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冷眼 | 警惕“艺术被掏空”

书画知识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热点冷眼 | 警惕“艺术被掏空”

中国书画报

今年夏天,一首《感觉身体被掏空》的歌曲横空出世,“十八天没有卸妆,月抛戴了两年半”“我累得像只狗”,歌曲视频上线当天,播放超过一千万次,好多网友一连听了许多遍,一边听一边笑,“笑着笑着就哭了”,因为歌曲说中了太多人的生活状态,“被掏空”,成为一种无法忍受的痛!

当人们意识到“身体被掏空”的危机时,不知是不是也意识到了现实生活中另一种“被掏空”的危机,那就是“艺术被掏空”。艺术,是艺术家的第二生命,“艺术被掏空”,同样是艺术家所不能承受之痛。

“艺术被掏空”的情形有许多种表现,这里举出几例,以期引起人们的警觉及提防。

一曰被做空。如今人们越来越精明,什么都可以“做”。美女可以“做”,拉皮、垫鼻、丰胸、瘦臀,有的甚至“换脸”,爹妈给的真脸不要,偏要做张假的,弄得爹妈“笑问客从何处来”。现在有些书画家,也越来越迷恋于“做”,做古,做旧,做假,剪裁,拼接,揉搓,造残,撕边,色染,怎么打眼怎么做。一幅书作上,戳几十方印,牛皮癣似的。一张素雅的纸绢,拼贴得花里胡哨。同一幅书法作品上,将同样的内容,以不同浓淡的墨色套写几遍,字压字、字垛字,糊成一片,叫你憋出内伤来也猜不出都是些啥字。有的拿几根“木柴棒”摆个架子,就叫“现代书法”。有人将汉字笔画跟英文笔画“摆积木”似地混搭,非驴非马,如鬼画符,也美其名曰“书法”。有的将书法“耍”成俗不可耐的“行为艺术”,甚至“做”成赤裸裸的“性表演”。有的画家在偌大一幅白宣上甩一个墨点子,便是一幅画。有的干脆不用动笔,将水、墨、颜料直接泼生宣上,任其晕化流淌,便成了山水画“杰作”。有的画工笔人物,对着摆拍好的照片,按图索骥,经年累月,像贴马赛克一样一片一片地贴,绣花一样一针一针地绣,“做”得跟彩照果然有一拼,竟也能参赛争金夺银。殊不知,中国书画讲的是精气神,是韵,是意境,这是“做”不出来的。做,是书画艺术的大忌;做,麻木着书画家的创作敏感,糟践着书画家的艺术天赋,做出来的“艺术品”,只是一堆被挖走了艺术魂灵的“躯壳”。

二曰被耗空。时下是一个喧嚣浮躁、静不下心来读书的时代,是一个不读书而又理直气壮的时代。在一次艺术研讨会上,有位“市场明星”画家,仗着自己当下拥有的好“卖相”,当着许多艺术家、批评家的面耍酷,自豪地宣称自己没文化,没读过几本书,一下把全场都“镇”住了。有些书画家凭一时“牛”市撑着,越来越自信读书是别人的事。现在有些年轻书画家,也厌倦读书。有位刚从艺校毕业的青年画家,在校时创作上就有了点小名气,某次拜访他时谈到读书,他坦诚吐露自己观点,说画家就是画画,画是硬道理,书读得再好,画不好,等于零。他说在校时就把书给读伤了,现在一见书本就想吐。他偌大书房里,除大画案外,只有一个小书柜,里面东倒西歪放着几本书,大多是些快餐文化、心灵鸡汤。问平时如何安排时间,说主要是画画,除画画之外也跑跑圈子、喝喝酒、搓搓麻、打打游戏什么的。我想,作为一个青年画家,正当精力旺盛、吃力爬坡的要紧处,任重道远,怎能只凭在校读的那几本书混世界?“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艺术创作需要灵魂指引,需要深厚学养作支撑,只有多读书,努力加强哲学、美学、文学、诗词等多方面修养,才能心灵丰盈,思想深刻,作品才会有内涵、有分量、有品位、有价值。空口袋是立不起来的,只画画,不读书,只出不进,坐吃山空,随着时间匆匆,老底子很快就会耗空,艺术的灵苗、艺术的汁液,也会随之慢慢抽干、枯萎。

