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耀来:跋涉在史实与艺术之间
由财政部、中国文联、文化部联合举办,中国美协承办的“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自2011年底正式启动以来,经过首轮草图评审、第二轮草图评审、入围作品观摩展,以及美术、文史专家的多次深入审核把关,于今年6月初,167件入围作品验收专家初审结束,并计划9月通过专家最终评审验收,之后将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并长期陈列。
眼下,最终评审验收日期将近,天津入围美术家张耀来正紧张地对自己的壁画作品作最后的调整。8月17日,天津市美协秘书长李耀春与中国书画报社社长何东相约来到张耀来的画室,关心画家的创作进展。三人见面如好友相会,从创作过程到制作手法,从面临的难题与困境到如何突破,张耀来一一据实相告,有苦水,也有坚持后成功的喜悦。
张耀来的创作主题是“宋代画院及书画大家”。他以北宋末年徽宗赵佶时代的宣和画院和南宋初年高宗赵构时代的绍兴画院为背景,以壁画的形式,绘制徽宗赵佶和院体画家80余人。画幅高5.2米,宽3.8米。张耀来介绍说,这件主题创作主要表现的是宋代画院的概括性全貌,希望将画院的日常活动内容尽可能详尽地安排在同一个画面中。可文史专家在评审中提出的许多问题,都与画家的创作思想相悖:如不同时空中的人物怎能出现在同一个画面中,画面中宋徽宗该坐着还是站着等等。张耀来也很无奈,因为是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史实依据与艺术处理之间容易出现矛盾。张耀来也表示自己要尽可能地在画面上调和这对矛盾。为画好此画,他下了很大功夫,甚至画中出现的器物、纹饰,他都翻阅、考证了大量资料,决不能闹出“穿越时空”的笑话。
李耀春听了张耀来讲述的创作过程,表示理解。他说,从美协的角度,这样重大的主题创作,还是要尊重画家的创作意图,多从艺术的角度考虑问题。在他看来,经过多次修改,画面着色、线条、造型等都非常统一,气象正大,充分体现了天津的壁画实力。何东说:“在这个崇尚个性的时代,同样不能缺少表现民族精神力量的宏幅巨制,这才能体现中华文明历史的博大与深厚。”
由于画幅过大,张耀来的创作是分几部分完成的,即将进入最后的拼接调整阶段。李耀春和何东都很期待作品的最终效果,并提议,希望他将这个主题继续深入,画出一批画幅略小的系列作品,将宋代画院人物壁画做得更专更精。
张耀来向李耀春、何东介绍创作情况
画作草稿
画作局部
摆放整齐的颜料
来源:《中国书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