艺美术的艺术创造。当然,他对这些门类只是比较关注,而主要研习的是水墨画,对荆浩、黄公望、倪瓒、龚贤、石谿、石涛、吴昌硕、黄宾虹、潘天寿、李可染、陆俨少等大家尤为崇拜。在书法上,他以颜真卿为基础,同时临习王羲之、文徵明、王铎,兼习石鼓文、《石门颂》《好大王碑》。他也很关注当代的国画,喜欢周思聪、白雪石、高冠华等人的画;同时还关注青年一代的创作和时论。另外,他很喜欢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哲学著作等。兴趣的广泛,提高了他的文艺修养,也有益于他的研究和创作,从而使他可以高屋建瓴地对待艺术问题。

四、对田园山水画提出的创作使命

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农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人笔下车马不喧、秦汉不知的世外桃源越来越少,甚至消失了。徽派建筑那种高低错落的美几乎全然不复存在,似乎文人所欣赏的那种田园生态文明、那份乐土将会消失。能否在现代化的过程当中保留这种美,保留这种自然风光?能否“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注1]在这种情况下,乡村田园式的山水画被赋予了新的创作使命,张正忠所研究的、我们所喜欢的乡村田园风光山水画也显得更加可贵。田园山水画的美,可能会启发你向美好的方向去发展。

海门是一个凭海临风的美好的地方,也具有地域文化的特色。海门的山歌与海门的田园山水画是两大文化体,两者一个是造型的、一个是声音的,都回荡着一个共同的旋律,就是中国的农业文明、中国的田园风光和中国大众的生活情趣。海门文化的这个文脉,我认为是很值得重视的、很值得研究的一个文化现象,这与其在田园山水画方面有所突破十分相关。

五、关于山水画和诗歌之间的关系

张正忠在《中国田园山水画史》第一卷里,围绕田园山水画的起源讲了四个先机,其中特别讲到诗歌对于田园山水画的启发。他从《诗经》里找出了描写田园生活与景观的诗句,并充分阐述了田园山水和田园诗之间的关系。田园山水和田园诗歌(或者称为山水诗)之间的关系,在中国文化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中国的山水画和山水诗的关系实在非常密切。林语堂曾说,有两个东西救了中国画:一个是书法,一个是诗歌。这两种艺术参与到中国画里来,使得中国画没有停留在如实描写现实的层面上,而进入了一种有节奏、有韵律的表现;诗与书法赋予中国画以艺术意境,也从不同的方面使中国画的格调得到提高。虽然《诗经》里的田园诗句,还不是纯粹的田园诗;但经历了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发展,田园诗更加完美、丰富了。张正忠在这方面的分析很有道理。这部分内容过去在美术史里重视不够,而他在史学和画学两个领域都注意到了与中国画与诗文书法的联系。

六、真、情、清、静的画风

“在转益多师的过程中,他确定了田园山水画的方向,广泛临习宋、元、明、清各家画法,并以造化为师,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注2]薛永年兄这样评论张正忠。他的画贴近生活、亲切鲜活。他研究过荆浩的《笔法记》,相信要从生活中去追求“真者气质俱盛”的画面,因此行万里路,以真情、真境打动人。

他以情作画,情景交融,作品处处洋溢着爱大自然、爱家乡、爱人民的情感。

他的画平淡天真、意味隽永、自然宁静、幽雅和谐,透出一股清新高洁之气和田园诗境。

众人评其画,基本都围绕着真、情、清、静四个字。清代画家笪重光说过的“平常之景难工,工者百观不厌”[注3]的确有道理。当然,见仁见智也是有的。张正忠的画风也在不断变化、发展之中,从他的近作来看,就显得更为厚实了。

张正忠画中有书、书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尤能诗、书、画相融合。他不仅做了系统的理论研究,而且在实践上下了相当的功夫。这些画有浓郁的乡情,有耐人寻味的诗境;从艺术处理上来讲,虚实关系处理得非常好。我还读过他的不少诗作,都很有情感。他的书法功夫是来自二王,如果没有临过《兰亭序》、没有临过《十七帖》,他的书法是没有现在这样的意蕴的。他的书作有虚和、散淡、潇洒的风姿,并与他的绘画形成一个共同的美学意蕴,也使观者对他的艺术有了更多的期望。我曾和他讨论过,有些作品的构图是不是应该更考究一些。如细笔的这类画作既有意境,笔墨语言又非常协调,构图也比较严谨;但粗笔的这一类,好像潇洒有余而严谨不足。我希望他的笔墨能够再有所提高,艺术格调能够得到更高的升华。他年富力强,正是黄宾虹深入学习传统、齐白石变法的年龄;他身体强健,还有更多的时间来进一步提高。让我们期待他史学的深入和画艺的进步。这种史论研究和绘画实践的双楫式治学,也必有益于他向高峰攀登。(本文作者系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馆研究员)

