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历简介:
吴历(1632—1718)原名启历,字渔山,因居处有言子墨井,故号墨井道人,又号桃溪居士。本名启历号渔山,一生布衣,青少年时家境没落,以卖画为生,中年时信奉天主教,50岁到澳门,入教修道,51岁成为天主教的司铎,晚年生活清苦,病死上海。清初江苏常熟人。吴历学富才高,好书画,能鼓琴;书法笔力刚健雄浑,流畅奔放,气韵酣畅饱满,作画笔墨厚重朴拙,既有北方之刚劲雄健,又有南国之清雅率真;与清初著名书画家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恽寿平共称“清六家”。吴历少孤,清洁自好,于世俗多不厝意;明亡后曾随天主教教士柏应理至澳门,学习拉丁文和天主教教义,七年始归。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卒于上海,年八十七岁。著有《墨井画跋》、《墨井诗钞》等。《清史稿》卷五O四有传。
吴历的书法师法颜真卿、苏东坡,早年对苏东坡法书下过极大的苦功,曾因见到苏东坡《醉翁亭记》墨迹,朝夕揣摩,数日临习不辍,直至废寝忘食的地步。吴历书法既得苏东坡之丰腴跌宕,又能于苏东坡之外另得淡雅浑朴、自然生动之趣。吴历行楷书《题画诗》信手写来,疏密匀停,应规入矩,将苏东坡的丰腴跌宕、天真烂漫的情趣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件作品气韵平和,用笔平淡中暗藏凌厉,无拘无束且统一协调,显示了作者较高的驾驭笔墨的能力。章法以匀停为土,其中略有变化也不显山露水,一切都尽敛藏在温润儒雅之中。在结字上,吴历通篇字字微倾扁方,侧意取势,虽刻意却不见斧凿之痕迹,横轻竖重,直法苏东坡之意态,尤其是开篇“元”、“人”二字,淳古秀伟,几似就是出自苏东坡之亲笔了。
吴历生于诗书礼乐之地,长于艺文鼎盛之乡,又经历了明亡的巨变,故其人生价值取向上颇耐人寻味。他不热衷于功名利禄,倾心于书画艺术;他信奉天主教,却于书画上严守传统,不受西风影响,这些矛盾都构成了他人生价值的矛盾,也成为影响其艺术上臻极致。王翚曾称吴历可与倪瓒、沈周“并重天壤”,但从我们今天的角度来看,至少书法上吴历相对于倪瓒、沈周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当然,即便是这样,吴历在书法上取得的成就还是相当可观的,他于传统的承继,前人营养的吸收等方面下的苦功为自己的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固的根基,而又能在坚实的基础上倾力创新,将绘画的技法巧妙掺入书法之中,使书带画意,以画境营造出书境,使其书法进入“思清格老,命笔造微”的境界,应了他题画诗“不将粉本为规矩,造化随他笔底来”。至于他一生没能摆脱苏东坡的影子在这里也只能说是一个小小遗憾了。
吴历早年曾跟王鉴学画,同时做王时敏的学生。故早期作品很似王鉴作风,皴染工细,清润秀丽。中年时期,在遍临宋元诸家基础上,着重吸取王蒙和吴镇之长,形成自己风格。作品布局取景比较真实,安置得宜,还富有远近感,用笔沉着谨严,善用重墨,积墨,山石富有立体感,风格浑朴厚润。如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湖天春色图轴》作于45岁,是他中年时的代表佳作。平远景色中,近、中、远三处柳树渐远渐小。景深感很强。细笔勾皴,精微秀美,青绿淡染,明快清雅,真实地传达出了江南水乡的绮丽春色。 吴历还善画竹石,取法吴镇,亦具自己特色。如《竹石图轴》竹枝挺劲,枝叶全用浓墨,不取浓淡相间画法,显得更加雄浑苍劲。
他摹古而不拘囿古人,能融汇诸家之长,自创新意,还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西法,如布局、明暗等方面,故史传论其:“作画每用西洋法,云气绵渺凌云,迥异平时。” 他的山水注意取法自然,使作品富有一定真实感。如其自述:“不将粉本为规矩,造化随他笔底来。”这些都是迥异“四王”之处的。更加不同于“四王”之处的就是吴氏能画人物,非同凡格。故宫博物院所藏《人物故事图》造型典重,屋宇宏敞,极见功力,为历来画史所未涉及。
吴历作品选:
《湖天春色圖》
《湖天春色圖》说明:
吴历山水画以元人为宗,特别擅长黄公望的笔法,苍浑厚重,且长于画柳,姿态曼妙,值得细细品味。此画中,湖岸柳色新绿,带雨含烟,丰姿绝妙,土堤斜引,远山清淡,湖水平静无波,渺无人烟,鸟鹊安静地在湖边休息,呈现出一派宜人春色。在潺潺溪水,婉转鸟声中,音色清新优美的排箫宛如绿柳迎风轻飚,春意盎然。和谐而舒畅,展现出春天婀娜多姿,色彩斑斓,令人心旷神怡的意境.
吴历后来信了天主教,吸收了些西洋画法,风格渐趋写实