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国际培养高层次翻译人才
——亚非学院泰语系主任陈利老师专访
编者按:翻译人才培养一直是我校的特色优势。作为以语言见长的学校,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包括国家领导人翻译在内的优秀外语人才,赢得了全社会的高度认同,收获了极高的美誉度。在新的形势下,总结成绩取得背后的经验,梳理多年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形成新的教学模式、教学要求,极为必要。同时,面对新形势下新的挑战,如何以改革推动翻译人才素质培养全面提高,也是教育界亟需面对的问题。为此,我们开辟了翻译人才培养大家谈栏目,邀请学校翻译培养领域的专家就翻译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畅所欲言,发表观点,本期我们邀请的是亚非学院泰语系主任陈利老师。
陈利
亚非学院泰语系主任
我校泰语专业创建于1965年,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泰语系积累了本科生和研究生翻译教学方面的丰富经验。2007年开设的“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硕士研究生培养项目,得到国内及泰国学生的积极回应。此外,泰语专业教研室多年来在口笔译实践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经验,教师多次担任泰王室成员、中国部委高访团的译员。多年来,泰语专业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经验获得了较高的社会美誉。为此,我们针对泰语专业翻译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专访了我校泰语系主任陈利老师。
传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培养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是泰语系多年的教学传统,也是多年来泰语系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老一辈泰语系教师,不光具备极高的个人素质和渊博的学识,而且秉承精益求精的教学理念,时刻做到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在泰语系,每一次的备课会根据每届学生的需要以及最新的知识发展,加以补充。从课程内容,课程设置,各个环节都力求精益求精,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堂的每一分钟时间。
泰语专业研究生的课堂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一直作为泰语系的传统保留下来,并不断得到深化加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跟上社会发展的节奏,接触最新鲜的语言素材,泰语系翻译课程内容一直是常讲常新,翻译材料几乎每年更新,而这对老师来说,则意味着工作量大幅度提高,每一次备课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战。在翻译课上,每年全国两会上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外交部长的记者招待会等材料,都及时会安排同学有针对性的翻译练习 。同时,教师还会根据每堂课的内容,布置相应的课下练习。每个学生完成1000字到5000字不等的作业内容 , 也需要老师逐字逐句审阅 。虽然由此带来工作量的急剧上升 ,但教师们毫无怨言 。谈起教学的感受 , 陈利觉得:“刚开始觉得很累,很辛苦,但几年下来,你自己的翻译能力的确得到了很大增强,这也是一个教师自我提高的过程。”
立足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理念加上严格而近乎严苛的课程要求,也成就了泰语系人才培养高质量。新时代对泰语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2007年泰语系开设了“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硕士研究生培养项目,2015年又增开了泰语翻译专业硕士(MTI)专业,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得益于这一传统的继承与发扬。
将留学生高层次翻译人才培养
作为突出特色
留学生教育,特别是高端留学生人才培养,近年来一直为各大高校所重视。泰语专业在高端留学生翻译人才培养方面作出了自己的特色。泰语专业培养留学生始于2007年。而在此之前,泰语系一直都在进行留学生的高端培训,特别是针对泰国外交部的高级翻译培训。陈利介绍,泰国学习中文的人很多,但是高层次中泰互译人才非常缺乏,而泰国国内培养的中文学生也没有从事专门翻译方向。“最初我们为他们准备了一个中泰互译的培训课程,刚开始就摸索着给他们开始进行培训,逐渐积累起教学经验。”就这样,高端留学生培训教学在摸索中起步。
由于培训效果良好,其中一位学员在一年的培训结束后,提出希望来中国进修硕士学位,恰好泰语系开设了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硕士专业,这就有了第一届硕士留学生同学。这位学生毕业后成为泰国外交部的高级翻译。
多年来,从泰语系走出的外国留学生,活跃在对象国部委、大学等各个单位。他们中有泰国外交部的官员、有皇太后大学的老师,还有泰国下议院的议员。虽然职业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北外泰语专业的毕业生,在这里他们不光收获了知识与能力,更是播洒下了中泰友谊的种子,而这些种子已经开始发芽,长大。
得益于过硬的人才培养质量和良好的口碑,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到了泰语系,攻读学位。从2008年,泰国皇太后大学3位师资班学员的到来开始,留学生人数始终保持稳定提高。到2011年,在所有泰语专业招收的8名中外研究生中,有5位是来自泰国的留学生,现在在校就读的9位研究生中,有3位是泰国留学生。留学生的比例之高可见一斑,这么高的留学生比例在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上也是少见的,这也是最让陈利感到自豪的地方。
以 " 泰语翻译专业硕士(MTI)发展 "
作为新的起点
2015年,作为全国泰语专业唯一的一个MTI培养点,我校泰语翻译专业硕士(MTI)专业正式获得批准。泰语MTI项目2014年申请立项,期间经过严格的评审、激烈的竞争,最终落地,这是我校泰语专业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件大事,也是泰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特色获得业界认可的标志。
MTI在培养上与原来的学术型硕士有着一定的区别。在时间方面,MTI培养时间为两年,时间较短,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密度更大。需要学生在3个学期之内修完,专业课程要有30个学分。即每一学期开5门课,一共15门课,修满3个学期。
泰语系研究生的课堂
在课程开设上,课程更加聚焦实践。比如泰语系虽然开设的是MTI笔译方向,但是为了更加贴近实践,实际教学中依然坚持口笔译并重。通过口译理论与技巧、笔译理论与技巧、应用翻译等可能都助力学生成长。
在论文要求上,撰写论文更加贴近实践。MTI跟其他学术性的区别是可以不写学术论文,而选择1万字的作品的翻译,进行原创性的翻译,然后再写一篇至少5千字的一个分析报告。
为了突出MTI人才培养的实践性,泰语系还利用一切实践机会,推荐学生参与各种类型的锻炼。从接待对外友协中泰青年精英来访,到各个大型会议的翻译、志愿者工作,各种实践机会都尽可能的推荐给学生。而活跃在各大部委的校友,也积极推荐各种翻译锻炼机会。
一切的目标,都是希望为学生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助力。扎实的专业基础让泰语系毕业生得到了外交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还有一部分学生得益于学校复合型培养模式,充分发挥语言优势,转为攻读北大等高校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等方向研究生。
面向未来,新的培养模式为泰语系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无限的可能 。对于泰语系,这既是一份责任,也是一种压力,但陈利更愿意把它看作一个新的起点,泰语系发展的一个新起点。她相信,在泰语系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明天值得期待。
点击链接回顾翻译人才大家谈系列
Talking with the world | 翻译人才大家谈
Talking with the world | 翻译人才大家谈系列(二)
Talking with the world | 翻译人才大家谈系列(韩语)
采访 撰稿 | 新闻中心 彭澍
编辑 | 新闻中心 韩雅楠 杨丹蕊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