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斯塔姆与苏赫拉布》:印度帕西戏剧的创新实验

上海戏剧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鲁斯塔姆与苏赫拉布》:印度帕西戏剧的创新实验

上海戏剧学院

国际小剧场戏剧节

《鲁斯塔姆与苏赫拉布》

上海戏剧学院

鲁斯塔姆与苏赫拉布的故事历史悠久。

早在公元1010年,被誉为波斯诗坛四柱之一的菲尔多西写下了他最为重要的民族史诗《王书》(Shāhnāmé),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包括神话传说、勇士传奇与历史故事。其中流传最广的就是鲁斯塔姆的故事:鲁斯塔姆是出生于波斯皇族的勇士,他英勇善战,还有一颗赤诚的爱国心,可命运却让他在晚年年老力衰时为保卫祖国将自己素未谋面的儿子误杀掉,从此生命对于他而言再无意义。1853年,一个名叫“Parsi Natak Mandali”的剧团演出了印度第一部作品原创帕西戏剧《鲁斯塔姆·扎波利与苏赫拉布》,情节即来源自《王书》鲁斯塔姆这一骑士篇。待20世纪20年代,著名帕西戏剧家阿伽·汉思翠·喀什米莉写了《鲁斯塔姆与苏赫拉布》一剧,着力描述了鲁斯塔姆与他素未谋面的儿子苏赫拉布之间的故事。2017年,印度国立戏剧学院应第十届亚太区域戏剧院校展演邀请,用帕西戏剧的风格把《鲁斯塔姆与苏赫拉布》呈现在舞台。

上海戏剧学院

除拥有源远流长的故事文本,《鲁斯塔姆与苏赫拉布》所采用的帕西风格(Parsi Style)演出形式在历史上也由来已久。

帕西戏剧是19世纪中期由帕西人为迎合当时英国人所做起来的。在1850-1950的100年中,帕西戏剧是印度戏剧文化的主导,它改变了公众对于戏剧的感知与态度,作为一种新型的戏剧文化,帕西戏剧同时还是印度现代戏剧运动的鼻祖。帕西风格戏剧的出现推动了舞美设计、装置艺术运用、专业态度以及歌剧文化的发展。它最大的特点在于融合了印度古典梵文戏剧、民间戏剧还有维多利亚戏剧,它风格复杂,演出中涵盖歌唱、音乐、舞蹈等成份且要求演员对肢体、嗓音驾驭自如。

上海戏剧学院

印度国立戏剧学院本次呈现给观众的是实验版帕西戏剧。他们的舞台简洁,仅用简单道具堆出一个斜坡、一个平台与几层台阶,幕布上无任何背景;演出删掉了传统帕西戏剧里大量的歌唱与舞蹈成份;口头与肢体语言上虽重抒情但看得出已经尽量改掉了帕西戏剧以歌舞抒情的习惯。无疑,实验版的《鲁斯塔姆与苏赫拉布》更贴近当代戏剧,趋同当下观众的审美习惯。

尽管本次演出对传统帕西戏剧加以改造创新,但对于不熟悉甚至全然不知帕西戏剧为何物的观众来说,《鲁斯塔姆与苏赫拉布》依旧可算帕西戏剧入门级科普。演出中打击乐的使用、大量稍显夸张的肢体动作、嗓音的把握、五场热闹的打斗场面都源自传统帕西风格。尽管《鲁斯塔姆与苏赫拉布》这部戏是悲剧,可其中蕴含了不少喜剧元素,如戏第一场土耳其国王阿普拉西亚知道了苏赫拉布是鲁斯塔姆的儿子,他蹲下身看着空无一物的舞台地板说“毒蛇的儿子必定是毒蛇”然后受惊吓般弹跳起来,仿佛真有毒蛇咬了他一口,观众们看到这一很是喜感的动作后哄堂大笑。而在演出中添加搞笑成份,也是帕西戏剧的一大特色:幽默是帕西戏剧中非常常见且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戏剧学院

这么一场原汁原味的看下来,有观众却从中品出了英国莎士比亚戏剧的味道。其实,早期的帕西戏剧正是改编自莎士比亚的戏剧,人们将莎翁作品用本土民间戏剧的方式演出出来并在里面添加了大量的音乐歌舞成分,到了后面才开始有了自己原创的帕西剧目。且正如前面提到的,《鲁斯塔姆与苏赫拉布》是第一个原创帕西戏剧作品,所以它有莎士比亚的影子也是难免的。

印度国立戏剧学院的院长瓦曼·肯德拉先生在这次亚太戏剧展演开幕式上曾说,亚洲国家和地区的戏剧院校聚在一起交流,不仅是地域上的邻居“碰面”,更实现了真正的分享和交流。本次《鲁斯塔姆与苏赫拉布》的呈现正是做到了这点,观众不仅在这部实验性的传统戏剧中看到了印度演员出色的表演,更是通过它开阔了戏剧视野,接触到了独具特色的帕西戏剧文化。

(2015级西方戏剧文化博士研究生 桂菡)

主编:杜莉莉 唐瑛蔓

文字:桂菡 施敏学

美编:董庭豪 唐瑛蔓

摄影:董庭豪

策划:党委宣传部 研究生部学生记者团

上海戏剧学院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上海本科院校-上海戏剧学院-微高校-院校号-上海戏剧学院-《鲁斯塔姆与苏赫拉布》:印度帕西戏剧的创新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