三曰被丢空。当下的艺术家们都在瞪大眼睛力寻一个“西天取经”的机遇,好像不出国就丢不起那个人、就不配当艺术家,留一回洋就会有“镀一层金”“摸一回顶”的荣耀与底气。然而,也要当心留洋并非稳赚不赔,留得不好也可能付出代价,甚至弄丢了自己。有位人们熟知的油画家,在国内出道很早,曾因一组油画轰动了中国美术界,为使自己走得更远、飞得更高,毅然选择移居美国,向西方经典油画问道“淘金”。十多年后,发觉追求渺茫,重回祖国。然而毕竟疏离太久,“乡愁”已淡,当初辉煌已成明日黄花,难再找回昔日的自己,后来离画从文。最近,又听有一位艺术学院书法教授,专业是古汉语,开的书法课是楚简文字,学术研究是“中国毛笔”,却决心花上两年时光去美国当访问学者。作为书法教授,在美国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知音难觅,好长时间找不到落脚之地,联系好多学校均吃闭门羹,最后好不容易由国内一位同学牵线搭桥,得以与加州大学一对研究晋代、明代艺术史的华人学者夫妇结为合作搭档,才算落下脚来。问其日常游学内容,回答主要目标是跑遍各大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他承认,中国书法对于西方人来讲“主要还是停留在一种好奇的心理层面”。对于这位教授,在美国这块书法学术“知音稀有”“空气稀薄”的“缺氧”地带,两年后不知能取回多少“古汉字”和“毛笔”的真经来,实在叫人好奇,但愿他不要把书法也弄丢了。

四曰被架空。有这样几种人易被“架空”:一是头顶光环的人。一夜间成了书坛新锐、画界大咖,光环耀眼,终日被鲜花掌声裹挟着,被拥趸们爆屏推崇着,被媒体簇拥热捧着,头脑便发烧膨胀,底气大增,以为艺术就握在自己掌中,老子天下第一,不再坚持对艺术的敬畏与操守,从此目光横扫天下,呼风唤雨,任性作为,信手涂鸦,仗着“光环”,一劳永逸,躺着圈钱。这些人往往最易被“架空”,速生速朽。二是头戴官衔的人。本来书画尚有些真实功夫,当被推为一方领导、一坛霸主、一派领袖后,名头、权力、地位、威仪接踵而至,立马便有一群跟屁虫凑过来,围着你转,拍着,哄着,架着,捧着,令你觉得舒舒服服、熨熨帖帖、晕晕乎乎,慢慢妄自尊大起来,放松艺术追求,渐渐成了“糠心”萝卜。三是拥有“高颜值”的人。被人随口喊几句“美女书画家”,就晕头转向,不知地厚天高,以为自己书画真的就像脸蛋那般闭月羞花、惹人心动,直傲到连几句批评话都听不得,便已是落入了“被架空”的节奏。

五曰被赌空。如今书画走入了展厅、赛场时代,大展大赛频繁,各级书协、美协都有明确入会或斩获大奖的门槛,使参赛的人往往可以一赛定乾坤乃至定终身,于是便催生出一代“跟风赌赛族”来。这帮人是艺术投机者,是游击队,是流浪儿,没有明确的艺术追求指向,没有固守的艺术家园。他们灵活机动,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拼一赛有一赛的套路,将艺术追求、身家性命,全押在下一届大奖赛上,终日魂不守舍,举目四望,观潮头,察风向,揣对策,像候鸟一般,跟着历届评委眼神在飞,随着展赛节奏起舞,无法静下心来专注研究一门学问,来不及去深切追问艺术的真谛,热衷一锤买卖,赌中一把,一跃成龙;赌输一把,从头再来。他们将艺术执着扯成碎片,熊瞎子掰苞米,掰一个扔一个,到头来,一路拼搏都成过眼烟云,随风飘去。

六曰被卖空。市场经济下,有些书画家沦为艺界商人,从不关心艺术发展方向,只盯着市场行情走向;从不关心艺术质量,只盯市场的成交量。世俗就是追求,金钱就是方向,完全被市场牵着鼻子走。“书画店”开得像杂食店、快餐店、批发店,什么口味招人喜欢、叫座,就加工什么、吆喝什么,拼命生产,流水作业,批发打折,款到货到,不存在艺术底线,自己反复嚼过的馍,吐出再吃,日复一日,重复着单调制作,一年四季都在张网打鱼,没有休渔期,没有补给期,直到把肚子里那点可怜货色全部抖光、卖空。

身体的“被掏空”,自会感觉气衰力竭、身心疲惫、累得像条“狗”,这种感觉是切肤的、直观的、明确的,能让人马上意识到、警觉到,及时放慢脚步,调养生息,恢复活力。艺术的“被掏空”则完全是另一番情景。这种“被掏空”,完全是在艺术家自觉自愿、有意为之或求之不得、乐得屁颠屁颠的状态下完成的,被“掏空”后,不但不会有“累得像狗”一样的切肤之痛,相反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陶醉、满足、自得,甚至很“高大上”的感觉充溢其间,让你像吸大麻一样深恋成瘾,甘之如饴,麻木不仁,丧失警觉,遭“掏空”而不自知,最终如温水煮蛙,使艺术跟艺术家一起,在陶醉的梦境里不知不觉悄无声息地幻灭。让人想着想着,就手心里直冒汗。

来源:《中国书画报》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艺术资源号-艺术号-书画知识-热点冷眼 | 警惕“艺术被掏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