[注1]语出《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公报》(2013.12)。

[注2]薛永年《溯源探道温故知新》(《中国田园山水画史》序)

[注3]语出笪重光《画筌》:“丹青竞胜,反失山水之真容;笔墨贪奇,多造林丘之恶境。怪僻之形易作,作之一览无余;寻常之景难工,工者频观不厌。”


作品赏析

中国书画报

《江海日出图》 海纳百川,元气充沛;气壮山河,是谓豪放

中国书画报

《寥寥长风图》 自然大道,浑为一体;生命运动,是谓雄浑

中国书画报

《玉人载歌图》 纯真朴素,冰心玉壶;大巧若拙,是谓洗练

中国书画报

《惠风荏苒图》 水静风和,从容不迫;外柔内刚,是谓冲淡

中国书画报

《家园晓雾图》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意蕴深藏,是谓含蓄

中国书画报

《春日水滨图》 色彩缤纷,高雅自然;细腻精致,是谓纤秾

中国书画报

《寒雨彤云图》 无边落木,万里悲秋;勃郁之气,是谓悲慨

中国书画报

《豆青麦黄图》 天道自行,流转不息;非依人力,是谓自然

中国书画报

《芦园惊鸿图》 变化莫测,盘旋不滞;飞动之美,是谓流动

中国书画报

《水边红杏图》 外表淡泊,内在丰富;精神富贵,是谓绮丽

中国书画报

《老屋微雨图》 默然素处,修身养性;人景双清,是谓典雅

中国书画报

《秋气高远图》 意趣清远,胸无芥蒂;情韵风雅,是谓飘逸

中国书画报

《池塘春草图》 生生不息,充满活力;气韵生动,是谓精神

中国书画报

《清露未晞图》 天然洒脱,造化奇妙;绵绵多情,是谓缜密

中国书画报

《夏木垂荫图》 随性自然,不加雕琢;真率无拘,是谓疏野

中国书画报

《雪竹清光图》 明朗幽远,恬淡柔美;清新高爽,是谓清奇

中国书画报

《小河弯弯图》 似往已回,余音绕梁;因宜适变,是谓委曲

中国书画报

《桑梓暖意图》 瞬间会意,情景难再;心物相应,是谓实境

中国书画报

《芙蓉夜碧图》 违俗向道,超越向美;高洁自由,是谓高古

中国书画报

《老树钢骨图》 饮真茹强,蓄素守中;自强不息,是谓劲健

中国书画报

《月照幽篁图》 至清至高,超脱世俗;契合天性,是谓超诣

中国书画报

《村居落霞图》 心物静谧,俗虑皆消;大度超脱,是谓旷达

中国书画报

《绿云野居图》 动极归静,阴阳和合;真情超脱,是谓沉着

中国书画报

《原野新晴图》 脱略形迹,神情毕露;形神兼备,是谓形容

中国田园山水画院简介

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所属中国田园山水画院,于2014年4月由画家张正忠提议,江苏省海门市文广新局召集筹备会,孙克、李一、廖自力、王拥军、陈忠新、张正忠等全国各地18名画家签名发起,建立筹备委员会;2015年1月正式获得批准并履行合法手续,5月底举行成立会。画院是从事中国田园山水画创作、研究、交流、培养的公益性非营利机构。其宗旨是:在遵守宪法、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以画院为阵地,联络全国业界人士,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推动中国田园山水画的繁荣发展,开展学术活动,并将研究、创作、教育经验传播给社会。

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是由文化部主管的一级社团,成立于1992年,现任会长龙瑞,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赵树栋。受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的委托,海门市人民政府负责中国田园山水画院具体事务的管理,院址设在江苏省海门市。

中国田园山水画院设有顾问委员会、院务委员会、理事会。画院名誉顾问龙瑞、赵树栋,名誉院长陈忠新,院长张正忠,常务副院长徐叶飞,副院长杨明义、叶其嘉、杨立强、刘祖鹏、陈危冰、孙扬、万新华,秘书长方霭楣。

中国田园山水画已有一千年历史。20世纪末,张正忠提出了田园山水画的概念,并把它列为山水画的分支之一。现代田园山水画以其自然、宁静的美学特征,弘扬生态文明及故乡情结、珍视传统乡村文化,受到了社会的欢迎。我国第一个中国田园山水画院的诞生,对山水画的拓展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版图文由中国田园山水画院组稿,江苏省海门市张正忠田园山水美术馆供稿。

联系电话:0513-82219100

邮箱:zzz@网址未加载

网站:www.网址未加载

百度百科词条:中国田园山水画、中国田园山水画史、张正忠

央视网(网址未加载网址未加载)介绍:书画频道—国画家—张正忠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艺术资源号-艺术号-书画知识-画家专刊 | 张正忠“二十四诗品美意·田园山水画”系列作品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