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中国游戏撰稿事业 (2)

艺术奇闻轶事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游戏评论与中国足球类似,虽然中国游戏的水平是在世界二流之下,而中国玩家的眼光却早放在世界一流的作品上面。又与中国足球类似的是,无论本国的游戏多么糟糕,也总有捧场的玩家,(当然醉

游戏评论

  与中国足球类似,虽然中国游戏的水平是在世界二流之下,而中国玩家的眼光却早放在世界一流的作品上面。又与中国足球类似的是,无论本国的游戏多么糟糕,也总有捧场的玩家,(当然醉心于外国游戏的玩家还是大多数)。甭管这是盗版造就的,还是信息时代造就的,这可以说中国游戏的一种发展优势,眼高手低总是比彻底的井底之蛙好的。但问题是,这种优势是需要批评把关的优势,我们的游戏撰稿人却在这关上陷入了“失语状态”。

  国内的游戏评论有两种出场方式:一种附在前瞻,攻略后面的,只有小小一段话;一种是通篇的评论专述。在中国,前一种出场方式由于相对容易,是被使用得最多,也被利用得最快——一个新的国产游戏要出了,该公司便会先四处联络游戏杂志编辑和各个游戏撰稿名人,许以报酬或者由公关人员出马请吃饭,然后提出希望、要求,内容自然是把好关,说说好话之类;再后,送他们游戏,让他们评评,在杂志上写几个字。业界中人对这种场景不陌生,给游戏杂志写字的人也明白: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还好意思批评么?这是我们许多游戏撰稿人正常生活,也是业内心照不宣的例行公事。一部分有点见识的,又想说的实话的,却又于心不忍:一个游戏投资少说几十万啊,往往是一个游戏小组甚至游戏公司的生命所系。万一批评狠了,让游戏卖砸了,就会有若干人下岗,则中国游戏又少了一批有生力量。这时候,批评就等于与业界,与整个习惯这种模式的撰稿人群体过不去。试问又有谁恨得下这个心,又有谁戴得起这个“棒杀中国游戏”的帽子呢?这是一个可悲的事实:在中国,任何一个诚恳的游戏评论者面对自己国家的游戏,所能做到的也就是沉默而已——批评没有了,有的就注定是厂商或者媒体之间有偿的恶意攻击与抄作。看吧,中国游戏才发展几年,便今年一个里程碑,明年一个里程碑,但就是不能拿出来跟外国游戏比,一比就完了;评论文章也是,今年写出一个评论家,明年写出一个评论家,便是不能拿出来推敲,一推敲就得被人整个身败名裂。

  面向国产游戏的评论不好做,最大的原因是其中夹杂着许多业界的利益——我们做外国游戏的评论吧,一种只和D版商人有利益冲突的评论。但外国游戏实在太多,涉及面太广,怎么作是好?

  这方面我有一点经验:一般作评论,无论是戏剧评论还是游戏评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作游戏之间的比较与陈列,而其中主要分为横向和纵向两方面。搞横向要求评论者有广博的游戏见识,即各个机种、各种类型的游戏就算不能精通,也要大概把握住神髓。却以中国大陆人民现在的平均收入来看,又能有多少个撰稿人有物质条件能拥有几个机种呢?即使有,他们又是否能往上面花费时间呢?据我所知,单单是电子游戏玩家能同时拥有三个机种以上的就不多,有心思钻研的少,有水平执笔的就更少了。横向方面的努力难做,纵向方面的是更难做。搞纵向研究,首先是要完美地体验游戏过程。这在中国可是一大难题:中国玩过FF系列的人多的是,但完全不靠小说攻略通关的又有多少呢?在此基础上写文章的人又有多少呢?便先不谈有多少,小说攻略给予这一代玩家(俗称“次世代玩家”)的惰性就够吓人的:同一个游戏,宁愿买自己几乎看不懂的日版,也不宁愿买能略通一二的美版,理由是“日版的字好看些”。语言的问题是其一,纵向研究还涉及游戏题材相关知识的问题。现在的游戏有相当一部分立足在某些专业题材之上,就是说若要理解这些游戏,就需要具备游戏以外的、与该游戏题材相关的知识,例如车,兵器,足球等。有些人却是这样的:明显是连辆真车都没驾驶过的,却可以轻而易举地就几个以车为题材的游戏下“XX做得不真实”的结论。现时中国人民收入水平和人文素质上的不高,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游戏评论的水平——水平极低的虽然不多,可水平不高不低,又爱耍点滑头的人是不少的。这种人聚在一起,形成风潮,菲薄的评论态度便孳生起来了。持着这种态度评论游戏,再好的游戏拿来了也只能作牛嚼牡丹之用。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艺术作品欣赏-艺术奇闻轶事-我眼中的中国游戏撰稿事业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